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本書是第一部介紹城市色彩設計的專業(yè)研究論著,書中收錄了世界各地城市對色彩的運用實例,通過300多幅全彩圖片,闡釋了色彩對城市特色與外觀的作用,作者從自己提出的三維色彩假設的角度,探討了一種文化特色與其色彩選擇之間的聯系,并描繪了色彩在創(chuàng)建環(huán)境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和,書中還探討了不同城市的城市元素在色彩運用方面的相似之處。
本書可供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及相關專業(yè)師生學習,還可作為城市規(guī)劃,建筑設計專業(yè)人員以及政府規(guī)劃人員,城市研究人員等參考資料。
編輯推薦
建筑和城市規(guī)劃本身不足以說明城市的外觀。色彩被用于城市構思中,它制造了當地風味,對某一場所來說,同它的人類棲居者一樣是獨特的。《城市色彩》提供了一個對審美和城市設計的均衡看法,帶你走遍世界城市,引人的圖片旅程——它突出了世界城市色系中多種多樣的色彩。
現代城市是由充斥在城市區(qū)域內的辦公樓、摩天樓和無名建筑物定義出來的。一般說來,公共建筑物傾向于展示統(tǒng)一的色彩特征——混凝土或石頭的中性灰——到處都可以看到。但在獨特的城市場所,本地材料或涂料被人們用來表現色彩——在他們的居住地中、街道上、商店里、廣場中以及當地環(huán)境中。
本書作者,色彩理論家洛伊絲·斯文諾芙從世界各地拍攝了300余幅圖片,精采地闡述了這一點。但《城市色彩》不僅是本圖冊,因為作者發(fā)展了一門有關城市環(huán)境的設計科學。
作者論著的中心就是在三維環(huán)境中對色彩的感知依賴于光的投射角。地球表面的每一處地方,太陽光線投向地球的角度不同,取決于緯度。在赤道附近,太陽光以90。角直直地觸及我們的行星,在地球表面產生了光線的最大反射。這個區(qū)域的城鎮(zhèn)反射了燦爛的光,它們的居民往往喜歡在他們的建筑物表面使用明亮、飽和的色彩。
作為對比,在瑞典的北緯地區(qū),它的首都斯德哥爾摩,接收的是太陽更為銳角的長波。在這個溫暖的廣闊地區(qū),中性色被瑞典人選來作他們建筑物的表面——在他們短暫夏季的長長白天里作為太陽光閃亮色澤的不偏不倚的背景幕。在冬季,這些溫暖和微妙的色彩在建筑形式中留下烙印,在整齊的細部中更為飽和的色彩使陰冷的大地景觀愉快起來。
如作者所述,“如果全世界色彩的偏好在各人群中不相同,如同被他們的文化或傳統(tǒng)所證明的,它們在全球各地不同時期或許已被獨創(chuàng)地發(fā)展為對光線無處不在的作用的直接反應。”如此,地方的色彩色系能夠產生,不僅是作為對建筑審美的有意識的選擇,而且深深地植入其間,并隨之反射出市民精神。
建筑與城市設計對一個場所的定義,是通過為其賦予結構與形式實現的。盡管不甚明顯但卻非常重要的是,色彩對一個城市環(huán)境的整體效果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本書首開先制,探討了形成和表現城市環(huán)境整體效果的綜合相互作用。本書通過收錄了世界各地城市對色彩運用的實例,詮釋了色彩對城市特色與外觀的作用。
著名的色彩理論家洛伊絲·斯文諾芙在這本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著作中,收錄了300多幅的全彩圖片。通過介紹美洲、歐洲、中東地區(qū)、拉丁美洲和亞洲各大城市的色彩運用實例,本書展示了場所的色彩選擇是根植于地球物理學的,即部分取決于色彩的特點:色彩是由于陽光的光線角度而產生(并發(fā)生改變)。本書還解釋了光線強度在全球范圍內是各不相同的,既有赤道區(qū)城市的直射的強光,又有極地附近城市的帶角度的陽光。
洛伊絲·斯文諾芙從自己提出的三維色彩假設的角度,探討了一種文化特色與其色彩選擇之間的聯系,并描述了色彩在創(chuàng)建環(huán)境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通過本書的介紹,讀者將會意外地發(fā)現,各個不同城市的城市元素在色彩運用方面竟有一些相似之處,例如,立面、街道和廣場、城市邊界和商業(yè)場所。為了便于讀者作參考并進行比較,本書編錄了有關這些元素的豐富的拍攝圖片。此外,書后的圖片附錄對城市與場所的色彩運用進行了小結,為深入并全面闡釋色彩在城市設計中的關鍵角色,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明——還是值得收藏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洛伊絲·斯文諾芙是世界著名的關于色彩的三維運用的權威,是Birkhauser and Van Nostrand Reinhold出版的《維度空間的色彩》(Dimensional Color)的作者。她是耶魯大學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AIbers)以前的學生,哈佛大學視覺和環(huán)境研究系、紐約的庫帕聯盟(Cooper Union)藝術學校的教員;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她是榮譽退休教授。斯文諾莢曾是赴意大利的富布賴特學者(Fulb right Scholar)和在墨西哥的繪畫方面的邦廷研究員(Bunting Fellow)。她的作品被廣泛展覽.并是全世界許多永久的公共和私人的特色藏品。
目錄
插圖
前言
導言
第一章 背景環(huán)境——物理場所
城市的感知
城市的選址
光、表面及環(huán)境
第二章 光亮的城市空間
意大利威尼斯
羅馬
佛羅倫薩
錫耶納
盧卡
圣吉米尼亞諾
科爾托納
博洛尼亞
以色列耶路撒冷
杰里科和西奈
第三章 光亮的地區(qū)
墨西哥
新墨西哥
洛杉磯
加勒比
第四章 城市空間
中等光亮的城市
巴黎
法國阿爾卑斯的村莊
紐約州紐約市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陰影中的城市
倫敦
英格蘭劍橋
斯德哥爾摩
哥本哈根
第五章 陰影中的國家——日本
第六章 城市街道
第七章 立面
第八章 孔洞
第九章 以人的尺度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