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關鍵詞[/B]:園林植物; 荷花; 研究; 品種; 冬荷; 選育; 藕鞭; 繁殖
[B]Key words[/B]:Landscape Plant; Nelumbo nucifera; Research; Variety; Winter Lotus;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Lotus Root; Breed
[B]摘要[/B]:冬荷在亞熱帶地區四季常綠,花期長達10個月(3月~12月),性耐寒,5℃時葉不枯黃,10℃左右花蕾出水,18℃~20℃開花。花繁密,結實率高,地下莖不會膨大成藕,所以比普通荷花觀賞價值高。廣東三水荷花世界用3年時間,采用以藕鞭為材料的配套栽繁技術,選育出3個冬荷新品種,可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和東南亞各國推廣應用。
[B]Abstract[/B]:Winter lotus is evergreen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with a 10-month long blooming period (from March to December). It can endure coldness, and keep green leaves at 5℃. The flower bud comes out of water at 10℃. It will bloom at 18~20℃. Their flowers are plenty and dense; their fructification rate is high, and the underground stem will not become into lotus root, so its view value is higher than common lotus. They applied the technology of suit cultivation and planting with lotus root as materials in Sanshui Lotus World in Guangzhou for 3 years, and cultivated 3 varieties,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south seaside districts of China and southeastern Asia.
[B]內容[/B]:荷花(Nelumbo nucifera)是夏季觀花的時令水生花卉。廣東三水荷花世界選荷花為主題花卉,于2000年建成一座大型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文化生態園,在40hm2水域里植荷百種,花時“紅蓮韻絕白蓮清”,“笑看香腮百媚生”,醉人心腑,美不勝收。一年之中,美麗的荷景只有炎暑下的90天左右,“五一”長假期間,只見荷池泛新綠,菡萏初露顏;國慶長假期間,則是紅殞香消,葉黃房瘦,荷花那光彩照人的英姿,均未趕上兩個旅游黃金周。荷花世界既打出此品牌,自然應名副其實,讓游人四季有荷可賞,自身才能青春常在。前幾年荷花世界曾致力荷花反季節栽培,雖取得一定成效,畢竟耗資大,成本高,規模小,氣勢弱。為求生存,為謀發展,培育耐寒性強的四季荷花新品種,從種質基因上解決這一棘手問題,已刻不容緩。
中國是荷花的故鄉,歷史上曾記載有四季開放的荷花或冬季開花的“寒荷”,如東漢郭憲《洞冥記》載:“北極玄坂,去崆峒十七萬里,日月不至其地。自明有紫河萬里,流沫千丈,中有寒荷,霜下方香茂也。”盡管作者把生長寒荷的地方描繪得玄而莫測,難以置信,但郭氏確實是世間最早提到“寒荷”的人。明代《群芳譜》和清代《花鏡》注釋“四季蓮”,均謂:“儋州(今海南省)清水池,其中四季荷花不絕,臘月尤盛”[1、2]。另據河南《確山縣志》載:“樂山即朗山也。山頂有皓月池,生四季蓮花。”《華北經濟植物志要》(1953)亦有:“四季蓮一年四季開花數次”的記錄。海南島屬亞熱帶氣候,臘月開荷花,不足為奇,而在北緯32.8度的確山也“生四季蓮花”,則較難理解。可惜,經詢問或實地考察 ,這些珍稀品種資源均已湮沒。但這些資料表明“四季蓮”這類奇種,至少于明清時期曾在我國個別地方出現過,為我們培育冬荷的設想,提供了歷史依據。
查閱中外文獻,未見“冬荷”、“寒荷”、“四季荷”之類品種的育成和應用報道。可見,培育冬荷、研究配套的栽繁技術,具有創新意義。荷花世界的科技人員經3年不懈努力,理想終于變成現實,不僅挑戰旅游淡季,初戰告捷,且為今后南國人四季賞荷開創了新局面。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首先對現有的100個大、中株形的荷花品種進行分類排隊,從中未發現具有耐寒基因類型。2000年7月和2002年3月,我們先后從臺灣引進黃葉期遲的‘臺蓮’蓮子10粒和1 000粒,作為選育冬荷的原始材料。
1.2 育種方法與步驟
首批引進的10粒蓮實,按常規育種的選育方法、步驟,于2001年2月12日剪破果皮浸種,萌芽后播種,得苗7株,分栽7盆,全部成活。立葉長出后移植缸中,當年6月中旬先后全部開花,均為少瓣型紅色單株,經歷2002年元月中、下旬幾次5℃低溫的鍛煉,葉片未枯黃,為冬荷選育提供了最初的物質基礎。
第二批引進的千粒蓮子,質地極差,于2002年3月19日、4月19日、5月1日分三批播種,先后發芽358粒,發芽率僅為35.8%,栽植成活112盆,成苗率為31.3%。從缸盆栽開花的單株中進行初選,繼而復選,共獲得98個單株,倒缸至小池進行無性系擴繁,大池中間試驗;從溫室、大棚栽培觀察,到露地池塘栽培對比,觀測記載物候期、形態特征、著花狀況、耐寒性能等,歷三秋兩冬考驗,完成一系列選育程序。
1.3 栽繁方法
按常規蓮子播種方法育苗、盆栽,然后換盆、換缸,或于生長期翻缸入塘。無性系擴繁采用“蔤” (即藕鞭)為材料,剪截具芽帶葉的藕鞭,每2~3節為一段,或缸植或直接植于池塘,均在2小時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