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逃離土地——商品化、城市化和景觀設計
admin
2008-12-31
來源:景觀中國網
本文關注商品化、城市化中景觀的種種問題,希冀在經歷2008年發生的種種事件及災難之后,能夠帶來思考和改變,警覺人的真實處境,得到景觀發展的新語境。
一、引言
2008年我們經歷了奧運、雪災、汶川地震,經歷著經濟的極大困惑和低迷……如果經歷了這些,卻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意義的思考和改變,那么,不幸猶甚!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中國有了景觀設計這個行業大致十年光景的時間點。所謂時光荏苒,當年的“八十年代的新一代”(注①)已都人到中年,在歌曲中曾相約的期許依稀耳畔,只是“天也新,地也新”的想象被現實中節能減排的壓力沉重著,被江河污染和人地關系緊張的矛盾桎梏著。即使官方媒體,也大致客觀地承認我們在取得了巨大成績的同時,付出環境和生態的不菲代價。
并沒有用太多的時間,許多城市已幾倍的擴大,大量的農民進城成為了農民工,中國的城市化率已悄然達到了43%(注②)。在城市的新開發區域,政府廣場、地產商們的樓盤顯然是最為顯眼的角色,而正是他們——政府和地產商成為新興景觀設計業的主要的委托方、產品購買方,這其實成為我們這個行業一個主要的生存背景,離開了這個背景,一切景觀學術或者文化的議論其實都頗為空洞,頗為遠離現實。
景觀無疑是人們的觀念和權力在土地上的投射。中國的當代景觀其實就物化了我們腦海中的價值、審美和憧憬之物,我們景觀面貌呈現的豐富抑或混亂,正好描寫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多元和矛盾。景觀,如果我們有錢打造,或者購買的起,它實際了就摹擬我們的夢想。
二、逃離土地的景觀
作家閻連科承認“我少年時候的最大夢想,就是逃離土地。”(注③)土地,連帶的土氣,鄉下人的氣息,儼然使其成為人們心中城市化的反義詞,國際化的反義詞。即使不能獲得城里人的身份,也要棄土奔城而去,一代鄉村人的夢與痛俱在于此。
作家張煒說得很透徹,“中國的孩子差不多都是農村的孩子,只不過有人離開城市早,有人離開城市晚……。”而抹去土地的痕跡,抹去“土氣”似乎也是許多人獲得城市身份前后所忙碌著的一件大事,也是城市化起來的那些城所熱衷的趣味所在。于是,悖論出現了,景觀作為土地的藝術、土地的美學,人們卻要割裂和背離它與土地的聯系,他們喜歡飛來的東西,外國的東西,皇帝的東西,無關這塊土地本身意志的東西。連同花草在內的一切都要洋的。景觀成了意念搬運術,把地中海、加州和夏威夷拷貝來;把海棗、椰樹栽上庭園,土地已離開土地,成為當代意識迷藥下的海市蜃樓。廣泛的樓盤,充溢著此類景觀設計,成為眾多中國人不倫不類的家園。它們其實已經坦白出了我們今天文明的處境,和我們內心的扭曲、畸零。
三、做為商品的景觀
“迪斯尼”是成功的景觀生意,迪斯尼不需要與巴黎、東京、香港或未來的上海,這些迪斯尼開辦城市有什么真正的景觀聯系,對這些城市而言,它自天而降或自美國而降。迪斯尼是無土栽培的奇異果實。它售賣模式化的夢想,我們可以寬容地說,迪斯尼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于今日社會的迪斯尼化。人們認為景觀售賣起來可以賺大錢,而且這個景觀再也無須理會人們足下土地的一切。
今天,迪斯尼化,已經在城市中各類地產和公園項目中泛濫開來,景觀成為商品,并且加入消費控制的社會機制。景觀的目的,就是為了喚起購買,喚起消費,景觀商品化是大地的商品化,是庸俗消費主義統治泛濫的必然結果。景觀的商品化已無法逃避,商品化使景觀目的,景觀過程連同景觀設計本身都具備了濃重的商業特點。無視之或蔑視、斜視之都不是辦法,我們需要辨析景觀的土地屬性、文化屬性,與商品性的矛盾抑或關聯,需要打醒精神在這個已經幾乎全面商品化的時代工作和思考下去。
四、迪拜啊,迪拜
天方夜談,指的就是幾近無法實現的夢想。拜迪,這個當代阿拉伯的天方夜談,神奇魔毯的名字。正在當下中國官方的會議、論壇和朝野各式人等的閑聊、清談之間彌漫、彌漫。
迪拜,尺度驚人的人工棕櫚島,全球最豪華的海上酒店,奢侈品中心,還有永遠要做第一、沒人記住第二的酋長格言……這些,正給我們的景觀思想和面貌帶來什么影響?
對資源的深度依賴并深存資源枯竭后對未來的擔憂和恐懼;對貧瘠景觀的革命式改造以及沉湎于夢想的力量。
迪拜體現出一種魅力甚至魔法,迪拜也體現出一種意志和精神,迪拜當然也體現出阿拉伯式的精明。
我們契合于憂慮恐懼還是意志精神?我們會心于魔力抑或精明?
在景觀意義上,迪拜更象是實踐“最新、最美的圖畫”,更象是商業版的“愚公移山”,迪拜是在極致的景觀貧瘠中張揚極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迪拜是一個極端化的個案。
想一想我們人定勝天的夙志,我們趕美超英,力爭第一的豪情;想一想幾年前,國內百多城市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的踴躍之狀(注④),中國當下的迪拜情節頗為可疑甚至可悲。
中國人乃一大族,一兩張魔毯普渡不了眾生,第一雖好,奈何只有一個,眾人眾族都要在第二甚至第幾百名次上安生安命,進步和真正的價值決不是什么第一第二的排位。中國的景觀資源豐富且豐厚。我們不可也不必動輒挖山填海,大興人造景觀之風,結合而非重造自然,尊重而非離棄土地,以我國之國力,這個原則尤其不能恍惚。
五、重新忖度天高地厚
景觀之道,是土地之道,科技和人類的實力包括我們自身的國力增長,使天地在當代人眼中變薄了,人們在近年來膨脹中漸生諸多不高明的錯覺乃至幻覺。2008年的天災人禍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警覺人的真實處境,當土地逃離土地時,我們生存將失去根基,將喪失安全。
參考文獻:
注①: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Z].
注②:中國的城市化與能源利用. [Z].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07cs/2008-01/04/content_9479764.htm
注③:閻連科.《閻連科文集》 [M].人民日報出版社.
注④:中國:182座城市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Z].
http://htmforum.enorth.com.cn/posts/000/585/000585583_601108.htm
作者簡介:
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設計師,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景觀設計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