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將生活的景致融合在一起
項目是一個位于郊區居民區街角的七單元公寓住宅。設計旨在能夠利用隨機擺放在公寓各處的外部空間來打造一種多樣化的生活視野景致。
將局部環境設計成為三維的生活空間組合
像平衡玩具一樣的鋼結構使得較高樓層的大體塊能夠延展出去,同時底層架空保證了街道的連續。居民區公共空間的打造充分發展了場地兩面開放的優勢。為了彌補底層架空的體塊損失,建筑需要有一些高出的部分,因此得在嚴格的限高之下找出空間組合的方法。我們想出通過計算體塊的“天空要素”(可見天空的定量)來在不影響周邊采光和通風的同時加高建筑。
這最終形成了建筑里各種不連續的體塊,例如不規則的天際線,頂層的開放陽臺,和角落處的底層架空。與反射天空的金屬立面不同,所有的外部空間被涂成了紅色,而且有時并入 L 型集風系統。這個局部系統從空間上和環境上被應用于建筑整體。
L 型翼片將風帶入室內
向步行道突出的 L 型翼片不僅表示了建筑和室外空間的相交,還將路上的風引入室內。通過校驗了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模擬來觀測室內的風路,并依此調節陽臺和推拉窗的放置。
創新的“公共性”形成空間的“匿名性”
底層架空,陽臺和交通核心樓梯間穿過了居民的空間和訪客路人的空間。
樓梯間在三維上交叉結合的復雜性,輔以底層架空,實驗性地創造了私人和公共空間之間的模糊性與開放空間的匿名性。場所內對個人領域的自我感知變模糊,產生一種任何人使用卻不獨占、暫時、不固定的“共有”空間。
建筑成為一種集體行為的現象
例如陽臺欄桿,上層樓板的屋檐和樓梯平臺等建筑細節都被設計為居民生活方式自身的物化概念。此外,開放空間的設計為人們提供了放置攤位,或是即將營業的咖啡廳的可能性。居民和環境的相互良性作用會持續改變生活空間的狀況。通過在整座建筑里堆砌一系列這些生活空間,位于居民區十字路口,使得公共空間日益自發繁榮的獨特風景得以充分發掘。
圖紙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剖面圖
概念分析圖
概念分析圖
概念分析圖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建筑學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