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Campanella于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科學學院獲學士學位,康奈爾大學獲景觀設計學碩士學位,麻省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他是一位研究城市規劃和城市建成環境的歷史學家,現任康奈爾大學建筑藝術與規劃學院副教授,研究不同社會環境背景下的文化-空間關系,致力于探討多種機構、個人和社會力量對世界各地城市景觀的塑造。康帕內拉教授不僅研究美國問題,對后毛澤東時代飛速發展的中國城市也開展了研究和著述。他還擔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
John R.Logan 是布朗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城市社會學、種族和民族、移民、家庭以及政治社會學。早在20世紀90年代,他就開始研究中國的社會變革,主要關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向混合政治經濟體制的過渡如何對個體、家庭和社區產生的影響。1999年,他最終在安德魯梅隆基金會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國城市研究網絡,鼓勵更多的跨學科合作研究,并加強該領域學者間的聯系。最近,他還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進行合作研究。
Robin Visser她是哥倫比亞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亞洲研究系主任。她的研究領域包括現代中國文學、視覺文化、城市研究和環境研究等。她2010年出版的著作《城市包圍農村:后社會主義城市美學》,分析了中國在進入21世紀后城市繪畫、小說、電影、藝術和文化研究。
Stephen Ervin是哈佛大學設計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計算機資源系主任,景觀設計系講師。他的研究領域涉及設計、計算、媒體和技術,特別在景觀建模,可視化及CAD, GIS集成、算法設計和新興的地理設計技術和實踐等方面有突出成果。斯蒂芬•歐文教授于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獲碩士學位,麻省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為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會士(FASLA)。
Mark Turpel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前總規劃師。
Stephen Passmore 畢業于倫敦大學學院Bartlett學院,獲可持續城市化領域碩士學位。他目前擔任生態封存信托基金(Ecological Sequestration Trust)的城市模擬平臺總監,負責在線平臺Resilience.io的開發與布署。Resilience.io是一個開源、基于云的綜合平臺,用可視格式將衛星、地球觀測數據與關于政府、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開放數據結合,用于可視化和預測,從而促使人們制定更好的低碳城市規劃、投資和發展決策。他是建筑改造、智能電表和可持續能源系統方面的專家。
John Keith Zacharias 長期關注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化過程及相關社會問題,包括行為與環境設計,城市慢性交通,步行環境動態,建成環境中的環境偏好,與研究相結合。他為學生開設行為與環境、環境影響評價、城市開發和高級城市實驗研究(Advanced Urban Laboratory)等課程,他創建的步行行為模擬實驗室已經11年。近年來,他的最新研究領域與中國城市密切相關,主要關注城市中心區交通基礎設施與混合利用等方向,以深圳、廣州和天津為例,做了大量實證研究,為上述城市發展提供了有參考價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