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景觀  /  正文

上海奉賢李窯村鄉村振興景觀設計 | 水石設計

水石設計 2022-03-15
原創
  • 項目名稱:
    上海奉賢李窯村鄉村振興
  • 項目地點:
    上海市奉賢區李窯村
  • 項目規模:
    33,620㎡
  • 設計公司:
  • 委托方:
    上海東方桃源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 建成時間:
    2021年
  • 圖片來源:
    胡義杰


幾十年來中國高速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使得城市得到了發展,工業得到了強大,但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越顯突出。鄉村振興作為國家戰略提出,是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必然需要。鄉村振興旨在讓鄉村重新煥發魅力,蘊藏在鄉村的中華文化可以延續和崛起,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和創業人才回歸鄉村,產業得以振興,農民得以富裕,鄉村變的更美。


02.jpg


春日的一個下午,我們第一次來到奉賢李窯村。李窯村是上海市第三批鄉村振興示范村, 2019年通過美麗鄉村評選,在整體的鄉村肌理風貌上有了很好的基礎,大片的水稻田,豐富的河道水系,以及基礎的景觀綠化已成型。進入村口的村史館,鎮領導介紹,李窯因明清時期李姓大族南遷青溪東南,置田造屋,開磚窯多座,所產青磚量大質優而聞名遐邇,在此基礎上慢慢形成李窯村,有著自身鮮明的文化底蘊。


▼李窯村改造前狀態


此時的建筑師似乎有一種使命感,驕傲而忐忑,激動欣喜又誠惶誠恐。因為在曾幾何時,也有諸多的美麗鄉村,在被過度更新中摧毀,斷了鄉愁,毀了文化,更談不上振興。


▼李窯村改造后現狀

05.jpg

06.jpg


此次鄉村振興,主要需要通過房屋改建、道路橋梁、河道疏浚、景觀綠化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對李窯村的“農林水田路橋房”進行重構。建立“租金+股金+就業收入”收益模式,將村民空余的房子流轉出來,進行風貌改造,此后引入新興產業,將農、商、文、旅結合在一起,多業態組合、支撐,最終實現村民增收。

在此方針下,我們對李窯村的產業特色進行挖掘。李窯村1000多畝水稻將成為其農業特色本底,在初步方案中,確定了將李窯村鮮明的“窯文化”放大、做強的主思路,傳揚當地民間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引進和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將鄉村振興與現代科技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建設與相關行業相匹配的辦公、休閑、運動、住宿的場所,讓新李窯人可以在此安居樂業。



在此產業框架基礎上,我們梳理了村子的肌理和片區,擬定整個村子大致可由前導區、餐飲市集區、文創雅集區、新產業培育區、康養民宿區、農業市集區六個部分組成,整體打造“農業+旅游+文化+電商平臺+民宿”融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鏈,營造鄉村理想生活,使李窯村真正成為宜居、宜業、宜樂、宜游的“升級版”鄉村振興示范村。


▼李窯村核心區總圖

09.jpg

10.jpg


項目整體投資金額相對較低,工程總投資5100多萬元,包含房屋建筑改造和拆除、道路橋梁改造和新建、生態水環境、綠化和景觀等所有費用。留給建筑改造的費用僅2200多萬,折算單方造價低至650元,這否定了新建的可能性。雖然我們一開始就堅定認為不可大拆大建,但此預算還是給設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和挑戰。

一期計劃改建民房133棟,總計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我們面對的是一百多套沒有圖紙,沒有標準化的農民自建房,其中更有一些年久失修、結構安全性較差的危房,整體改造實屬不易。因此,我們必須梳理出一套設計方法,既保證設計效果又能控制造價,同時考慮易于施工落地。133棟房子按照建設年代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90年前后的磚混結構建筑以及2000年以后新建的小洋房或別墅類,我們改造的重點集中在90年代這批老房子上。


