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俞孔堅 北京 景觀設計者
?
由哈佛回到北大的俞孔堅,針對中國城市景觀現狀熱言批判,提出以“天地-人-神”為核心觀念的解決方案。“‘白話’的城市,尋常的景觀,即城市平常人的生活空間,不是(至少不再是)權力和財富的紀念地,更不是慶宴式的活動的舞臺;節約型的城市建設模式,讓野草上街,讓果樹蔬菜進入社區;步行人的天堂,而不是汽車的自由空間。”不滿足于談經論道的俞孔堅創建“土人”公司,將自己的理論應用到中國景觀的實際建設中去。致力于通過“反規劃”途徑,建立城市和區域的生態基礎設施,整合生態+文化遺產+游憩系統,重建天地-人-神和諧的新桃源。
Da>Space 上海 概念店主人 平面設計師
開創上海首家潮流概念店,以先行者身份推動世界潮流與本土創意融合。“我們前一腳在外面經歷了那些潮流,后一腳就回來分享給大家。”
Eddi,Jukai和Linlin,這3個來自加拿大、中國臺灣和香港的華人,多年淫浸于世界潮流文化大潮里,在內地開設Da>Space,便是3人為將各自背景的資源與共同的熱愛整合在一起而搭建的平臺。2006年是Da>Space的創立元年,也是國內潮流文化迅速發芽生長的一年。僅僅在半年多的時間里,Da>Space的成績單上已經碩果累累:他們邀請日本涂鴉藝術家鷲尾友公與荷蘭涂鴉小組The?London?Police舉辦個展,又與本土首款設計師平臺玩具I,WZL合作,邀請全國各地的創作者參與,舉辦了I,CHINA群展。
黑一烊 深圳 設計師
堅持個人創作的同時,創辦優秀展覽,推動年輕中國創意階級的原生力量。作為山河水品牌形象管理機構創辦人兼創意總監的黑一烊,擁有十多年廣告創意策劃經驗,榮獲多次廣告創意大獎。在堅持個人優秀設計創作的同時,成功策劃2006年“城市種子”建筑設計展(杭州、南京、上海、深圳、廣州5地巡展),2005年“look?at?me?30?show(深圳)”,推動更多創意人參與到設計中,成為“創意中國”的原生力量代表,提升民眾的創造力,讓年輕的中國創意階級充分展示個人的力量。
王受之 美國 教授????
王受之是中國現代設計和現代設計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淺顯的敘述方式,長期從事面向中國民眾的創意設計普及工作。雖然現在美國擔任設計教授的職務,但他的名字仍然活躍在中國設計界。他將在美國高校的研究理論帶回中國,并在多個領域實踐;又將在中國的實踐經驗,變作研究對象,帶到美國高校課堂。在很久以前,當創意、設計還只是出現在美術院校的教科書里,王受之已經開始撰寫大量的普及性書籍,以最淺顯的敘述方式,結合大量案例,向中國民眾傳播理性設計、多元設計的精神。時至今日,創意、設計業已成為流行詞匯,充斥耳旁。但再看王受之的書,你依然能感受到高屋建瓴的深邃和冷靜。“西方一度被淘汰的老城文化正在復興。你會因此而感到驚喜的,很多新房子被改造回原來的模樣,有些即使外觀改變了,內部構造還是按原來的風貌保留著。”
王澍 杭州 建筑師 教授
現任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建筑系主任及中國美術學院建筑營造研究中心主任。以“古法”治建筑,探索本土建筑的當代路徑。?“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建造一個小世界,重建喪失的家園感,簡而言之就是回家。”
2006年9月,王澍的“瓦園”作為威尼斯雙年展建筑展中國館的唯一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王澍帶領3位工匠與包括他本人在內的6位建筑師,用6萬塊從中國運來的舊瓦片,創作了這個介乎于景觀、裝置與建筑之間的作品,在歐洲進行了一次中國傳統建造材料與方式在當代建筑中的試驗。這既是循環建造的傳統建造方式在當下的運用,也體現了當下時代對歷史記憶的收存。用傳統的材料和方式進行當下的建筑,用建造的世界找回城市里喪失的家園感,這就是王澍所做的一切。
吉吉 上海 平面設計師 活動策劃人
2006年的吉吉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時裝設計師。在由他本人策劃的第二次“花樣”時裝發布會上,他推出了自己的高級時裝品牌“Underoath”的首個系列。與此同時,他的著名品牌“衫旗幟”也將在11月轉變為街頭時尚品牌,推出只有尺碼之分沒有性別之分的街頭服飾,改版后的“衫旗幟”也將積極與藝人、設計師團隊合作,推出限量版的服飾。而作為策劃人的吉吉,將不再加入到下一次“大聲展”的策劃中。他將退居幕后,以“干活”與“服務”的姿態,為這些年輕人做好執行的工作。時裝、視覺、潮流、藝術……以上種種表明,吉吉正繼續以四面出擊的方式,全力推動并創造著中國城市的年輕人文化。
麥家碧 香港 漫畫家?
