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斯德哥爾摩是城市發展與軌道交通協調發展的典范。該市72萬人口中大約一半都居住在市中心,其余居民又有大約一半居住在規劃的新城中,這些新城環繞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周圍,通過放射狀的區域軌道系統與市中心相連,如圖所示。作為歐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該市居民人均年公交搭乘次數達325次。
斯德哥爾摩的軌道交通與主要新城
在大多數的新城中,高密度的住宅區分布在軌道交通車站的周圍,以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低密度的住宅區則通過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與軌道交通車站相連。軌道交通車站不論是在實際中還是象征意義上均是整個社區的中心。在絕大多數新城中,軌道交通車站總是位于城鎮的中心。車站直接與市民廣場相連,廣場被商鋪、飯店、學校以及社區公共設施圍繞,而小汽車則被禁止在該區域通行。市民廣場設有座椅、噴泉和草地,常常是社區活動的聚集點,并作為休閑娛樂、社交活動以及舉行某些大型事件的場所。
在用地性質上,第一代新城強調了在城內實現居住和就業的平衡,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理念逐漸被沿軌道交通線路新城間的平衡所取代。新城本地的產業吸引了許多在外面居住的人來此工作,與此同時,新城本地的勞動力也往往在其他區域就業。目前,新城中只有不到1/3的就業者在本地居住,不到1/5的居民在本地工作,絕大部分的居民都在斯德哥爾摩市工作,甚至就連在城市其他區域工作的人數也要多于在當地工作的人數。每個工作日,這樣的通勤模式在整個斯德哥爾摩區域產生了大量的對流交通,成千上萬的新城居民步行5分鐘左右從家到達軌道交通車站,搭乘三、四站后下車,再步行幾個街區到達工作地點。
大斯德哥爾摩區域的經驗表明,公交引導的新城發展并不需要在城市區域內制造“孤島”。除了享有共同的區域身份外,斯德哥爾摩的衛星城還在共享勞動力資源。經驗同樣表明,實現就業——居住的平衡并不是降低對機動車依賴程度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