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坐落于四川大學內,專研南亞泛喜馬拉雅帶國家文化及宗教,并展覽其藝術品的四川大學喜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以傳統中國院落為要素,通過現代建筑空間與自然景觀的表意系統,將佛教的精神與物質環境完美融合。
▲ 總平面圖
四川大學喜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位于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包括博物館、研究中心及綜合樓三部分。目前已實施完成的博物館和研究中心,是四川大學專門研究南亞泛喜馬拉雅帶國家的文化及宗教,并對其藝術品進行展示的場所。
解題
有趣的題材、特別的區位和不高的容積率為項目的設計發揮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挑戰。在設計之初,如何“契合校園環境、反映項目主題、營造豐富空間、統籌展游觀感”這幾個問題就被提出,而通過前期的分析和多角度的比較論證,建筑師找到了適宜的方法——以“院落”為要素對項目進行解讀。
造院
設計將博物館和研究中心分別作為單獨體量進行組合,以兩個“L”形體量結合各自延伸出的圍墻,圍合出東西兩個核心庭院以及建筑中段兩個側院共四個院落。各個庭院彼此獨立卻又相互串聯,與建筑內部相互滲透,在具體設計上被賦予不同的空間特點和風景主題,意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
訪客經過建筑與片墻圍合形成的東院進入博物館一層,其整體塑造更偏向于現代幾何的造園手法,西院以自然的“柔”對比呼應了東院現代的“剛”. 兩個側院分別為貴賓接待書房和多功能報告廳。
塑形
本項目建筑整體造型采用四川地區傳統的坡屋頂符號,通過剪切、變形等手法對其進行現代詮釋,使得前后錯落、長短不一的坡屋面層層疊疊、高低起伏,形成富有張力的天際輪廓。在中式建筑居多的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綿延起伏的坡屋頂既與周邊建筑環境實現了風貌上的呼應,又以其獨特的抽象形態對四川民居傳統坡屋頂文化符號進行隱喻。
取意
建筑師在喜馬拉雅博物館與研究中心材料類型、色彩和質感的選擇上,延續了四川傳統民居用材質樸的特點,建筑立面處理針對空間朝向的不同特性,被概括為兩種模式——博物館主體形態莊嚴穩重,立面設計更傾向于古城民居沿街立面虛實相生的構成手法;而面向景觀庭院、對各層采光通風有更高要求的研究中心,則借鑒了古城民居落地花格木墻的通透性手法。
設展
建筑與庭院穿插的空間為設置充滿趣味的觀展游線創造了良機,游園即為觀展亦是設計的主旨之一,整個游線、展示設計均考慮與景觀充分結合。
訪客經過建筑與片墻圍合形成的水庭進入博物館一層,博物館首層的主體功能為臨時展區及多媒體展廳,二層及三層為不同主題的固定展廳,通高明亮的邊庭使其形成整體,亦串聯組織上下樓梯交通。訪客參觀完首層臨時展區后通過西側“L”形樓梯上到二層固定展廳,并繼而通過東北角樓梯上到三層參觀。當訪客來到三層精品展區時,轉經筒展廊主導的公共空間氛圍驟變,之前參觀過程中伴隨的自然融入、輕松明快的感覺,瞬間被一種黑暗神秘的感官體驗所取代,這種氛圍上的反差營造出整個觀展序列的高潮。
訪客在博物館內游覽結束回到首層門廳后,可經由室外游園流線離開博物館。連接博物館與研究中心的天橋,不但實現了喜馬拉雅研究中心工作人員與展廳之間的便捷聯系,亦為人們提供了休閑及俯瞰整個庭院的場所。
項目圖紙
▲ 一層平面圖
▲ 二層平面圖
▲ 立面圖
▲ 剖面圖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