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2020年7月22日,“工業遺產轉型復興”——邯鋼片區城市設計國際大師邀請賽評選會于邯鄲成功舉辦。本次評選會采用線上線下遠程連線的工作模式匯報。大賽組委會邀請到9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城市決策者擔任評委,評委會主席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宋春華擔任。評選會包括現場踏勘、成果展覽參觀、大師團隊匯報、評委評議等多個環節。最終,多米尼克·佩羅建筑事務所的“明日之城”方案獲得一等獎,王建國院士團隊、莊惟敏院士團隊獲得二等獎。
王建國院士在成熟的系統性城市設計理論體系之下,對工業遺產的轉型與綠色城市設計一直具有高度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并以嚴謹的學者態度,提出了針對中國特定國情的諸多城市設計量化評定的方法并應用于工程實踐當中。
對于邯鄲一座因鋼而起因鋼而興的城市,王建國院士團隊將設計的中心聚焦在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發展方向如何融入中國新時代發展新動能的問題上,以此統一整體的設計思路,以“轉型、記憶、新生”三步曲確定技術路線,使其成為國內外城市工業區功能、產業、環境升級轉型、產城融合新范本。
01
研 判
Analysis
1.1 設計與研究范圍
概念規劃范圍:邯鋼工業區東廠區地塊,人民路以南、邯鋼路以北、古城路以東、京廣鐵路以西,總用地面積約為8.66 平方公里 。
設計研究范圍:以規劃設計范圍為起點向外擴展2-3公里,總面積約為55 平方公里。
1.2 項目區位
邯鋼片區早期遠離城區,后偏于一隅,到近期廠城融合。項目將成為邯鄲老城綜合服務中心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城綜合服務功能調整和提升的發展契機。結合周邊商貿、服務、教育、科研功能片區,邯鋼片區復興可串聯并提升現有城市功能。
1.3 價值評判
文化之脈
——醇厚文化底蘊綿延,古今融合,人文薈萃
自春秋后期開始,邯鄲城邑迅速崛起,戰國時期發展成為“七雄”之一趙國的國都。大運河邯鄲段流經大名縣、館陶縣等地,運河文化肇始于東漢末期、形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建國后,邯鋼等大批基礎工業項目相繼建成,1960年代邯鄲迎來了城市建設的第一個高潮期。
山水之脈
——千年山水營城,滏流東漸,紫氣西來
縱觀邯鄲千年營城歷程,城市均興起于沁水滏流之濱。邯鋼所處的沁水滏流沖積扇是邯鄲城市文明的發祥地,承襲了邯鄲千年山水格局演變之核心位置。
時空之脈
——“兩遺一園”新格局,銜接古今,創意未來
邯鋼片區南臨趙王城,北抵園博園,自南向北串聯起“古代—近代—當代”的時間脈絡,形成“兩遺一園”的空間格局,為找尋工業遺產與文化傳承融合發展提供合理路徑。
工業之脈
——歷史興替,邯鋼廠區的發展演變
請反轉你的手機,橫屏觀看
▼
1.4 基地現狀概況
邯鄲工業核心地位顯著,2017年二產占比達49%,但傳統動力瓶頸突出,轉型任務艱巨:鋼鐵、煤炭等傳統主導產業產能過剩,并面臨突出的環保壓力。基地周邊產業以物流和商貿市場為主,整體產業較為低端。邯鋼西廠區和戶村工業區正進行產業升級轉型,東部高校科研基地也在培育中。
1.5 工業遺產現狀
邯鋼片區主要由原料儲藏區、煉鋼加工區、連鑄連軋區和軋鋼區組成。擬保留并活化利用的三類工業遺產:
①與主線煉鋼工藝緊密相關的重要代表建筑和構筑物(如核心高爐群、高架運輸帶)
②具有顯著工業景觀特色的建構筑物(如煤氣罐、原料車間、熱軋車間)
③具有一定歷史,承載廠區記憶的配套建筑(如廠前辦公建筑群等)
場地內大部分土地為中度污染土地,平均深度為0-4米,最深達9米;輕度污染區域可先期開發;同時,重度污染區域因初次治理難以根除污染,理應后期進行開發,并依據實施計劃持續治理和修復。
1.6 關鍵問題凝練
-面對“工業為主、一鋼獨大”的邯鄲產業現狀,邯鋼片區“單一產業”的資源消耗型”的發展路徑亟需轉型。
-邯鋼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化的發展歷程,是“工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鋼鐵記憶不可磨滅。
-邯鋼片區正面臨環境污染、外聯不足、景觀破碎、建筑質量破舊、以及社區環境割裂等問題,亟待進行系統更新改造。
02
定 策
Vision & Strategies
工業遺產,華麗轉身
