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城市居民的各種生活行為都是圍繞居住地展開,先解決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理活動需求,再通過工作、學習、交往、娛樂、健身、旅游等活動逐漸擴大生活圈,從居住組團、居住小區到居住區,從城市中心區到城市邊緣" /> 城市居民的各種生活行為都是圍繞居住地展開,先解決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理活動需求,再通過工作、學習、交往、娛樂、健身、旅游等活動逐漸擴大生活圈,從居住組團、居住小區到居住區,從城市中心區到城市邊緣">
引言
城市居民的各種生活行為都是圍繞居住地展開,先解決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理活動需求,再通過工作、學習、交往、娛樂、健身、旅游等活動逐漸擴大生活圈,從居住組團、居住小區到居住區,從城市中心區到城市邊緣地帶,進而擴展到省內及國內外。因為居民的健身漫步、鄰里交往等活動大多在居住地開展,所以居住區景觀設計應考慮到各類使用人群的戶外生活,創造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
一、美國加利福尼亞學派“加州花園”景觀設計思想
園林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加利福尼亞是二戰后美國景觀規劃設計流派的一個中心。與東海岸移植歐洲的現代主義不同,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學派”是美國本土產生的一種現代景觀設計風格。二戰以后,輕松休閑的加利福尼亞生活方式充分地繁榮,室外進餐和招待會為人們所喜愛。“加州花園”隨之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作為丘奇、艾克博和其他風景園林師的主要作品概括出來的樣本,被描寫成一個不規則的室外生活空間(圖1,圖2)。
“加州花園”通常尺度較小,位于鄉村的一般333m2左右,位于城鎮的約93 m2大小。其典型特征包括簡潔的形式、室內外直接的聯系、可以布置花園家具的緊鄰住宅的硬質表面、小塊的不規則草地、紅木平臺、木質長凳、游泳池、烤肉架以及其他消遣設施。使用者將花園視為露天客廳,圍籬、墻和屏障創造了私密性,原有的樹木和新建的涼棚為居民提供了蔭涼,為了適應夏季干旱的氣候條件,可以選擇養護費用低的種植方式。有的花園還借鑒日本園林的一些特點,如低矮的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常綠樹和自然點綴的石塊(圖3,圖4)。
“加州花園”是一個藝術的、功能的和社會的構圖,它的每一部分都綜合了氣候、景觀和生活方式的各種需求。是本土的、時代的和人性化的設計,既滿足了舒適的戶外生活的需要,維護也非常容易。
二、居住區中居民戶外活動類型
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一書中,將戶外活動分為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又稱連鎖性活動三種類型),并指出它們與戶外物質環境質量存在正相關關系,戶外物質環境質量的提高將大大促進自發性以及社會性活動的產生,而不理想的戶外空間只能引發必要性活動。
1.必要性活動
各種條件下都會發生的必要性活動,主要是指居民不由自主的、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參與的活動,如穿行、上學、上班、等候、購物等。經過分析,以發生必要性活動為主的居住區外環境空間主要包括宅間綠地、回家通道、入戶道路等區域。
2.自發性活動
只有在適宜的戶外條件下才會發生自發性活動,與必要性活動相比它是另一類全然不同的活動,人們有參與的意愿,并且在時間、地點可能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如晨練、散步、駐足觀景、休息閑坐、老人或母攜兒童玩耍等。居住區自發性活動較多的發生地點是公共綠地。
3.社會性活動
社會性活動指的是有賴于他人參與的各種活動,也稱為被動式接觸。包括室外社交、聊天交談、兒童游戲、各種球類活動、靜坐觀看、下棋、朋友聚會、野餐等。社會性活動較多的發生地點也是居住區公共綠地。
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應從人體工學、行為學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出發,營造適于居住的戶外生活環境,通過設置健身區運動場、兒童游樂場、休閑廣場以及小綠地等公共空間,滿足人們駐足、小憩、玩耍的需求,引導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產生。
三、居住區景觀設計
居住區景觀設計不僅為人們提供綠化和視覺上的藝術美景,更應賦予室外空間更多功能:鼓勵人們親近自然,為人們的戶外活動提供場所和設施;為人們的交往提供條件,促進社區文化形成。設計重點包括以下幾種場所景觀:高利用率的步行道路;復合功能的休閑廣場;生動有趣的兒童活動場地;設施完善的運動健身場地;形式多樣的戶外美食場所。
1.高利用率的步行道路
步行空間是居住區空間中極具平民性和大眾性的組成部分,是融交通、商業、休閑、社會交往等多種活動于一體的復合空間,也是一個綠色景觀空間。步行道路不僅為居住區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體系,而且能夠使居民更好地親近綠地,是營造居住區優質生活環境的重要內容。
居住區中步行道路是綠地中利用率最多的場地,設計應以多樣的形式適應更多的需求,例如散步路、健身步道、緩跑路、滑板路等(圖5)。步行道路設計應以使用者的舒適度為最重要指標,當曲則曲、當窄則窄。力求有收有放、樹影相蔭、因坡而隱、遇水而現,并串連花臺、亭廊、水景、游戲場等,形成休閑空間的有序展開,增強環境景觀的層次感(圖6)。
