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建筑  /  正文

三聯海邊圖書館建筑設計 | 直向建筑

趁微風正好 2019-04-29 來源:gooood
  • 項目名稱:
    三聯海邊圖書館
  • 項目地點:
    秦皇島北戴河新區
  • 項目規模:
    450 m2
  • 設計公司:
  • 委托方:
    天行九州旅游置業開發有限公司
  • 建成時間:
    2015

圖書館位于沿中國渤海灣海岸線上。該設計的主要理念在于探索空間的界限,身體的活動,光氛圍的變化,空氣的流通以及海洋的景致之間共存關系。圖書館東側面朝大海,在春,夏,秋三季服務于西側居住區的社區居民,同時免費向社會開放。

1.jpg

gooood:多年前曾跟著董老師您做華潤某個售樓處的項目,記得當時甲方給了很大的權限讓您(建筑師)在偌大的工地與場地中挑選建筑用地,最后您在入口廣場,一側景觀,旁側樹林等等用地范圍里選擇了正對入口的中心廣場地面鋪裝之外的條狀草坪,理由是臨時售樓處在快速拆除后,地面鋪上草皮便可快速復原場地。請問這個面對大海的圖書館項目用地也是您在很大一個范圍內自行挑選建議的嗎?如果是,為什么選擇干凈無道路(建成后貌似依然如此)并臨靠大海的沙灘?

董功:我在業主選擇的這個區域內挑選了這個點。從空間上,我希望圖書館能與海發生更直接的關系。同時這個圖書館從它的坐標點來講,還是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因為在這個場地中,建筑并不是跟一個具體的坐標點發生關系,而是面對于整個宏觀的海,與之發生關系。此外,選擇這個點的另一個因素是希望與社區有一定的距離,人沿海行走一段時間,經過沙灘,再到達這個地點,這個到達的過程也是建筑體驗的一部分。

2.jpg

3.jpg

gooood: 這個宏大的場所帶給小尺度的圖書館建筑最大的挑戰是什么?通常您是如何理解場地與建筑的關系?

董功: 建筑肯定要從場地出發,但出發的線索可以有很多種。 傳統意義上的“具體去適應”,是在某些場地條件下適用的。而在這片海灘,這樣一個宏大而抽象的場地上,建筑與海對應的關系并不會那么限定,所以我覺得在這片海灘上的這個建筑是好像能滑動的,像一個物體被放置在沙灘上的某一個地方,而不是從沙灘上某一個點生長出來的感覺。在這幾百米的沙灘上,當你沿著沙灘和海平行的方向行走,你會發現實際上并沒有太多具體條件,兩者關系非常的抽象。在這里,建筑與場地之間的依托,我覺得更多的是來自于一種情感的體驗,而不是傳統意義上建筑與場地的一種嚴格的對應關系。

4.jpg

gooood: 在網絡上我看見有人質疑為什么要在柔軟的沙灘上選擇用混凝土作為主材,同時我發現與南美建筑師用混凝土相當粗獷渾厚相比,混凝土在您的作品呈現“輕盈”的特性。請問當初為什么選擇混凝土,有考慮過其他的材料嗎?以及您對混凝土的觀點,對材料的認知?

董功: 其一,混凝土本身有一種天生的自然屬性,它會呈現出和人的某種親近的關系。 項目施工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混凝土完成的狀態與當時那些工人的狀態也有關聯,這也是一種情感上的聯系。所以我覺得混凝土作為一種典型的工業化材料,也可以被賦予情感。

其二,作為背景的沙灘很抽象,我想強調建筑在這兒的時間感,混凝土材料在這里傳遞的時間感,是非其他城市化的材料,比如石材或金屬板所能表達的。我希望材料的物質性更本真。

其三, 海邊的氣候條件對材料本身的要求。相對于其他建筑材料,混凝土的抗腐蝕性非常好,是惰性很高的一種材料。

至于你說的輕,我猜測可能是你看到某種秩序的存在。你可以解釋一下,你為什么會覺得它輕呢?

