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喜歡一座城,定和當地風土人情有關。揚州這座古城,之于各色人自有不同的意義。有人愛它的煙花三月,有人沉溺于它的細雨柔情,而囿于都市年輕人把它幻化為可以放慢節奏的隱匿之所… …我們所設計的場地正基于此。
建筑距市政道路邊界僅20m進深,狹長的空間給場地帶來一定的局限性。加之面積受限于現狀及施工,空間給人的第一感受是“以極小的姿態,蜷縮在街邊一角”。如何在有限的進深內拉長空間體驗,同時又不失城市界面的昭示性,是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作為一個立足青年群體的展示中心,我們希望在整體構思上利用極簡形式——白色盒子,構成一個富有洞察力與感知力的空間。
立方體不僅是單一的、純粹的幾何形態,而是現代理性覺醒后建筑的原始形態。
作為一個白色方盒,它具有完美的建造與被建造的雙向能力。它可以理解為最小的空間單元,通過構成來細分空間,在方盒中,秩序性方塊符號不斷被重復輸出。
空間對人具有情緒影響,而反向思維,人對于空間序列的營造起到作用。場地受限不代表思維受限,思維不受限影響了空間轉換的N種方式。
人們對空間的感知來自于視覺的認知。而光影,是感知空間的視覺基礎。當光線與陰影交錯重疊,不同的質感呈現出不同的感受,空間所能感知的部分變得更加豐富。
正如人行回廊單側半虛半實的格柵融合帶有節奏感跳躍的白色方塊,光線與空氣幽微地向內或向外滲透、試探著。
時光流轉,灑下一地斑駁,訴說著光與影的故事。
連廊之盡,一石一樹,自然成景,鏡面石中的倒影,嫣然成畫。回廊中的路,行進中的人,亦是畫中人。
白色的格柵,白色的墻磚,郁郁蔥蔥的枝葉,和靜默流動的水流,光、自然、空間的互動,從視覺上擺脫了場地桎梏。
表皮并非文化上唯一依存,因此內核以何種形式去顯現,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我們希望將純粹的調性貫穿始終。白色像某種視覺障眼的隱喻,存留著時間記憶。
內聚空間猶如被打開的“盲盒”,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驚喜。水與影交織,冷與熱交替,還有遠近的聲音與內心的回想……激活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情緒。
空間的開合置于水面上
點點星辰反射出更廣闊的世界
線條與光影,延展了空間
受限的場地似乎不再狹小
而是多了無限的可能性
揚州新力?璞園,包裹起各種美好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