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wǎng)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場地設計與歷史文脈
文物保護概念上的三種態(tài)度:整舊為新(新的總會變舊)、整舊如舊(市場導向,越舊越值錢)、新舊并置。這三種方法(文物保護界的),在設計學中,不管是對是錯,只看結果,能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或結果,沒聽清)。答案是肯定的。
文物保護中的三種方式
與上面這三種文物保護概念對應的設計方法:介置(這里其實是“無視”)、隱匿、并存。朱育帆的“三置論”將其概括為并置、轉置、介置(對應的順序反過來)。
三置論
這次講座主要講的是并置、轉置,不講介置。
下圖左邊的陶罐通過并置產生的原置和新置的景深的處理,使得這個事物產生的信息量更大。
左邊陶罐新舊區(qū)分明顯,右邊的沒有新舊之分,十分模糊。
斯卡帕的作品。可以看到材質的對立和不和諧(常規(guī)意義上的),不過我們依舊能發(fā)現(xiàn)它是一個整體。
新舊并置的美感
并置的概念中,原置與新置是明顯不同的,沒有做任何混淆的動作。通過對比產生,對比可以強,可以弱,都能達到并置的效果。
并置的類型:關聯(lián)性并置與非關聯(lián)性并置
斯卡帕與艾森曼堆博物館的改建方式不同。前者使用的材料與原置盡管可以區(qū)分,但非常和諧,后者的對比非常明顯,完全不同,但依然是在建立一種整體性的秩序。
斯卡帕與艾森曼
金融街北順城街13號四合院改造
項目所在地金融街。道路是二環(huán)高架,旁邊是一些很丑的樓。
所在地整體環(huán)境
火神廟,屬于西城區(qū)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基地在其北區(qū),不屬于文物保護單位,轉給了開放商。因位于金融街,所以要做一個高檔會所。
設計之初就有兩個原則:一、不做古典。二、不做艾森曼或者蓋里式的,要做一個隱匿著的設計。
基地條件與狀況
三個動作:使用灰磚墻語言、加入新構架、老實地尊重屋頂。
一共加入了四片灰磚墻來塑造院落,基部添水平向線條。與舊墻明顯區(qū)分但具有關聯(lián)性。
入口。右邊是大門,左邊是影壁,他曾經挺自豪地說過墻上的細部是對傳統(tǒng)影壁上磚雕的抽象化處理。
拐過影壁
院落
后來有個學生告訴朱育帆,斯卡帕的一個院子和他的金融街四合院改造非常像,一看果然。
querini-stampalia foundation
建筑內看庭院,如果從入口看會有更多層次
對比一下吧,我沒有用拍照的圖,從網(wǎng)上找了些圖來對比,可能更清楚一些。
以上的關聯(lián)性并置,是將原置和新置作為元素來對比。另一個視角是按原置和新置的關系來進行對比,就是說根據(jù)原置結構性地在新生事物中扮演的角色來區(qū)分。
此視角下的并置類型:有機并置VS無機并置
“無機并置”中原置猶如景觀雕塑,原置的秩序被簡化為新生秩序中的某個單元;而“有機并置”不同,通過新置原置被完全整合為新結構秩序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形成了有機的整體性關系。
[page]***[/page] 案例對比
西雅圖油庫公園 Gas Works Park, Seattle, 1969
老的油庫設施變?yōu)榱藞鼍爸幸粋€重要的雕塑式的東西,這在當時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本來是一個垃圾——Latz說后工業(yè)景觀的問題本身是一個哲學問題。這里建立的新秩序將原置作為一個重點,盡管有一定的參與,但這種參與弱于它的結構性作用。
很長時間以后,Peter Latz的杜伊斯堡是一個綜合的、結構性的設計。首先提出的是盡最大可能保護原工廠,幾乎是全方位地保護,預算也比其他競標方案少很多。它是Latz的成名作,設計并不見得有多好,但意義十分重大。這個場地與油庫公園的緊縮式場地不同,是結構性的。所以Latz采用有機的方式,產生奇妙的結構。于是這個案例非常成功,最終成為后工業(yè)的標志性作品。
人會從管子里溜下來,發(fā)出慘叫
原置的結構意義
青海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觀。位于海拔3200m的青海湖,西海鎮(zhèn),是中國核能研制的產生之地,已經被退役。此地風景特別好,金銀灘很美,《在那兒遙遠的地方》創(chuàng)作與此,又與原子彈的猙獰特征有著鮮明的對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1996立項,清華大學是對口支援青海省的單位,建筑、景觀、雕塑等等全部包括其中。
