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景觀  /  正文

黃山浦溪河青藍橋藝術營造景觀設計 l 思樸設計

思樸設計 2021-04-22
原創
  • 項目名稱:
    黃山浦溪河青藍橋藝術營造
  • 項目地點:
    安徽·黃山
  • 項目規模:
    65平方米
  • 設計公司:
  • 委托方:
    黃山市黃山區人民政府
  • 建成時間:
    2020年



緣起

有一條河流,起源于黃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光明頂,蜿蜒而下匯集于山間,流經整個黃山區,最后進入國家級生態良好的湖泊太平湖。這條串聯著黃山區城鎮村莊的河流叫浦溪河。

圖片

浦溪河


思樸設計(SPD) 2016年初受當地政府委托,對浦溪河進行生態修復和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和建造。在項目設計之初,項目團隊遇見了一座因為年久失修和阻洪而即將被拆除的石拱橋——“青藍橋”。斑駁的橋面叢生荒草,依稀可見橋拱上青藍橋之名,透露著悠長歲月流逝背后的那些如煙往事……..

圖片

青藍橋



前生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小城五七干校和師范學校的師生們只能繞道或者涉水過河去河流對岸上學,每逢山洪季節,經常會有師生被沖走……1978年,黃山二中成立,當時校長決定要修一座橋來聯通兩岸,之后的兩年間,在全校師生的奮斗下橋梁竣工,起名為“青藍橋”,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意。從此這座聯通城市和學校的人文橋梁,歷經四十載,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從青藍橋出發,走向黃山區內外的廣闊天地,也在內心深處留下對故鄉深深的牽絆和回憶。

圖片

黃山老城區與青藍橋、學校位置圖


圖片




今世

由于年久失修和部分橋段阻洪,2016年水利部門規劃將橋梁拆除,在青藍橋的旁邊建一座新橋聯通兩岸。正在進行浦溪河濱水景觀設計的項目總設計師李鳳禹先生認為青藍橋是一處有故事的人文遺產,承載了太多人的理想和記憶,建議政府在解決危橋和阻洪的同時,通過微創式保護和藝術化再生將青藍橋保留下來。為此項目設計團隊和各方專家與政府相關部門歷經多次專業方案論證和技術研討,最終由黃山區領導決定部分保留青藍橋通過藝術設計再生為人文遺產景觀。

圖片

設計團隊與政府相關部門和各方專家進行多次論證和研討


圖片

青藍橋邊建一座新橋,拆除老橋阻洪段最大程度保留老橋

 


為了實現行洪和最大限度保留橋體的雙向約束,拆除0號橋墩需要有力的新結構形式替代原拱橋受力方式,項目組和國內中國結構頂級專家溝通均未得到滿意解決方案。踏遍鐵鞋終于探訪到實戰型橋梁專家許宏元大師,經過嚴謹的計算和結構設計,多方論證后結構加固和藝術設計方案最終確定。

藝術設計最大限度忠于青藍橋原始的人文美學與歷史價值,盡量采用原始材料和當地工藝,在橋頭增加的玻璃為觀眾增加了時間流逝的暗喻提示,橋梁消隱于河流和生長的城市。


圖片

0號橋墩拆除前后對比


圖片

橋梁改造方案修正過程


圖片

青藍橋設計效果圖



主要設計措施

Part.1

將增加混凝土支撐結構,拆除阻洪橋墩及半拱。


圖片



Part.2

新舊材料對話:新橋面、新欄桿、新支撐結構、舊橋體。

圖片


Part.3

橋面鋪裝延伸,空間布局劃分。

圖片


Part.4

入口增加藝術景墻。

圖片


Part.5

保留現狀樹,新增桃樹種植想要解決阻洪的難題。


圖片


Part.6

采用鏡面不銹鋼的包裹支撐結構映射河流與自然。


圖片


Part.7

裝飾箱式變電站形成入口景點。

圖片


Part.8

與對岸觀橋廣場互成風景,實現青藍橋到人文舞臺的悄然蛻變。

圖片


2020年4月青藍橋藝術營造進入施工階段,為確保施工安全和設計方案實現度,設計團隊駐場服務,時刻檢測橋梁結構是否位移、沉降及變形。

圖片

施工現場


圖片

設計團隊駐場檢測


2020年7月黃山市突降70年一遇的暴雨,河流水位暴漲,在洪水的沖擊加固后的青藍橋巍然屹立,接受了科學+藝術再生遺產景觀的大自然洗禮和防災檢驗。

圖片

70年一遇的暴雨下,青藍橋巍然屹立



[ 再生 ]

河流見證了橋梁的誕生,橋梁傳承了城市的精神。保護青藍橋到藝術再生為青藍翹,實現從交通橋梁到人文舞臺的蝶變。

圖片


黃山區人民和國內外訪客將時刻見證青藍橋精神的發揚光大。青藍翹以河流主場的身份,帶著她獨特的美和永恒的回憶,無聲地講述動人的故事和令人激情澎湃的未來。獨特的造型、超越時空的內涵,藝術讓橋梁以新生命形態繼續聯通彼岸兩邊,延展著當地文明的軌跡,詮釋著城市品格與溫情,傳續著平凡而卓越的人文光輝。


圖片

青藍橋建成照片


青藍翹首望  猶識故人來

黃山北太平境有青藍橋,始建公元1971年。聯婆媳河(今浦溪河)兩岸城鎮與二中(旅校),名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意。四十載飛逝,無數鴻儒、學子過往駐足,學業有成,情誼相牽,印動人場景無限。

公元2016年,興修浦溪,建新青藍橋而欲拆老橋。幸政府英明,得多方相助齊心共為青藍橋護脈、修繕、增韻,得其永佇母親河畔,化成人文藝術舞臺。望山聽水、在水一方、翹首迎太平百姓與四海賓客,共慶太平美好明天,曰“青藍翹”。

—— 李鳳禹 2019年10月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0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