gooood: 通透,表情豐富,與光線還有外界交互多。

董功: 我理解可能你認為的輕主要是從它的東立面感受,東立面有大面積的透明玻璃,混凝土和這些透明界面又有一種模數關系。首先比如說從高度上它是2.5米模數的3倍,高7.5米;其次平面也有一個2.5米的模數在重復,比如地面層玻璃旋轉門間混凝土扁柱的間隔。這些模數會讓整個東立面呈現一種潛在的秩序感,這種秩序感可能會讓你覺得有一種輕的感覺。

gooood: 我第一眼看到建筑是它背向海的那一面。雖然背海朝西卻不是一堵厚重的墻面,立面上很較多的表情,與光與風有充分交互,同時也同人的情緒有交互,讓人潛意識的感到這座建筑是“輕盈”而非“厚重”的。這里提的輕盈與厚重并無高下之分。

gooood: 圖書館的設計是從剖面開始的,為什么?最終又是怎樣讓各個空間統一的?

董功: 我覺得這是跟光和風有關系的,光和風是我們在設計里一向的關注點,其實我們也有很多項目是從剖面開始的,但這個項目更為極端,光和風是這個項目最直接的切入點。在入手這個設計時,剖面實際上是解決設計問題最有效的一個媒介,比如你去規劃一個空間里的風的對流、風的走向,進而控制風在這個空間進入和出去的方式。

從剖面開始不意味著忽略平面,兩者并不矛盾,思考是面對全局的,是綜合性的,只不過思考的途徑是剖面。

▽剖面草圖

8.jpg

gooood: 關于這個圖書館的光設計,您能多分享一點嗎?

董功: 首先在場地調研的過程中,海邊的光給我們非常強烈的印象。光在海邊是一個非常原始的狀態,它不受任何的遮擋,而且海邊的空氣又非常的清澈,所以一個在城市中生活慣了的人到海邊會覺得光線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品質。這里的光得天獨厚。

然后在設計的過程中,光作為一種現象是建筑中具有靈魂的一個方面,它可以把一個非常物化的固定的空間建造或轉化成一個帶有不可言說的模糊性的精神體驗場所。建筑師要做的就是把光做合適,讓光在跟這個場地,跟這個空間,跟這個功能發生最合適的關系。

比如閱覽室這個空間,首先我們不希望使用者在白天還需要用電燈看書,而你去很多圖書館你就會發現它的閱覽空間實際上在白天是需要開燈的。但是也不希望使用者是被直射光曬著去看書,這樣視覺上不舒服,也不是一個好的閱讀的體驗。所以閱覽室既需要有自然光環境,同時它又需要漫射的,具有氛圍感的光線。在閱覽室有一個天然的巧合,就是東邊是海,所以閱覽室等于在東邊是不同層次的透明的視窗與海發生關系,然后呢,由于結構和這個空間本身的要求,我們在東立面是有一個1.2米模數深度的進深。 采用這個模數有很多原因在后面,比如說這對應了地面層的旋轉門的開合半徑,門向外打開后仍然是被限定在空間范圍里。最終,在東邊就形成了一個有進深的立面。它會帶來很多好處,首先,朝東大面積的透明面形成相對有利的光條件,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并沒有太多的直射光會干擾到這個空間,更多是從海的方向進入空間的漫射光;其次,東側立面的進深也使其具有遮陽作用,即使在大概上午10點之前來自東南方向的直射光,也會剛好被1.2米進深中的出現的橫向扁梁所遮擋,不會照射到閱讀區域,最終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光環境。

9.jpg

我們在閱讀空間的屋頂上開了通風口,光線會穿過這些孔洞,在下午的某段時間在室內形成游移的光斑,造成一種光的現象,一種精神性的暗示。但因為這些孔洞都是有深度的,所以這些光斑在室內停留的時間也非常有限,而且由于它們的尺寸很小,所以也不會對人產生過分的閱讀干擾。

