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Luke Hayes
SpaceX的創始者Elon Musk宣布,日本億萬富翁Yusaku Maezawa將成為月球的第一位自費旅行者,而這位零售大亨也宣布,此次旅行將會與6至8位藝術家共同進行,這個消息引起了一時轟動。
“親愛的月亮”項目見證了畫家、音樂家、電影導演等人與Maezawa一起,共同實現“那些從未實現過的夢想,那些從未歌唱過的歌謠,暢想從未見識過的未來”。
為了呼應這一項目,美國的《紐約時報》對全球知名建筑師與藝術家進行了采訪,他們也暢想了未來的月球生活。采訪的完整版可以瀏覽《紐約時報》的文章,而下文則是對這篇文章內容簡明扼要的描述。
這些構想代表了建筑界對于其他星球居住地的濃厚興趣。近期,NASA通過了AI SpaceFactory對于火星3D打印小屋的構思,同時福斯特建筑事務所也在英國Goodwood節上發表了對于其他星球生命的見解。
? Luke Hayes
丹尼爾?里伯斯金,建筑師,紐約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的建議是將月球改造為藝術項目,這是一個球體,我想要把它改造為方形,我們認為最好的策略是將其涂成黑色,這樣便不會反射陽光,然后結合曲線,在月球表面畫上4個球形帽。我喜歡這種把月球當做藝術的思維方式。
? NASA
艾未未,藝術家,柏林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月球無生命,因此在這里生存不太可能,這就如同一面鏡子,它會讓人們更加珍惜地球上的存活機會。因此,月球讓我了解到,人類對于宇宙來說太過渺小,在這里我能夠感受許多地球上感受不到的不同視角。
Kara Walker,藝術家,紐約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構思了月球殖民地,多年來人們對這個話題談論不休。因此我認為,地球上受到歧視的成年人可以來到月球生活。他們可以在25萬英里的地方欣賞浩瀚宇宙,這個單純的世界也許更加適合他們。
Laurie Anderson,音樂家與藝術家,紐約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去年,我在Kennedy中心慶祝John F. Kennedy的100周年慶典,我思考了他的許多關于太空項目的文章,他說了這樣一句非常動人的話:“我期待無懼優雅美麗的美國。”這句話我始終記在心上,雖然這與現在的一些事實有所背離。
? Flickr user manybits
Hito Steyerl,藝術家與作家,柏林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希望能夠和其他7位藝術家一起,在太空建立空間棲息地。在地球上,有許多地方不適宜生活,例如戰亂地區、極度貧困地區、環境惡劣地區,但我們希望能夠有一些長滿植物的場所,而我與其他藝術家能夠共同設計這些場所,這里也將成為可以再利用的生活場所。
? Flickr user mrulster
Eric Fischl,畫家與雕塑家,紐約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曾經認為來到太空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但是如果讓我構思,我會希望人們能夠脫下太空服,在無重力的空間里翱翔,這讓標記領地都變成徒勞。
Thomas Ruff,攝影師,杜塞爾多夫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對我而言,太空最有趣的是我們在地球所看不到的那一面,第一批宇航員在太空翱翔是一件讓人緊張又興奮的事情,因為直到在地球能看到的這一面重新出現之前,我們與宇航員都無法取得聯系。因此我想拍攝這張照片來表達對月球的另一面在人們眼中再次出現的期待。
? Flickr user acwozhere
Tacita Dean,藝術家與電影制片人,洛杉磯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喜歡收集石頭,因此如果我來到月球上,其原始的表面會激發我的創作靈感,即月球上那些沉睡著的巖石。我想要制作一部關于月球生活的電影,并且主要關注表達其細節,我并不會過多地進行預設,但是我會盡量去學習。
? NASA
新聞來源:紐約時報
由專筑網李韌,邢子編譯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