2.功能復合的休閑廣場
休閑廣場主要用于滿足居住區中人車流集散、社會交往等需求。景觀設計應從功能出發,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分置于綠色組團之中。休閑廣場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場地本身的完整性,應多考慮用一些不規則的小巧靈活的構圖方式,形成大小不一的地塊,使場地既能提供用于個人交往的小尺度的私密空間,又可用于大型公共活動舉行。休閑廣場具備大、中、小3個尺度,產生私密空間、半私密空間和公共空間3個層次,增加人們選擇的余地(圖7)。
居住區中的休閑廣場設計,一定要避免城市廣場缺少綠陰的通病。推著嬰兒車的婦女在廣場上相遇嘰而語,手提鳥籠的老人石桌對弈,歡呼雀躍的兒童追逐藏覓等……這一切活動都需要大樹遮陰,形成舒適的戶外交往空間,提升人氣。考慮到居住區景觀建設的經濟性及日后物業的養護管理費用,大量的配景及樹群效果的遮陰喬木應選擇養護費用低的鄉土樹種,根據植物的季相特點,體現出植物配置的藝術性。在休閑廣場主要景區,可適當選用名貴樹種,創造孤植、叢植等主景效果(圖8)。
3.生動有趣的兒童活動場地
居住區戶外活動場所對于兒童的影響比成人更大。從空間來說,兒童的行動能力不如成人;從時間來說,學齡前兒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里和居住區內度過,城市的大型游樂場、公園與綠地、城郊的風景區雖然有趣又有益,但是由于距離遙遠,兒童很難經常光顧。因此,居住區中兒童活動場地應鼓勵兒童親近自然,提供兒童自由玩耍的空間,將兒童與自然、社會建立起和諧的關系。
當前居住區中兒童活動場地設計存在數量偏少、空間偏小、內容單一等問題,常見模式為一塊塑膠場地上放置一些小型成品兒童游戲器械,適合低幼兒活動,并沒有充分調動起兒童活動熱情,空間變化不豐富(圖9)。日本著名雕塑家及景觀設計師野口勇在設計兒童活動場地時,把地表塑造成各種各樣的三維雕塑,如金字塔、圓錐、陡坎、斜坡等,結合布置小溪、水池、滑梯、攀登架、游戲室等,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自由、快樂的世界。他的設計拋開了傳統的操場形式,將大地本身造成高低起伏供人玩耍的設施,有利于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身體協調性、創新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圖10)。
4.設施完善的運動健身場地
居住區運動健身場包括網球場、羽毛球場、室外游泳場和一般健身活動場地。
網球場占地面積較大,一般成組布置,四周加網,地面使用塑膠材料,適合在規模較大、建設水平較高的居住區中設置,能夠提升居住區的生活品位和社區凝聚力。在多層居住區中宜布置在小區級以上的公共綠地之中;在高層居住區中可布置在靠近居住區中心的宅旁綠地中,用隔音效果較好的落葉喬木與兩側住宅隔離。
羽毛球場規模適中,布局相對靈活,既可布置在宅旁綠地,也可布置在組團、小區級綠地之中。羽毛球場可按專業設計要求建設,也可利用一塊符合羽毛球場尺寸要求的鋪裝場地(盡量達到兩個羽毛球場的尺寸)。后者可單獨使用或舉辦其他活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適用性,可以有效提高場地利用率,在實際建設中應用較多。有的休閑廣場也具有羽毛球場的功能。室外游泳場則應根據氣候特點單獨考慮。
一般健身活動場地應分散在居住區中,方便居民就近使用又不擾民,可分組團靈活設置于宅旁綠地之中。一般健身活動場規模不宜過大,地面鋪裝材料多樣,如草地、廣場磚、塑膠等均可采用。室外健身器材要考慮老年人的行為特點,采取防跌倒措施;其周邊靈活設置座椅,供人們運動之余休息使用(圖11)。
5.形式多樣的戶外美食場所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居住模式發生了變化,人們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也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在居住區內休閑、娛樂。多樣化的戶外生活能充分放松人們的心情,即使在北方地區,人們也擁有春、夏、秋三季的戶外生活,尤其是春季到來時,人們喜歡在公園、郊外的草地上野餐,更希望在自己的居住環境中能就近發生這樣的戶外活動。所以設計居住區景觀應適當開辟幾塊野餐空間,要有大喬木遮陰供三五成群親朋聚會,在附近最好設有清潔水源和垃圾桶,便于保持環境衛生。戶外燒烤也逐漸走入人們的休閑生活,在居住區外環境中適當布置室外燒烤臺、燒烤亭,滿足人們對多樣化的餐飲美食需求,豐富居民的戶外活動內容,增加社會性活動(圖13)。
結語
居住區戶外空間是為人們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場所,同時又有藝術和社會屬性。居住區景觀設計應充分了解人們的室外行為方式,創造符合人們心理需求的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場地;同時通過既實用又美觀的景觀設計引導新的生活方式,適應時代需要,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蓋爾著.交往與空間.何人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2 王向榮,林箐. 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 林躍中.休閑社區——現代居住環境景觀設計手法探討.中國園林,2003(1)
4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 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導則(試行稿). 2004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