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當代中國,發展急促,城邦之間,只爭朝夕,不讓彼此。城市過于快速發展,公路網絡不斷向鄉村擴張,路權更多地服務于機動車的行駛,農村生活和民風不斷遭到侵蝕。本項目通過政府和建筑師的合作努力,希望打破這種中國式發展的浮躁與乏味,重新尋找舊日的村落文化與建筑痕跡,設計也力圖反映當地原有自然村落的文化印記,回歸樸實、簡約,讓簡單和充滿真實的本土情感成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荷岳步行橋]是一個由政府推動的公共建筑項目,旨在為處于佛山新城的一群自然村落提供跨干線步行連接,兼備營造城市道路景觀的意義。本項目以步行天橋設計為主體,并配合周邊環境的景觀、交通進行綜合設計。荷岳路為佛山新城主軸南延區域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車行主干道;而本設計之步行天橋橫跨其上。主題建筑連接道路兩側多個自然村落群組,為當地村民百姓提供安全便利的無障礙出行方式。項目建筑投影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最大跨度約為60米。設計結合多種無障礙設施,寬闊平緩的步級及休息平臺,天然的木構與用材以當代的手法帶出農村樸實、恒久的生命力。荷岳路天橋系統的建成完善了該地區的村落步行系統,是對社會責任及人文的關懷的一次頌揚,也是設計師利用建筑對風土文化與城鄉融合共存的積極探索。
在城市化的大環境下,許多原本自然生態優美、民風雅致的村莊不斷被中心城市郊區化、城鎮化。許多優秀的風土文化泯滅于激烈的城市化進程中,許多舊日筑跡,流年似水,一去不返。作為建筑師和城市設計工作者,對于此情此景,特別感到令人擔憂。
佛山乃中國四大名鎮,地處珠三角腹地,與廣州地緣相連、歷史相承、文化同源。佛山實屬典型之嶺南古鎮,魚米之鄉,河網密布,雖富饒而民風務實樸素。而本項目正正處于一個新城中軸的南延區域,四周自然村落寧靜優美,嶺南民居、祠堂星羅棋布。流年似水,青磚灰瓦,木門木窗,一點一滴,光影之間,在墻身和屋脊線上歲月留痕。來勢洶洶的都市化巨浪似乎無可避免,如何令城鎮發展與本土情感共融,啟發了建筑師在新舊之間捕捉靈感。
項目采用了當代的設計手法以行云流水的流暢空間,配以古舊樸素的木材構造,營造和特顯場所的本土鄉村特色,保留了當地百姓居民熟悉的回憶,但瞬間又能使到這舊物載體自然融入周邊城市化的洪流。
設計聚焦于“本土情感”,在天橋的造型上是對周邊村落之嶺南傳統建筑群屋檐窄巷的抽象表達,提取其折線再通過參數化的設計給予理性與邏輯,讓整個天橋的天際線與周邊的建筑高度融合。用材和構造上是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的邂逅,利用鋼結構的靈活和可塑性來實現天橋的空間和造型,并以天然的木材刻畫純樸和永恒的質感,亦做到溫和地融入在地的建筑語境,隱隱透出對自然、對本土情感懷緬之情的寄托。
平面布局簡潔緊湊的’U’形,其主體橫跨主干道,兩側各是單邊平緩寬大的梯級,以及無障礙設計的垂直電梯。對空間的剪裁,功能的排布,對材質的掌控、對橋身體量的考慮都恰如其分,最終與周邊村落建筑渾然一體,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意境。
當穿行于天橋廊道內部,可以感知其造型轉折手法的運用。每一個漸變的’屋形’單元數組組合都是一種被抽象的傳統民居剖,并且不斷地重復出現,最終形成強烈的景深和視角引導力。與此同時,看似不動的建筑空間透過光的轉折照射而被感知,形成富有趣味的步行體驗空間。光不受縛于空間造型,卻能刻畫出空間實體的形貌,讓其變得更有質感。
天橋比一般步行天橋更為寬闊,打破走道形式的枯燥無趣的感覺,為使用者在天橋上的活動提供更積極的社交可能性。嬉戲玩耍、駐足遠眺、偶遇閑聊。凡此種種,拉近人與人之的間關系和活動都被允許和提倡,建筑的內在價值因此而回歸到風土文化內核中人與人積極交往的精神之中。
作品在整體上努力體現“潤物細無聲”的東方人文價值。設計遵從一種以人、文化及特定場所出發的謙卑價值觀和理念,是在上述要素錯綜復雜的基礎之上為人、建筑、環境和諧并存而進行的不懈探索。作品力圖在地方風土建筑的興趣維度上,展現建筑的鄉土之美;在探討城市化議題的同時,也盡情表達一種鄉村的本土情感和文化。建筑師希望通過這種對東方人文價值的堅持,在進行創造工作的過程中體現一份對歷史、文化、環境和社會的責任和職業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