現(xiàn)場東西向的青楊林讓朱育帆產生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此外還有一個被青楊三合的籃球場。青楊是當?shù)匚ㄒ挥锌赡艽婊钕聛淼拇髥棠荆际俏辶甏缘模陨踔辆哂形奈镆饬x。由此確立基本的條件是保留所有的楊樹,當然除了因建筑需要砍伐的。
百米長的青楊走廊
三合的籃球場
朱育帆設計之前的原方案
現(xiàn)場的楊樹不可能和原方案的紀念碑式軸線形成關系。但必須想出辦法將場地的樹轉換成新生的有機結構。
尋找切入點:
軸線式
軸線和游線剝離
產生另一個結構,出發(fā)點在于參觀青楊的路徑就等于參觀這個歷史。
之字形與場地的切合
在新生的之字型結構中,從建筑北邊出發(fā),最初看不到百米青楊林帶,沿路向右,一拐就能完全進入其中,不得不繼續(xù)參觀,然后到達正對籃球場的空間,如此引著走向最后的高點。
設計術——當結構出現(xiàn)一些問題時通過設計局部的方法解決。
百米青楊林的西端與籃球場的高程是基本一致的。想做一個隱性的、線性的設計,因此在這里做一個轉換,在籃球場處做一個下沉。這個“坑”是先下去再翻上來的“無理手”,不過青楊林西端距離“坑”距離長,籃球場處距離短,同時加入一堵急轉的毛石墻,讓游人不知不覺突然被青楊所壓迫,然后自然地從“坑”里上去。毛石墻(瑪尼墻)對面是瓢曲的銹鋼板,頂面與地平一致。兩種墻面材質反應了藏族的宗教信仰和歷史上的政治信仰。
放棄了雕塑園的方式,使用“夫妻林”的雕塑故事,將男女主人公放在一個空間,但互相不可視。
朱育帆重點強調,這里隱藏著的潛在的原置秩序對新生的設計產生了影響。如果沒有理解,就會浪費掉。
[page]***[/page]
轉置
總會有一部分原置,是讓你無法并置的。比如它太過丑陋,太不被甲方喜歡。這時轉置是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因為既沒有產生矛盾又激活了空間結構。“轉置”的適用原理在于其標本兼治,通過對原置表皮的重置提升直接的視覺感受,使景觀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通過對原置結構的轉型,使得設計不同于簡單得翻新,而是提升了文脈(context)傳承的整體空間質量。
Park Buttes-Chaumouts, Paris, 1867-1873
在廢采石場基礎上建立的,19世紀的著名公園。
自殉者之橋
由于采石后很丑,所以采用包*的方式(真聽不清)
效果不算太好
朱育帆對這個公園的評價并不高,籠統(tǒng)快速地帶過了,但他舉這個例子的目的在于說明“轉置”的方式,即要對原置本身進行改造,所謂“標本兼治”。
接下來他舉自己的清華核能技術研究院環(huán)境改造作為例子。
下圖是場地位置與八達嶺高速、十三陵的關系。
曾經的蘇聯(lián)式建筑、綠籬
綠籬幾十年沒有修剪,變成了墓林
廢棄的核能研究冷卻回水池
最初的簡單設計
一開始針對三個水池,給出了一個簡單的方案。半年之后再次回到這個方案,到現(xiàn)場再次考察,意識到自己沒有關注原置的空間結構。
半年后回到現(xiàn)場
勒諾特的無限發(fā)散的軸線
于是重新構造場地的空間特征 軸線上點位安排的尺度與比例
為了讓視線沿著軸線向遠處發(fā)散,對水池加了另外一個小動作,就是在砍掉顯見的水池間的隔斷,包裝為隱在水面之下,利用斜面保持水面穩(wěn)定,產生的效果是需水量大大地減少了,但水面的感覺擴大了無數(shù)倍。從而達到向遠望時水天一色的效果。
原本的水池隔斷被攔腰砍掉
新包裝的水池隔斷構造、剪掉柏樹以打開軸線
水面加鋪裝
回望時還有些許臺地園的感覺
原狀與現(xiàn)狀在衛(wèi)星照片上的對比
朱育帆再次強調,如果不認識到原置在結構中的意義,就不可能做出這樣的設計,就像他一開始做的那樣。只有有一個比較寬的視域,發(fā)現(xiàn)能建立一個結構,使得原置能被放大到最大的一個效果。
當時在這里種了三棵黃櫨,沒想到一棵死了,之后這個場景反而變活了,這屬于時間給予的。
三棵黃櫨,死了一棵,變得更活了
落葉樹增添生氣
另外,對比舊照片上的老建筑,這個建筑也so丑,而綠籬長成林子,反而讓它更好了。是植物幫了忙,所以更要珍惜這些生命。
這里舉了另一個例子是Miller House, 作為一個最為經典的現(xiàn)代主義庭院,這些綠籬的秩序非常之美,但剛建成時卻不是如此。
剛建成時不允許任何人進入,讓業(yè)主等了25年,直到普利茲克獎在這里頒發(fā),才讓它公之于眾。
[page]***[/page] 新舊對比
接下來繼續(xù)講了一個他做的“新中式”小區(qū)的景觀設計,同樣是為了說明將原置作為結構來進行轉置,不過這個他講的比較快,甚至可能并不是一個轉置的好案例。另外就是這里的關鍵處在于景觀設計區(qū)域中有個**出口,但這個詞兒我也實在是聽不出來,錄音聽了好幾遍,沒聽懂……
西絨線26號住區(qū)景觀設計 北京 2007-2011
紅色的幾個小房子就是無法移動的出口了,一個正好在最中間那里
別家的方案
把它的一邊作硬質的高差,另一邊做了地形,上面成為一個平臺
老外“扔柴火棍”法設計的,其實還可以,但不是中式
藍色的應該就是地下車庫區(qū)域吧,明顯這個出口是跟地下相連的,但不叫地下出入口到底叫什么呢?
