首頁  /  發現  /  思想  /  正文

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該如何改變教學空間設計?

SASAKI 2020-07-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原創
新冠肺炎徹底顛覆了高等教育的世界。今年,當我們還在一直討論線上教學是否可能取代現行普遍的線下教學,而它就一夜成真了!

table-future-1800x1800 (1).jpg


新冠肺炎徹底顛覆了高等教育的世界。今年,當我們還在一直討論線上教學是否可能取代現行普遍的線下教學,而它就一夜成真了!盡管我們竭盡所能通過Zoom(網絡會議軟件)和其他在線平臺提高學習的創造性與參與度,許多學生和教師仍然渴望著回歸到實體教室。在這之后,還有人會抱怨早上8點或周五的課嗎?

布朗大學校長克里斯蒂娜-帕克森(Christina Paxon)在她最近的專欄文章中談到了這種渴望,她說:”學生們仍然需要從面對面的教育環境中學習:激烈的知識辯論在Zoom上難以為繼,實驗室和圖書館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機會,與擁有不同觀點和生活經歷的學生互動也是線上教學所無法體驗的。”即便我們終將回歸校園,可想而知的是,近期內教育的面貌將大不相同。



在1960年代之前,絕大多數的教室里,學生們都坐在分隔的單人課桌前,或者是分層的階梯教室并面向講臺。當時的班級規模也大得多,單個座位的空間遠小于今天的標準。但是自1970年代以來,教學空間設計更加強調小班教學及主動式學習(active learning),同時為單人座位提供了更多空間,以促進動手實踐課程(hands-on-activity)和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這樣的教學設計方式,在新冠肺炎所帶來的諸多考慮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教室分散化的趨勢與保持社交距離的目標一致,但目前的教室標準還遠低于社交距離的要求。社交距離規范建議人與人之間在各個方向至少保持6英尺(2米)的距離,這相當于每人需要36平方英尺(約3.4平米)。然而一旦納入對動線空間需求等因素的考慮,空間需求將更大,超過每個座位25-35平方英尺(約2.3-3.3平米)的典型“主動式學習”空間標準。此外,社交距離規范還建議課桌應該統一朝向,而不是面對面,以減少病毒的飛沫傳播,這直接與“項目式學習”的原意相悖,并不鼓勵學生在教室中一同就坐,協同工作,甚至面對面進行研討。



為了理解對學習環境的可能影響,以及考慮院校如何調整今年秋季的學習環境,我們深入研究了院校數據庫。我們通過研究各類典型教室,界定了對一般教室和演講廳進行調整的方法,以應對社交距離的規范。

以演講廳為例,一個144人的典型演講廳每個座位的平均面積為14平方英尺(約1.3平米),如果每排錯開并間隔三個空位,那么它的總容量只能維持25-35%。這樣每個座位的空間增加了三倍,約40-50平方英尺(約3.7-4.6平米)。同時,一個典型的40人教室,每個座位平均面積25平方英尺(約2.3平米),在重新布置降低密度以滿足新冠肺炎期間的規范時,只能保留40-50%的容量。



為了理解各策略對校園教室容量的潛在影響,我們從數據庫中選取了大、中、小三所不同規模的院校進行研究。我們發現在不同規模的教室類型中,策略所帶來的影響是有差異的,然而,對于51人以上教室,所有院校都損失了80-100%的容量,即便在31-40人的范圍內,這三所院校也都損失了69-93%的教室容量。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說明,由于教室面積的限制,各規模院校都需暫時以更小的班級為單位進行面授課程。


本案例研究中所概述的方法適用于各院校在籌備秋季或春季學期恢復線下教學所需的準備工作。教學空間也需要采用固定座位的方式來布置,原先靈活的空間需要重新配置家具或移除家具以符合密度要求;對于固定座位的空間,需要根據社交距離規范將椅子隔開。當然,在進行這些物理上的改變的同時,管理方面也需配合變革,如更頻繁的清潔、增加排課空檔窗口、錯開上下課時間以避免過度擁擠等。最后,若能發揮創意將校園其他空間,如食堂、會議中心、活動空間等改造成臨時教室,也有助于解決眼前的空間需求。

這些對教室的短期改變將幫助我們解決保持社交距離的空間需求,但是它可能無法滿足具體的教學需求,當然,這些決定都會因院校和教師而異。而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些條件下,項目式學習和實踐性的團隊學習將很難在課堂環境下進行。我們需要對線上平臺寄予更多的期望,以實現課堂外的探索與合作。這樣一來,“翻轉課堂”的概念可能會暫時被“翻回”,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講座式的教學可能更多會于線下進行,而協作學習可能需要更多網絡創新的支持。

雖然我們不得不重新配置教室、審視教學方法和校園運營,但以積極的態度來看,新冠病毒的全球肆虐提供了快速實驗和創新的機會。當然最好的情況是我們都可以盡快回到面對面的交流,但在逐步恢復的道路上,我們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同時也許可以進行一些前瞻性的實驗,以支持健康且具有韌性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打賞
  • 給Ta打個賞

0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