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景觀行業的現狀如何?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下,身為社會中堅力量的青年設計師有哪些困惑?內心又在堅持些什么?每位青年設計師當下的狀態都是一個值得探討和分享的樣本。
五四青年節將至,CLA邀請了80余位青年景觀設計師、建筑師、水利工程師,從自身的經驗及認知出發,給出了他們的回答。
CLA將陸續推出青年設計師“青年在行動”系列文章,共同聆聽青年的聲音。
有一大類還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我個人是很欣賞這一類人的。更加具有獨立自主的思維,希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一件事情,也可以腳踏實地地奔著這個目標去構建中間的路徑,不會日漸“油膩”。
其次,現在青年設計師的路徑更加廣泛,不再拘泥于某個平臺或是某種固定的職業,他們以自己接受的設計教育為基點可以做很多事情,兒童教育的、做民宿的、產品開發比如寫書做桌游的、行業媒體等,形式和路徑更加豐富多樣。自媒體的盛行使得這些個體單元的孵化成為可能,讓很多設計師擁有宣傳自己的途徑,可以成功地樹立個人品牌。
專業分工更加細化,合作方式更加靈活。擅長的人做擅長的事并且做到極致,不同專業通過專業合作形成聯合體去干一件事。除去傳統的設計工作內容外,新生的專項服務內容會越來越成熟,比如專業的數據收集與分析、模型建立,或者是某個很專的領域。
設計師的工作模式更加自由,這也是疫情帶來的辦公模式的革新,沒準大家并不需要坐辦公室,必要的面對面的交流,可以通過城市里共享的交流場所來滿足。這樣還可以使跨越地理局限在更大范圍內的團隊協作成為可能。
三年前的廣西北海馮家江濕地公園。我們做了很有意義的事情,對紅樹林生境及修復措施做了詳盡的研究,利用潮位統計數據通過豎向設計及品種選擇,以生態系統服務的理念去恢復紅樹林生境。并且探討了蝦塘的可能性,絕大部分蝦塘通過生態化改造成為凈化濕地,保障紅樹林生境的安全,還保留了幾個作為研發基地,去探討蝦塘養殖和紅樹林生境安全兼容的養殖模式的可能性。
這個項目打通了我個人能力從規劃到工程實施的通道,我以前一直從事規劃工作,對城市建成有自上而下的認知,但這個項目我完整地理解了規劃的綠廊、公園等是如何在現實空間里落地建成的,這個經歷非常有價值。我們用了很多條條框框去管理城市,但土地、資金、利益相關方的述求等全湊在一個真實地塊里的時候產生的化學反應是非常有趣的,城市在我腦海里更加立體有血肉了。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