▼改造分類與統計

11.jpg


這批民房多為磚混結構空斗墻體,三開間,二層或三層,局部挑出樓板以及屋面板為預制板,整體結構性能難以滿足日后運營功能以及村民日常生活。改造的重點是南立面,因此屋頂和陽臺的關系,成了我們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開始大量的踏勘和記錄工作,將全村所有的房子編號,拍照、探訪、記錄,每一棟房子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檔案。所幸總包單位提供了一套無人機航拍BIM電子模型,雖然精確度只能到厘米,但對我們的設計工作無疑是雪中送炭。

我們將現狀建筑進行典型分類,并有針對性的研究幾種模型樣式,包括屋頂做法,披檐樣式,結構加固、門窗形式,材料組合等等。同時,造價計算也同步進行,確保了每一種做法、樣式都是在單方造價內可實施落地的,最后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建筑模塊。


▼標準單體示例改造對比

12.jpg


我們選擬了幾棟示范樣板,進行基本模塊的組合。因每套民房的尺寸和空間不同,所以即使是采用基本模塊組合之后,依然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套房子,建筑的豐富性和設計施工的可操作性在這個方法下同時得到了滿足。


▼標準單體示例

13.jpg


▼標準單體示例改造生成

14.jpg


▼標準單體示例剖面圖

15.jpg


▼標準單體立面改造前后對比

16.jpg


▼標準單體示例平面圖

17.jpg


同時,基于李窯村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特點,材料上我們更多的使用青磚元素,受造價和結構限制,青磚與仿青磚柔石貼面結合使用,在立面結構薄弱的地方用仿青磚柔石貼面代替真實青磚,既滿足效果又不為結構帶來更多負擔。彰顯李窯村的窯文化特征,不落于常規做江南村落就是整村粉墻黛瓦的套路,真正做到一村一特色。



有了示范樣板的信心,接下來便開始了大規模的方案設計,我們將原始資料和研究的基本模塊給到不同的工作小組,每個工作小組根據各自組團的功能和民房的實際現狀,選用不同的模塊進行組合拼裝,包括結構加固方式,屋頂形式,門窗洞口設計等等。同時每個單體都需要放置整體基地中考慮其協調性,最后確認每個組團的完整性。與此同時,也在不停的復核造價,確保整個項目的可行性。


▼李窯村建筑模型

22.jpg

23.jpg


27.jpg


概念方案有了初步成果,但村民流轉的意愿并不強,開展落地深化設計的工作節奏慢了下來,然而距離最終竣工驗收的時間卻刻不容緩。當務之急只能每流轉出一戶,即刻安排專業團隊進行精確的建筑測繪和結構檢測,我們再將拿到的圖紙和之前的BIM草模做一個比對,直接在測繪圖紙上進行施工圖設計。

前期研究的典型墻身大樣和門窗做法則根據測繪情況做微調。施工圖紙每出完一套,即刻給到總包單位安排施工進場。甚至后來在沒有拿到測繪圖紙的情況下,根據經驗先開始部分屋頂和陽臺的拆除及結構加固工作,整個過程仿佛一條高周轉的流水線。


▼改造前(左)改造后(右)對比

28.jpg


隨著幾套樣板院的相繼完工,村民也漸漸有了信心,越來越多的居民愿意讓自己的房屋進行流轉改造,從一開始的5戶增加到了100多戶,數字一直在增長。村子的各個角落都陸陸續續開始了改造工程,村民們的關注度也越來越大,也結合自己的生活習慣提出了很多想法和要求。

建筑師在鄉村的角色和身份是多重的。在城市項目中,建筑師的工作只是成熟的工業大分工中的一個環節,但在鄉村,建筑師的工作邊界被模糊了,設計變得時大時小,跨領域融合更是家常便飯。

在鄉村,整個設計工程進行到執行操作層面之時,40%靠圖紙,30%靠現場調整,30%靠施工隊和村民自己的發揮。在這個過程中,建筑師的身份既是引導者,也是學習者;既應該凸顯作為設計者的專業能力和審美價值,又應該盡可能用當地村民和施工隊的視角去觀察,去思考,甚至去生活。


