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大自然萬物紛繁,山川、河流、密林、天象等繽紛異彩,它們的色彩不僅因地域而不同,而且隨時間推移而變化,呈現給我們流動的、難以捉摸的色彩畫卷(圖1)。景觀環境的追求之一就是“師法自然”,那自然的色彩及其組合必然成為景觀環境“師法”的對象。與其它設計要素一樣,我們只有通過精煉、提取、抽象,實現色彩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才能升華至色彩組合的藝術美。
較之與其它藝術形式,景觀環境更接近于自然,它的組成要素大多取自于自然,因此在色彩組合上所受的限制更大,不可能象繪畫、雕塑那樣自由地運用色彩,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正由于景觀環境要素大多來源于自然,因此這些自然要素無需我們調色,就已具有了自然美,這時,色彩之間的組合就顯得更重要了。
一、景觀環境色彩分析
要進行色彩的組合,首先就要了解景觀環境中有哪些色彩,歸納起來,大約有如下種類:
分析景觀環境色彩的組成,我們不難發現,它們有如下特點:
1.自然色彩種類多而且易變化,特別是其中植物的色彩,一年中,植物的干、葉、花的顏色都在變化,而且每種植物有其不同的色彩及變化規律;而人工色彩相對穩定,一般有固定的顏色。
2.景觀環境的基調色多是生物色彩,如植物的色彩,它在景觀環境中所占的比例最大,非生物色彩與人工色彩點綴其間。
3.自然色彩雖然易變,但也是有規律可循,同時,我們可以通過調節人工色彩,達到與自然色彩的協調。
二、景觀環境色彩組合原則
色彩屬于視覺藝術,景觀環境色彩的組合應以滿足視覺需求為原則。視覺需求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因子;同時,它也有相對穩定的一面。
視覺需求相對穩定的一面是指人們的色彩觀念常受到理性文化傳統的影響,即這種觀念與當地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密切相關,不易變更。色彩心理學分析了這一現象的原因:“色彩觀念的這種相對穩定性是由于多次欣賞了某些色彩,神經通路在大腦皮層上日益加深,便形成了牢固的暫時的神經聯系而造成的,這種審美無驚奇感,但習慣欣賞的東西是從內心歡迎的,故而產生愉快的感情”①。我國長期的封建社會強調經學,忽視科學,以“中庸”“中和”作為美的標準,要求統一、整齊劃一的美,人的一切思想與行為都要循規蹈矩,不偏激,不標新立異,因此在色彩的選擇上勢必以暗色或中性色為主,注重色彩的單純、和諧及其內涵,不求色彩、色度的豐富性,即使有對比也是適可而止。所以,雖然北方皇家園林也曾為顯示豪華、夸耀權威而飾朱粉金(圖6),但總體來說,中國古典園林仍以追求高雅、柔和、溫潤、質樸的色彩美感為目標(圖7),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淀凝聚成的,而且這種積淀代代相傳,時至今日,影響仍很廣泛②。
另一方面,在景觀色彩的組合時,我們也應注意到視覺需求不斷發展、變化這一特點,以求景觀環境色彩的組合順應時代要求。美國生理學家海巴·比倫從精神物理驗證得知:“人能在自然界看到的顏色是有限的,人對任何事物不斷地接受,就會產生膩的感覺,使人疲勞乏味,流行色之所以形成,表面看有其人為的因素,而內因是它符合人們生理平衡的需求” ①。即人們對色彩變化、對比色的需求,以達到某種生理或心理上的平衡。景觀環境色彩雖然不可能象流行色那樣有規律地變化,但其順應時代需求的規律不可逆轉,社會發展帶來審美觀念的變化,現代色彩審美趨向于簡潔、明快、醒目、亮麗,因此明度較高,色度較低的顏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歡迎(圖8、9)。
所以,在考慮景觀環境色彩的組合時,我們應兼顧視覺需求的穩定性和時代性,即在色彩協調統一的基礎上,做到局部色彩的活躍對比,既不能呆板單調,也不能過分刺激。同時,注意時代審美傾向色彩的運用。
三、景觀環境色彩組合方法
景觀環境景觀色彩組合大致有兩種:
1 類似色的組合,色輪上九十度以內的色彩相互組合,這些色彩在明度、純度上有所變化(圖10)。如景觀環境中樹木和草坪,不同種樹木的不同純度、明度的綠色組合就屬于類似色的組合。這種色彩組合較素靜、柔和,但易造成單調感。
2 對比色的組合:色輪上相距一百二十度的色彩組合形成對比色的組合。景觀環境中自然色彩與人工色彩可形成對比色的組合(圖11)。這種色彩組合給人的感覺鮮明、強烈,往往可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但也要防止過分強烈,造成跳躍、不統一感。
一般認為,類似色的組合由于其調和性,形成的視覺效果易于被人接受,但這種色彩組合只能維持一般的適應感,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單調、乏味的感覺,這是由于色彩組合的生動性、吸引力減少的原因。我們的眼睛有不斷要求全光譜的視覺生理需求,有補色關系的兩種色彩,在眼睛內可以達到安定平衡狀態,這也就是眼睛會產生視覺殘像的原因,所以,除了類似色的組合,還應注意對比色的應用。