場地過去都是四合院或者傳統(tǒng)胡同建筑。
一開始的意向圖,有點對那個13號小院的懷念之意。
入口大門。
像不像金融街北順城街13號院呢?連樹的位置都有點類似。
總平面,雖然是要傳統(tǒng)的中式,但采取了流動空間的做法 這張正對的仿古建內即是那個出口。
一張立面圖,鋼構。
灰墻和13號院一樣一樣的,建筑與墻之間就是流線。
礦坑花園
并置、轉置、介置都不是呆板獨立的,礦坑的復雜讓這里不能只用一個方法來做它,過程中有很多復合的手法和隨機應變。
辰山植物園約2平方公里,該山在采石過后被荒廢了,山內還有軍事設施,不可堵死。德國事務所設計了辰山植物園后,礦坑花園是唯一需要再設計的一處。德國人的想法是對于礦坑,最好的方法是不去動它。
德國事務所的設計,實際上礦坑的形狀都不對
礦坑深50多米,注了水之后,地面到水面的高差也有25-30米,這個場地的規(guī)格完全是一個風景區(qū)類型的。朱育帆認為中國人的傳統(tǒng)中,對景觀是內置式的切入,正所謂可觀、可居、可游。而這里并置是肯定的,畢竟不能用“包裝”的轉置,但又不能完全通過并置,所以是用綜合的態(tài)度來應對。
場地的剖面
地上區(qū)域被分為3塊
1. 大片的山體區(qū)被采礦所剝落,視覺上并不好看
2. 山下的平臺區(qū),看不到礦坑。有通道從這里進山到軍事駐地。
3. 可見礦坑的邊緣區(qū)域,李安的《色.戒》中最后槍斃就在這里(真的哇?)
接下來首先要解決深潭區(qū)的用法,想要讓人下去,但大量人的人下去再上來會很危險,所以不能走回頭路,于是他大膽地在從坑邊山體上向內鑿了150米長的隧道(這項任務最后由軍隊完成),讓人從山另外一面出來。然而接下來下面做什么的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他在現(xiàn)場呆了三天,觀察到由“鼻梁”產生的一個空間節(jié)奏,即先封閉,再豁然開朗,這處鼻梁背后有一個緩坡沒有被水淹,長了構樹和其他一些植物,于是原置的一種桃花源記式的可能性結構就產生了。由此概念,要在鼻梁處進行一種手術處理(轉置),琢磨了三種方案:橫腰砍一半、豎向砍成峭壁、豎向砍一刀。最后采取了第三種,制造了個一線天在里面。
“鼻梁”后面有一些植物。
現(xiàn)場畫的速寫。
空間節(jié)奏。
設計草圖
以上這些想法在現(xiàn)場是基本確定的,但坑的問題解決了,大面積的平臺區(qū)一直沒有想法,因為平臺區(qū)尺度很大,山體也不能動,可以說是什么(原置)都沒有。
花了很長時間,決定再加一個水體。原理在于一個丑太顯眼,兩個都丑就易被忽視了。于是以水(新置)映山(原置),做了大量的工作推敲水面大小和范圍(關系)。
水面倒影研究1
水面倒影研究2
最后他才講到下去的方法,聯(lián)想到礦渣被沖下去,這里使用一個很陡的桶讓游人像礦渣一樣被“倒進”深潭,用玻璃做安全格擋,從側面出來,沿著強烈的瓢曲下到崖壁邊,過了“一線天”,用“浮橋”的方式比較低成本地安全地經過構樹,到達洞口。
接下來還給看了幾個其他單位的方案,這個設計競賽的時間很短,所以有的方案考慮的并不細致。但比較夸張的是一個方案把坑填了,正好是個無視原置的例子。
所以最需要強調的,即是:設計師對于原置應盡最大程度的尊重和考量,這些歷史(時間)信息在設計師筆下一旦失去就無法彌補,而這種景深層次的營造又是超出任何設計師的模擬和復制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