與謝立文聯袂創造具有香港特色的漫畫形象“麥兜”系列,深入民心,反映了香港草根階層生活。麥兜的故事是香港九龍大角咀豬模樣小朋友麥兜的成長故事,麥兜形象不僅出現在了賀卡上,還出現在學校、地鐵、銀行、加油站……“麥兜”身上濃縮了最經典的香港人形象:出身“草根”,喝奶茶吃叉燒包,在狹窄的城區里長大,受中英文雙語教育,學習很多可能永遠用不上的技能,往往因為單純被人笑話……每個人都是麥兜。離內心漸行漸遠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就能找到麥兜的影子。我們可以在國外漫畫里找到他們想要傳達的價值觀,卻從來找不到我們自己。這就是麥兜的力量所在。
SICE 廣州 涂鴉藝術家?
堅持涂鴉創作,并在各城市積極推廣涂鴉文化。?“涂鴉出現在公共場所,是藝術犯罪,但也是藝術的另外一個出路,是一些年輕人的一個出路。”1999年時SICE就和另一個女孩sue成立了mig?crew,是當時中國第一個涂鴉團隊。2001年SICE去上海,通過Nike的hiphop活動,把涂鴉帶到上海年輕人身邊。2002年至2004年是他們這群涂鴉愛好者最活躍的時期,在廣州幾乎每天都畫,還在成都畫了當時中國前所未有的作品。近兩年,SICE依然積極參加各種涂鴉設計活動,堅持涂鴉創作,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欣賞和喜愛涂鴉文化。
葉錦添 北京 美術指導
自憑借《臥虎藏龍》獲得2001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葉錦添一直是華語電影圈的標志性人物。《無極》、《夜宴》、《大明宮詞》、《橘子紅了》、《戀愛中的寶貝》、《長生殿》……還有正在籌備的《赤壁》,他的名字出現在一部又一部“中國制造”中。葉錦添的美術設計融合古典與前衛,兼顧東西方文化,他打造了眾多絢爛的舞臺形象,尤其是古代形象,設計出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歷史時裝”,大大地豐富了中國當代影視作品的視覺表現力。其美術設計融合古典與前衛,兼顧東西方文化,豐富了中國當代影視作品的視覺表現力。
包益民 臺北 廣告人?
打造平民化設計生活雜志《PPAPER》,影響臺灣創意文化,認為:“文化媒體應該把自己的觀點和觀念傳播給大眾,而不只是提供資訊,資訊在未來只會越來越不值錢。”
2004年底,在“創意之風”席卷整個華語文化圈的時候,臺灣廣告人包益民找到了一條路。他與擁有強大流通系統的便利店7-Eleven合作,推出平民化設計生活雜志《PPAPER》,受到民眾廣泛追捧。兩年來,《PPAPER》的內容日漸穩定與成熟,包益民開始進一步開發《PPAPER》品牌的衍生價值:網羅及代理國外插畫家的創作;將國際流行的“雜貨鋪”形態以“PPAPER”的名號引入臺北;創辦姐妹雜志《AANGEL》;籌備發行《PPAPER》內地版。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