▼接待中心建成效果


▼ 接待中心剖面圖



38.jpg


▼接待中心平面圖

39.jpg


▼接待中心立面改造前后對比

40.jpg


▼新建公共衛生間

44.jpg


在整體的景觀方案上,我們通過因地制宜的設計,回應自然而然的傳統村落的肌理,通過對空間的重新梳理,對場景進行了場所植入、柔化與過渡。在對現有的資源進行規劃整合后,我們從河道、農田、建筑場地出發,重塑一個原生的、自然的“河+田+民宿”的鄉村景觀格局,將失去活力的空間通過“橋體”連接,同時依托產業類型而增加的配套服務點也為村民帶來了參與建設與運營的機會。


▼極具觀賞與趣味性的原鄉植物


▼融入鄉村的新建橋梁


從歷史角度上我們挖掘、傳承、發揚李窯優秀文化、民間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滋養“李窯鄉土”。整個片區最集中文化展示,在村史博物館、李窯村青磚、青村刻紙、打蓮湘等。

從文化展示角度上,整個片區最集中的出入口配套業態集群,向各個客群提供吃、歇、逛、購等綜合體驗業態,以及展示獨特稻田風光的稻田形象,讓人們體驗到美好愜意的田園生活。 


▼原有橋梁改造


我們要做更具地域特色,場景化的風貌營造。對當代人而言,我們已經習慣了所謂舒適的城市生活,但偶爾也需要去體驗一下自然的浩瀚,感知我們到底來自何方。我們想保留鄉愁的記憶、營造自然質樸的原鄉美學,建設美麗宜居的鄉村,把李窯村打造成歡樂鄉村集聚群,休閑旅游業態發展腹地。并打造集功能性、地域性、文化性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小貓小狗在橋上乘涼休息

54.jpg

此次改造,最終在160天的工期內,房屋改造、綠化種植、道路翻新及新建等,在各種交叉施工下得以完成。在改建過程中,設計和施工并沒有抹去李窯村自身特點,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逐家逐戶個性化定制,投入的時間精力相比推倒重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能盡量滿足村民對舊房屋的情懷,在翻新的同時最大化地保留村落原貌。我們期待著村民和入駐的新李窯人可以在此真正的安居樂業,新李窯以新的空間載體,將窯文化的精神以新的面貌傳承下去。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上海奉賢李窯村鄉村振興

業主單位:上海東方桃源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施工總包:中交上航局

建設地點:上海市奉賢區李窯村

建筑面積:33,620㎡

設計時間:2020年

竣工時間:2021年

設計單位:水石設計

工作內容:多專業一體化設計

建筑設計:水石設計-米川工作室

主持建筑師:徐晉巍

技術總監&駐場總建筑師:李文章

方案成員:劉鳳翔 孫鈺瑩 胡波 危正 奚海田 肖斌 楊赫銘 王蒙 林毅沖 蔡尚志 蔣夏丹 張君 徐可昕 郭爽 姬晨晗 王友文 張帥

施工圖設計:水石工程 

建筑成員:金江成 胡波 肖斌 劉鳳翔 孫鈺瑩 陳超 王利堯

結構成員:鈕杰 曹發恒 陳姝佳

機電成員:魏琪 李金琦 趙舟 陳磊

景觀設計:水石景觀

方案成員:景觀事業七部、景觀技術研發部

施工圖成員:景觀事業七部、景觀技術研發部

生態水利設計:中交上航院 

景觀小品美化設計:中國美院風景建筑設計院

項目攝影:胡義杰

圖文編排:水石品牌


版權所有?水石設計,轉載請留言獲取授權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孤獨者:  5600萬已經很多啦,現在做的廣東這邊的鄉村振興的項目,一個鎮一年只有2000萬,幾百個村落,又不能一個一個村重點去做,只能撒胡椒面,非常難做,效果也很難出來。這個項目現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而且整個落實過程也很有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2022-03-26 09:47:37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