景觀環境中植物的不同綠色度可形成類似色的配合;植物的色彩與非生物的山石、水體等的色彩也可形成類似色的組合。同時,植物本身葉色變化、花與葉的色彩又可形成對比色的組合。這些類似色與對比色都是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對色彩的運用,因此使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操縱它們,只能有目的的加以利用。建筑、小品、鋪裝、人工照明等這些人為物的色彩我們可以直觀地進行設色,使它們的色彩與其它要素的色彩形成對比色的組合或類似色的組合。因此,在色彩組合時,我們常可利用人工物的色彩在景觀中形成畫龍點睛之筆,如法國拉·維萊特公園中的“folly”(紅色建筑)就是一例(圖12),耀眼的紅色與周圍的環境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視覺刺激。總之,色彩組合協調是我們的目標,無論采用色彩對比還是色彩和諧,一般而言,設計時兩者都應考慮到,做到“大調和、小對比”。
此外,在景觀環境景觀色彩組合時,還應考慮到:
1、色彩與地域環境的關系。通常,在炎熱地區,宜多采用白色、淺淡色、偏藍偏綠的冷色,這樣給人一種涼爽、舒適的感覺;相反,在寒冷地區,宜多用暖色,如偏紅、偏黃等色彩,或者在中性色系中設局部暖色,增加溫暖感(圖13),這是通感引起的視覺要求,我國古典景觀環境北方色彩華麗而南方較素淡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2、設計景觀色彩組合時,應注意色彩數量以少為好,并應有主調、配調之分(圖14)。引用畫論也許更能說明這個問題:“五彩彰陳,舉一色為主,而它色附之。”說明色彩組合不能群龍無首,不能平均分配力量,應有主次之分,以免過分刺激或雜亂無章。
3、利用帶有某種色彩傾向的灰色,如藍灰、黃灰、米灰等色,易于與其它色彩組合,并輔助鮮明色彩,烘托主題。同時,城市中流光溢彩,這種灰色以其安定、幽靜、溫柔的精神特性能滿足人們要求安靜、平和的心理,因此,可在建筑、小品、鋪裝等人工物飾色時使用(圖15)。
三、景觀環境中不同區域的色彩設計
景觀環境中的功能區劃大多是依使用對象或用途的不同來劃分的,由于不同的使用對象有不同的視覺需求,不同的用途也需要不同的色彩來配合,因此,各功能區應運用不同的色彩組合。如按照使用對象不同,景觀環境中大多分為兒童活動區、青少年活動區和老年人活動區。這些不同的年齡組有不同的審美偏愛。兒童一般好奇心強、色感較單純,喜愛一些單純、鮮艷而對比強烈的色彩組合,因此兒童活動區宜使用明度高、純度也高的紅、黃、綠、藍等色彩組合,此外,由于兒童好動,應注意形成暖色調(圖16)。青少年大多性情強烈,有著活躍的朝氣,對色彩偏愛明快與活潑的組合,因此,青少年活動區可考慮明度高、中等純度的暖色的運用,色彩組合應注意對比色與類似色的組合兼而有之,并能形成視線焦點。老年人喜靜,好回憶往事,性情沉穩,視覺需求中以視覺經驗為主,與流行色常保持一定的距離,所以,在景觀的色彩組合上尤應注意類似色的運用,以求得和諧的冷色調,但景觀中也應考慮暖色的點綴,以免色彩組合過于平淡(圖17)。
景觀環境中的體育活動區中的色彩組合應與它的用途相協調。適應其特點,宜選用活潑、單純的中性色,這樣不僅不會影響運動員的注意力,又不失運動場活躍的氛圍。雖然不同功能分區有不同的色彩組合要求,但總體來說,整個景觀環境的色調應有統一感,即在整體與各功能分區的關系上,各功能分區與各景點的關系上,做到“大調和、小對比”(圖18)。
色彩是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需要關注的要素之一,在景觀視覺效果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影響人們的心理,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探究色彩對人影響的同時,有必要將研究的結果應用于實踐之中,然而這卻是景觀環境設計中常常忽視的地方。
參考書目
[1]郭廉夫、張繼華著,《色彩美學》,陜西人民出版杜,1992
[2] 李嘉樂、張文德等編,《景觀環境無俗情——中國首屆風景景觀環境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出版杜,1994
作者簡介
李香會:2003年理學碩士畢業,大連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講師。從事美學、設計史、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研究,已發表論文多篇。
李睿煊:2000年工學碩士畢業,大連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藝術系講師。
地 址:大連甘井子區大連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藝術系,11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