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wǎng)安備 110108000058號
提交日期:2018年11月11日
注冊日期:2018年11月1日
語言:英語
位置:概念
獎勵:請參閱下面的細節(jié)
類型:開放型
NPO亞洲低碳設計研究院(AILCD)很高興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參加第八屆AILCD國際學生設計大賽。今年的主題是“超越成長——跨越若松與戶畑”。該比賽目的是解決若松-戶畑地區(qū)城市發(fā)展緩慢的問題。
主辦方要求參賽者重新設計城市景觀,并為該地區(qū)提出低碳城市的建議。北九州市的城市范圍正在縮小,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競賽場地
北九州(日本),若松-戶畑地區(qū)
若松-戶畑地區(qū)連接了Dokai灣沿岸的2個地區(qū),北部是若松的老城區(qū)中心,南部是戶畑的老城區(qū)中心。
競賽官方組織:NPO亞洲低碳設計研究所,北九州大學(日本)
競賽主題:超越成長——跨越若松與戶畑
參賽要求
競賽面向研究生(碩士和博士生)的多學科團隊開放,也面向建筑、景觀、土木工程及相關學科的本科生開放。參賽者可以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參賽,每個人或每個團隊只能提交一個項目。
競賽要求
您的設計方案覆蓋若松和戶畑整個舊城區(qū),也可以只選擇特定場所,例如您可以選擇與競賽場地類似的2至3個場地進行方案設計。
所有方案都應該包含以下至少一項或多項功能:
- 城市總規(guī)劃
- 低碳城市概念
- 整體可持續(xù)概念
- 綠色空間設計
- 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
- 可持續(xù)交通系統(tǒng)
- 與周邊地區(qū)的聯(lián)系
評審團
評審團主席——北九州大學Bart Dewancker教授(日本)
國際評審團
- 王祝,浙江大學(中國)建筑學系教授
- 范樂,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教授
- 周滇,西安交通大學(中國)教授
- Yiyin Tsai,中華大學(中國臺灣)教授
- Mochamad Donny Koerniawan,Institut Teknologi Bandung(印度尼西亞)
- Fritz Akhmad Nuzir,Bandar Lampung University(印度尼西亞)
- Tanaphoom Wongbumru,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anyaburi(泰國)
- Furakuda,北九州市立大學教授(日本)
時間安排
競賽公告、注冊開始日期:2018年7月1日
報名截止日期:2018年11月1日
方案提交截止日期:2018年11月11日
獲獎作品公布日期:2018年12月10日
(獲獎者將有資格參加2019年2月15日至3月1日在日本北九州舉行的“超越成長——跨越若松與戶畑”國際研討會)
頒獎儀式時間:2019年2月底;會議事宜:日本北九州舉行的“超越成長——跨越若松與戶畑”國際研討會
參賽者作品展覽:2019年2月至3月;會議事宜:日本北九州舉行的“超越成長——跨越若松與戶畑”國際研討會
獎勵
- 一等獎:50000日元和證書
- 二等獎:30000日元和證書
- 三等獎:10000日元和證書
- 7名榮譽提名:證書
注冊程序
注冊時,請發(fā)送電子郵件至bart@kitakyu-u.ac.jp,其中包含:
- 團隊所有參賽者的姓名,也可以是個人參賽;
- 學校名稱,包括教師和/或部門的名稱;
- 團隊負責人的電子郵件地址;
注冊完成后,您將收到一個注冊號碼,該注冊號碼標注于最終提交的作品中。
注冊費用:競賽不需要注冊費。
語言:競賽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作品提交要求
- 電子格式:4張A2面板(JPEG文件)和1份PDF文件,其中包含英文的項目說明書(A4,2頁);
- 面板尺寸:A2(594mm x 420mm)(橫向構(gòu)圖);
- 作品應包含項目概念、圖表、平面、剖面、透視和效果圖;
- 參賽作品必須在所有面板(18pt)的右下角標明注冊號碼;
- 作品不允許參賽者或聯(lián)系人的名字。
- 建議書應通過電子郵件發(fā)送至bart@kitakyu-u.ac.jp,一封電子郵件不得超過10MB(超過10Mb的電子郵件將無法接收)。如果附件大小超過10MB,可以分開發(fā)送。
- 作品提交截止日期后不接受任何提交;
- 文件名稱:注冊號碼后加01、02、03、04、05號項目標識的頁碼,如WKTC18001-01,WKTC18001-02等
競賽網(wǎng)站:http://lowcarbondesign.asia/activities/competition/2018competition/
由專筑網(wǎng)縷夕,李韌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