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中國園林藝術擁有悠遠的歷史。從狩獵時代進步到農耕文明,人們在自己的家園里圈養牲畜、種植花木。在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奴隸主及帝王便在自己的圈地內建起觀賞用的亭臺樓閣,種植奇花異草。于是園林產生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中國人將自然搬進了自己的庭院,又將人文藝術融入到庭院之中,在有限的空間內寄情于無窮的山水。
進入盛唐,中國的園林藝術在經濟和文化繁盛的條件下也達到了新的階段,皇家造園活動頻繁、規模宏大;士人對自然的認識更加深入,他們繼承了魏晉時期隱居山林的雅趣,并更加注重廟堂與山林、出仕與入仕的平衡,于是私家園林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在唐代的園林建造中,就已經開始廣泛使用各式石材進行布景。融入詩歌、書法等藝術形式,采用象征手法,將自然山水再現于園林,并與建筑及自然花木進行有機結合,構成人文藝術與自然野趣平衡的立體畫面。
在同時期的日本奈良朝代,日本通過派遣“遣唐使團”與唐朝交流,大量吸收了唐朝文化,園林亦是如此。日本園林藝術深受中國園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園、建筑風格的影響。日本園林以中國園林為母體,與本地信仰、自然環境、民族文化相結合,發展出了獨有的藝術風格。
與中國園林不同,日本園林深受禪宗文化影響。禪宗主張通過個體的直覺經驗和沉思冥想的思維方式,在感情中通過悟境而達到精神上的超越與自由。為了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逐漸剔除了以往池泉庭院中不可缺少的水體、橋、島、喬灌木、開花植物等要素,而僅僅使用常青樹種、砂、石等靜態元素塑造枯寂素樸的園林意境。
在園林置石上,可以從石材選用、置石手法、表達的意趣三個角度來探索中日園林兩者間的不同。
中國園林的置石非常注重石頭的形態,多崇尚玲瓏剔透的奇珍異石,如太湖石、黃石、木化石等。這種崇尚奇石的風氣盛于宋代。宋徽宗極度癡愛石頭“石皆激怒抵觸,若踶若嚙,牙角口鼻,首尾爪距,千態萬狀,殫奇盡怪。”他是當時我國靈璧石最大的收藏家,不惜人力、物力廣泛搜羅奇花怪石,大興園林。著名書畫家米芾也在《宋史》中留下了具衣冠拜石,呼之為兄的典故。
而日本園林的石材,多選用形狀敦實樸拙的天然巨石。從石材質地來看,有京都的鞍馬石、紀州四國的青石、沖繩的石灰石等。其特點是不重姿態的瑰麗多姿,而重視石的氣勢與力量。
疊山、理水、建筑、花木是中國傳統園林造園的四大基本要素。不同于中國園林疊石成山的手法,日本園林重橫向置石,且石以臥多立少。日本平安時代的造園書《作庭記》“立石口傳”篇云“其毗鄰草庭者,或于庭山草坪交界,或于草地邊際,宜漫置或臥以不甚高大之石,看似遺忘之荒石” 郁達夫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中寫道“日本人的庭園建筑,佛舍浮屠,又是一種精微簡潔,能在單純里裝點出趣味來的妙藝。”日本園林的置石手法在于單石的散置或若干石塊的水平方向的列布,追求一種看似漫不經心卻“似有野致”的意趣。
日本園林脫胎于中國園林,為什么會在后期出現如此大的區別?根源在于不同的物產風貌造就出中日兩國不同的民族文化。早在禪宗文化傳入日本前,日本列島的先民便信仰萬物有靈。在這種自然崇拜中,對巨石或是形狀奇特之石的信仰與崇拜尤其強烈。這種“石有神性”的觀念對后世日本園林的石景產生了一定影響,造園者更加注重石頭之中所蘊藏的精神力量和象征意義,在造園中保持了其原生形態的野趣。
另外,日本是一個海島國家,海岸線漫長曲折,人們的生活也與海洋息息相關,這使日本民族形成了一種對海洋的依戀情結。在日本園林中常見的枯山水便是以白砂為水,巨石為島,組成意境為大海的布景。
無論中國還是日本園林,作為一門藝術,對意境都有較高的要求。“石”作為中日園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帶給了人們無窮的想象空間和精神享受。
庭院置石技法是庭院施工中最難的一個環節。如何將石材與植物、水景、道路進行結合,營造不同的園林景觀?如何將石材上獨特的紋理、輪廓、造型、色彩在園林布景上發揮到極致?這些都是能體現造園師水準的重要內容。
而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庭院石材造景全書》、《庭院置石技法全書》涵蓋了庭院置石技法的所有方面,包括設計理念、石材選擇、布局和施工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全面講解景觀置石及造景。
《庭院石材造景全書》適合零基礎入門,超過290 張的新版庭院石材設計圖,超過40 張圖片指導您動手操作,直觀地學習石材如何創造各種不同的庭院設計項目。《庭院置石技法全書》從“日式庭石”為切口,廣泛了涉及石材的種類、購買方式及工具、放置庭石、庭石的組合、飛石的布置、踏步石、石徑的鋪設要點。
點擊查看詳情:http://www.36byz.com/book/434.html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