這些其實就是在每一個剖面跟它空間功能的對應。當然在實現這個功能的同時,我們也從空間的氣氛考慮,包括在某一些特定的時間,人能夠感知到空間中的一些現象,但設計的出發點是功能。

在方案階段我們通過模型來控制光線。我們制作1:20的模型在太陽光下的進行實驗;也會在室內用雷射燈模擬太陽大概的運行軌跡,然后去感知這個空間從早上到晚上大概的光線氣氛。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非常精確的時候,比如說那些屋頂孔洞的角度,我們是希望它能接收陽光,因為孔洞很深嘛,所以如果角度算的不對,那陽光就有可能下不來,所以需要處理這么精確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借助計算機去模擬一年中某段時間太陽的精準入射角然后形成的效果。但是整體的光氣氛都是拿具體的大模型加上建筑師的經驗去設計推敲的。

12.jpg

gooood: 我對您所說的建筑作為一個物體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從您前面的回答我可以感覺到,無論是選材還是選址,都在為強調物體這個概念而服務。我覺得,對于物體這個概念,可以從物體的Affect和Effect兩個方面來講。關于Affect,我覺得您創造的是一個需要“尋找的物體”(Found Object)。它刻意與城市保持距離,需要被逐漸接近然后發現。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物體在當代的建筑中是少見的。因為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在消費文化下產生的“迫切的物體”。類似“尋找的物體”,即使存在,也是往往出現于私人項目中,比如住宅。那么,“尋找的物體”(Found Object) 這個概念是您最近所在思考的嗎?如果是,您是否可以深入的講一下。

董功: 這來自兩個層面,從比較邏輯的層面上來講還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項目本身的特質:一個是它的功能的特質,一個是它場地的特質。換句話說,因為我們有在這個地點上做一個圖書館這樣一個需求,所以才有一系列的對于尋找的一種介入方式,一種塑造。 比如說它換成一個食堂,或者說一個更具普遍性的功能空間,可能就沒有必要了。所以我覺得這里面有這個項目先天條件的一個影響。關于這個場地本身,也是先于建筑師出現的,所以才有建筑師之后去慢慢接近尋找的過程,如果這個地段就出現在城市里的話,我想也不會存在這么明顯的一個關于“尋找”這樣一個過程的塑造,所以我覺得這肯定是跟這個項目的特點有關的。

另一個層面也跟人的體驗有關系。我回想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幾次關于建筑的經歷,比如朗香教堂,其實也是經歷系列過程才進入建筑,只不過那個海灘的環境換成了一個山。朗香教堂在山上,去教堂的人從山坡下面開始走,沿著到路往上,經歷一個慢慢期待的過程。建筑和環境的這種關系,是一個關于建筑學本身的重要話題,也就是路徑。建筑的路徑可以從進入建筑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已經開始。這是一個心理積累的過程,是主觀和客觀共同的作用。

13.jpg

gooood: 在其它項目中也有類似的探索嗎?

董功: 有。這種所謂的人在線性空間中的接近尋找,或者說經由路線去體會一個建筑,在其他建筑里或多或少都有存在。

比如營口的萬科展示中心,首先考慮了建筑在大尺度下和城市的關系,然后是在人逐漸和建筑接近的時候,建筑所呈現的狀態。這種狀態包括人們開始從沿著具體某條步道向觀海的平臺上行,彼此間的距離以及身體和建筑的關系。因此該項目也是主客觀共同作用產生才顯現出這種特質。

gooood: 建筑所處的這樣的獨特場所,固然為“尋找的物體”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先天環境,可是如果類似的概念假如要運用在身處城市中的建筑上,您覺得有什么挑戰和策略可以實現它呢?