——向世界展現中國工業遺產復興的邯鄲樣本
生態復育,有機生長
——產業轉型與城市融合的先行示范
兩遺一園,縱貫古今
——邯鄲歷史文化的集萃之地
開放共享,活力場所
——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動載體
2.1 轉 型
產業單一 vs 復合轉型
策略一:引入新興產業,孵化復合功能
以研發智創、博覽文創、旅游服務為核心的多元混合產業布局。功能上分為六大組團:核心創智組團、火車站門戶組團、休閑觀光綠色組團、科創研發組團、三大混合居住組團。
2.2 記 憶
時代流轉 vs 承載記憶
策略二:活化工業遺產,留住城市記憶
策略三:復興邯鋼片區,帶動空間觸媒
2.3 新 生
環境衰敗 vs 萬物新生
策略四:快疏慢游的綜合交通網絡
策略五:打造藍綠系統,凈化生態空間
策略六:建構健康社區,營造活力場所
03
總體城市設計
Overall Urban Design
3.1 規劃結構
形成“一心兩軸六片區”的中觀結構體系:
將基地內部的綠色空間向外延伸擴展,形成鄉野遺產逆向生長區。邯鋼工業遺產作為遺產核心,復興廣場向南形成文化休閑發展軸,觀光高線火車向西形成商業商務發展軸,其余五個城市組團與鄉野遺產逆向生長區緊密聯系,相互滲透。
3.2 功能分區
邯鋼片區規劃依據商業商務、文化展示、創新研發等公共功能圍繞中心綠帶布置原則,將規劃區劃分為商務研發區、鐵路商務區、趙王城遺址區、健康宜居區、濱水宜居科創區、活力宜居區六個片區,各功能片區各具特色、組成功能復合多元的邯鋼片區。
3.3 綜合交通規劃系統
形成“兩橫兩縱”主干路,“三橫三中縱”次干路,整體形成小街區、密路網的路網體系。
3.4 綠地系統規劃
對邯鋼東區綠地系統的分類強調多種類型、多種主題的綠地相互組織完善。主要包括三種:干道路網的防護綠地、水系兩側生態綠地以及南部田園,共同塑造多層次的綠地景觀環境。同時與規劃區外圍綠地系統保持連接,結合城市格局配置綠地系統,打造水綠環繞的“公園城市”。
充分利用場所內水、工業遺產等元素,打造富有特色的創意辦公區;融入藝術、休閑、共享社區等功能,營造擁有開放、包容、共享價值導向的水岸休閑區。打造濱河休閑旅游濕地公園,培育場所生態氣息。打造區域地標——全景邯鄲,以音樂廣場為承接,營造充滿文化底蘊、自然氛圍的生態休閑區域。
3.5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規劃形成“兩大一小”的“15分鐘生活圈”,其中兩大中心是商務服務中心和科創服務中心,一小是鄉野遺產公園中心。同時,結合各組團社區“5分鐘生活圈”,形成均衡布局、全覆蓋的服務體系 。
04
核心區城市設計
Core Design Area
4.1 核心區選取
中央公園綠楔和沁河生態走廊像環擁的雙手,呵護著串聯趙王城與園博園的工業遺產紅飄帶,邯鋼的歷史印記在縱貫古今的穿越之旅中浴火重生。藍綠環抱中,核心區躍然而出。
4.2 核心區設計
藍綠相擁:沁河水系與中心綠帶環抱核心區域。
一帶相系:文創紅飄帶串聯周邊組團。
“士”聯綠心:利用原場地污染較重的“士”形場地形成生態修復濕地聯系中央綠丘。
全景邯鄲:橫跨創智灣和陵園西路設置全景邯鄲。
4.3 核心重點地段
城市客廳區
打造區域地標——邯鄲眼,配合游船碼頭、音樂廣場等板塊布局城市客廳,面對南側趙王城公園,通過景觀、工業遺產等元素串聯場所。
城市科技文化體驗區
布局科技文化集聚區,承接南部趙王城公園區,將自然、人文、科技等元素注入中央公園區,通過改造舊工業遺址,引領區域科技文化。
中央公園區
保留邯鋼廠前區,傳承場所歷史記憶。打通南北軸線,中央區域設立城市地標,打造城市門戶形象。結合生態景觀優勢,布局文化旅游,休閑消費場所,培育活力休閑的城市中央公園。
創意共享區
結合工業遺產更新改造,引入創意工廠,創客天地、文化休閑、配套服務等多種功能,打造立足邯鄲特色產業優勢,以綠色、開放、融合、創新理念為引領的創意共享區。
工業遺址公園區
改造利用邯鋼工業遺產,嵌入成語博物館、生態治理博物館等體驗型公共服務設施。形成極具工業特色的開放公園地區開放公共活動中心。
4.4 核心區界面分布
商業界面分布:完全開敞界面主要分布在沁河灣兩側、北入口景觀帶兩側和創客島東部;
景觀界面分布:景觀界面主要分布在遺址公園兩側與沁河灣兩側和創客島景觀修復帶兩側。
4.5 工業遺產活化利用
通過對保留建構筑物活化利用,成為片區中展覽、文創、體驗等功能的核心特色空間,進而激發整個區域的空間活力,成為邯鄲必去的打卡之地。
一例“向世界展現中國工業遺產復興的邯鄲樣本”
一片“產業轉型與城市融合的先行示范區域”
一座“以人為本的宜居宜業樂活之城”
在光榮的鋼鐵之城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