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空間形態之設計基礎教育
admin
2008-12-02
來源:景觀中國網
本文對空間形態設計基礎課程的教育目標、方法、手段和特點進行了探討,著重對空間造型能力、審美能力、形態造型感的培養進行了論述,并指出對空間形態的駕馭和把握是設計師必備的能力與素質,空間形態設計基礎教育是在設計領域內無專業界定的設計初端的教育,應從學科融合的角度和設計大基礎的方向來探討把握。
對于空間這一復雜的概念,老子在2500年前就有過精辟的論述: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第11章)這段話的意思是:30條幅集中到一個轂(車輪中心車軸穿過的圓木),有了轂中間的洞,才有車的作用;摶擊陶泥做器皿,有了器皿中的空虛,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造房子,有了門窗和四壁中的空間,才有房子的作用。“有”所給人的便利,完全是靠“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出,空間的“有”和“無”使得空間既可以是一實體形態又可以是一存在的虛空狀態,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在設計領域中,如果說空間的“有”更多地體現在造型、體量、尺度、功能、技術、材料、肌理、質感、色彩等具體方面,那么空間的“無”則更多地存在于以上各因素之間縱橫交織的關系中,并由此生發的視覺審美、精神心理和文化意識層面等。當今無論從事城市設計、環境景觀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的設計師,還是從事裝飾藝術、雕塑、陶瓷、服裝等創作的藝術家與設計師,都離不開對空間形態問題的探討與思考,只有通過對空間形態認識理解的內化升華,才有可能在設計和藝術創作中完成具有適應性和視覺力度的成功的作品。
對空間形態的駕馭把握是設計師必備的能力與素質。而空間形態設計基礎課程是幫助學習設計的學生獲取該能力素質,幫助學生奠定空間形態創作的基本能力及審美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通向各專業設計的學習。將空間形態設計基礎作為進入各專業設計學習前的基礎性課程來開設,其在設計教育的課程結構體系中的作用和意義重要并將影響深遠。
筆者以為,空間形態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應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力潛能以及探索精神為前提,注重培養學生的形態造型感、審美能力、空間造型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在自覺運用感性與理性、直覺與邏輯相互交融的設計思維方式進行創作實踐方面得到初步的訓練。人類的造型創造活動中,貫穿著感性與理性、直覺與邏輯的雙向關聯。現代心理學與精神分析學證明,直覺與感性中包含大量的理性判斷,在藝術創作活動中,人的直覺與感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設計學科具有感性與理性、直覺與邏輯相結合的思維特點,因此作為藝術設計學科當中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空間形態設計基礎在培養學生感性與理性、直覺與邏輯的創造性思維方面責無旁貸。空間形態設計基礎課程內容主要包含設計基礎造型和設計基礎兩大方面:前者以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造型能力與表現能力培養的訓練為主;后者則以將設計思維及決策反映到形態、功能、尺度、材料、工藝技術的訓練為主。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這兩方面所涵蓋的素質能力培養的內容和手段并非截然分開各不相干,而是互為支撐交融的。
一、空間造型能力的培養
在空間造型能力培養方面,空間形態設計基礎課程要解決的是二維平面設計基礎課程中不能解決的立體的造型問題。普遍來說,目前大部分學習藝術設計的學生長期大量接觸到的是二維平面視覺方面的訓練,已習慣于以一個視點來看事物,或者以一個視點在一個平面上感受三維的圖像,對于三維造型內容看似熟悉,其實仍不清楚空間立體造型中究竟存在哪些審美特性。為掃除這些潛在的認知盲點,空間形態之設計基礎的切入宜放在以形態、功能、尺度、材料為主導傾向的初端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動手體驗設計形態在空間環境背景下的構造、材料屬性與視覺語言的審美秩序,培養良好的設計感覺和設計創造力。三維立體造型感的培養之所以有別于二維造型感的培養,是因為前者傾向于借助立體塑型訓練手段,強調與材料、尺度的密切接觸,而后者傾向于借助平面繪畫訓練手段而不必過多接觸材料與真實尺度。在空間形態設計基礎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鑒賞各類空間形態作品的圖像資料,還應更多地讓學生體驗接觸真實的空間場景及藝術作品,體會立體造型中材料與尺度的重要性。美術館、博物館、大型公共建筑、公共藝術設計品集中的城市公共環境場所以及材料市場等都是可開展觀察、體驗、學習的實地現場,引導他們用心體會和感受立體造型空間的魅力,同時應重視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空間形態作品的環境觀,亦即重視環境場所對于空間形態作品的制約影響作用,任何空間形態的作品都不可能脫離環境因素而孤立存在。
空間形態設計基礎課程的實踐性很強,需強化課程實踐性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去發現、感受和享受創作過程中的樂趣。而設計課題作為教學實施的主要方式,處于課程的核心地位。好的設計課題能綜合各新舊知識點和難點,將課程內容的原理、規則、方法等知識要素轉化為可操作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將空間形態設計的基本學理和養分內化為學生的基本素質,以構成學生持續的創造興趣與學習熱情,在嚴謹中折射出自由的創造意志,在游戲中實現理性與感性的交融。在教學中,還應針對學生的學習深入情況,對階段性的設計課題的難易程度加以把握控制,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不斷進步。當然,學生的動手實踐過程會受到材料工藝加工等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如一些院校的設計專業目前仍需面對在沒有任何工藝加工場地及設備的條件下開展設計基礎教學的現實狀況。在這種情形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師生雙方都需要以積極飽滿的熱忱共同去克服實際困難,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審美能力的培養
在審美能力培養方面,空間形態設計基礎課程可從以下幾方面切入:(一)、觸感的審美培養,即培養學生對材料的審美認知能力。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體量感、肌理和質感,它們各自具有很強的象征性和表現力。如能對材料在不同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的觸覺感進行研究,則更有利于充分發揮材料的特性以完成設計任務。鼓勵學生認識材料,選用不同材料進行并置對比,從而使平常無奇的材料獲得極佳的視覺效果。(二)、立體造型的審美培養。立體造型強調在多個視點、多個面上同時展開研究與審美活動,要求在一個造型載體上能感受豐富的形態內涵,而僅非停留于某個視點某個面。為了更好地認知理解空間的形態,還應對作為審美活動主體的人的視覺進行研究:1、尺度與視覺的關系。物體造型大小尺度變化會引起視覺差異和錯覺。2、形體與材質的視覺關系。對形體的不同處理可改變對材質的特性印象,如通過造型處理使得印象堅硬的石材和金屬在視覺上產生柔軟感與輕質感。3、空間造型手法與視覺的關系。通過各種造型手法的借用,如通過變體、重復、穿插、錯位、抽空、旋轉、組合、裂解、重構等空間處理手段,衍生出變幻無窮的形態,具有節奏秩序、數理秩序、理性秩序的特性,使原本孤立單調的造型富有語意。4、運動與視覺的關系。路徑與速度的改變會引起對空間形態視覺印象的改變,即運動之于空間的時效性在視覺上的反映,可借助對動態的雕塑環境作品獲取初步的感性認知,此外,還可以在不同行進方式和速度下,留意對比所經過的景物和空間所帶來的不同觀感和視覺印象,有意識地加強個體在運動狀況下對宏觀性的環境空間的審美認知能力。(三)、結構與技術的審美培養。結合材料的特性(如抗拉抗壓抗剪強度、耐磨耐溫耐濕等性能)進行設計,加工出造型所需的結構件。材料不同,會導致結構形態各異。設計加工過程中,工藝水平往往成為重要的審美因素,因優良的工藝加工的確能產生耐人尋味、賞心悅目的效果。(四)、空間的審美培養。有物就有空間存在,物承載著空間,物同時也存在于空間環境之中,從而產生空間感。在重視對“實”空間形態認知把握的同時,也應重視對“虛”空間形態的理解和關注,培養學生對空間的時間性、環境性、文化性、系統性等隱性相關特質因素的初步認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創造潛能。
三、形態造型感的培養
每門學科與專業都要求從事該專業的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感覺。從事空間形態領域創作的設計活動要求設計者具有良好的形態造型感,正如從事音樂藝術要求音樂家具備良好的樂感與節奏感,從事體育運動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球感、水感、速度感等基本素質。“感覺”被認知心理學定義為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最簡單的認識。空間形態領域的藝術設計創造活動有著以感性直觀的形象最終呈現的特點,因而“感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貫穿整個學習和設計創作過程的始末。形態造型感的培養,可通過對大自然形態的觀察與模仿獲得,也可通過聯想、提煉、創造以獲得新的形態,這些形態可以是具象、半抽象或抽象的,能使人產生聯系或具有某種特殊情趣的形態。國內外的藝術設計教育,對形態造型感的培養目前還是以向自然學習、向優秀的空間形態作品學習的途徑獲得,除此似乎還沒找到更為有效的捷徑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形態造型感。
總體來說,空間形態之設計基礎的原理性內容與以往的立體構成課程中的慣性做法與教學思路有很大不同,它更多地把立體構成學科放在人類從事造型活動的較大范圍內的背景下去認識和把握其空間造型設計的本質,將人類豐富的立體造型實踐成果作為課程開展的背景資源,而不是將立體構成學科抽象地孤立對待。空間形態設計基礎課程,在空間造型的概念性原理知識方面,宜從探尋人類空間形態造型活動的共同的基本軌跡出發,向學生揭示空間形態造型創作的基本方法思路,幫助他們較快搭建起良性的思維架構和初步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創作狀態。譬如通過對各類優秀的空間形態作品(包括建筑、產品、環境雕塑、陶瓷、服裝等)的巡視回顧,從整體的形態造型創作思路,找出諸如模擬仿生的自然形態、象征隱喻性的人文形態、功能性實用性的形態、主觀創造性強烈的幾何形態、綜合型的形態等有跡可尋的造型創作切入。應特別指出的是功能形態,它是從人的生理與心理需求出發所生成的形態,不僅滿足視覺審美的需求,而且是功能、審美、技術高度統一的產物。在設計基礎教育的初始階段,揭示這一形態創作的理性特質傾向,對于學生日后的專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以上多向度獲取造型切入的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清晰了解形態創作較深層的學理內因,而且能使學生獲得豐富造型創作方法的啟示。
在當代設計教育中,空間形態設計基礎教育是在設計領域內無專業界定的設計初端的教育,應從學科融合的角度和設計大基礎的方向來探討把握。它的教學是面向設計的基礎教學,旨在培養和開發學習者的基本素質、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它的學術理念開放融合、寬口徑而厚基礎,它的教學特點多層次、多維度、多元化。空間形態設計基礎課程強調設計的基礎性,不指向具體專業也不過分強調設計終極,是培養優秀設計人才的通識性、綜合性的不可或缺的前期設計教育。特別是對于我國目前學習設計的學生在進入專業設計學習之前對空間形態的認知及創作能力普遍薄弱的實際狀況,如能重視、研究和把握這一在設計人才培養過程中處于轉換性關鍵節點的設計教育基礎環節,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對于我國當今和未來的設計人才的培養也將具有開拓性的深遠意義。
參考書目:
《世界建筑——空間句法》,北京:世界建筑雜志社,2005年第11期,總第185期。
《三維設計基礎》,陳立勛,郭錦涌編著,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