董功: 在密集的城市格局里你不可能去創造一個像在沙灘上需要讓人走幾百米才能到達的目的地,因為城市中連續的街道而導致人和建筑的距離本身沒有那么大。若單純做概念引申,無非是人在接近建筑過程中的體驗。絕對意義上看,將其直接運用到城市里是不太可能的。

14.jpg

gooood: 如果從Effect上來講,我想要仔細的看一下這個“物體”的“功用” (Utility)。首先,我覺得建筑作為一個物體,和其它的物體, 比如說石頭或是錘子,最大的不同在于,這個物體有內部,所以這個物體內部與外部共同產生的“功用”是我所想要關注的。如果我們看一下這個物體的形狀,它是一個比例接近一比三的長條形,而不是一個方形,這就意味著它有先天的方向性,同時在場地上與海岸線平行放置也加強了這個方向性。這讓我想到了John Hejduk的“墻宅”(Wall House ),墻宅用一面墻分出了截然不同的兩邊,我感覺您的這個有方向性的物體也分出了兩個場所,同時它也就成為了溝通這兩個場所的過渡媒介。如果我們進入這個物體內部,就不得不說您對于剖面的處理,與這個物體作為兩個場所的過渡媒介不同的是,剖面的變化產生于這個物體的長軸,而過渡產生于短軸,我感覺,這些剖面的變化,產生了長軸方向空間的拼貼。不知道您是否認同我的理解,當您在設計這個物體時,是如何考慮這兩個軸線的?如果仔細講的話,關于短軸的過渡,具體落實到對于這個物體的設計上,在流線,空間組織,空間收放上,是如何創造這樣一種過渡的?

董功:這里面有幾個關鍵詞,咱們一個一個說吧。首先是物體的這個概念,我覺得這里面提出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物體的外部和內部,在我看來呢,雖然發生在同一個物體上,但是這兩者之間還是有非常不同的指向性的。

我覺得這個物體的外部,也就是在非常開闊的海灘上,有這么一個堅硬物體的存在,更多表達的是一個構筑物和近乎有危險感的自然之間的一種關系。 從這片海和海岸的關系,包括跟后面陸地的關系,我們產生了建筑像是放在沙灘上的物體的設想。這種不和某一個坐標點固定的狀態是我認為在這個項目里面反映建筑和場地的一種非限定關系。因為場地引導我們希望去塑造一種面對環境的方式。所以這個房子并沒有建筑師強加的那種扎根于某個坐標點的感覺。所以圖書館更物體化而非建筑化。同時這種思路也體現在一些細節上,比如房子和地平線在剖面上的關系是相對持平的狀態,既不嵌入也非升起,那種被“放”在沙灘上的感覺被強化。

針對物體的內部,實際上是人和空間之間的關系。進到房子后,那種物體感便蕩然無存。內部呈現出來的空間和人的尺度上的關系,讓人可準確獲得尺度感。這個項目中“物體”和“空間”之間的關系,一個是對應的是自然,一個對應的是人。

至于物體的方向是和先天場地條件有關。我們強調房子和場地(沙灘和海)的關系,長向1:3的盒子從邏輯層面實現了建筑內部空間和海的呼應,鑄造出一系列人在建筑內部對海的體驗,這是短向面海不可實現的,這也是直覺的判斷。同時長向的物體由于它的方向性,自然而然地在人與海之間形成某種“屏障”,于是就產生了經營從人與海被建筑隔離,到人在建筑中面對海的空間體驗序列的可能性。

這三個層次的空間體驗是我們一開始希望創造的,我們希望由此去揭示人和海之間關系的可能性。從路徑講,幾百米以外當你接近這個房子的時候,到達室外的西側是看不到海的,但是你通過南側地面層穿透空間面海的“取景框”便能看到海。房子內部的空間也提示接下來要和海發生的一系列關系。然后我們會沿著一堵實墻接近入口,這個時候依然跟海隔絕,但當你經過這個入口一轉而進入房子,面對玻璃旋轉門,大海便出現了。但是一層所有的玻璃旋轉門構建相對密集,加上每兩個旋轉門之間又有混凝土扁柱結構,所以實際上這個時候看到的海并不開闊反而相對局部。接下來,人背向海沿著樓梯走到2.5米標高,再回頭看便能看見一個直接面海的,20米通長的橫向水平窗,這是房子里最重要的人和海視覺上的連接。

15.jpg

整個這一套路徑在小范圍中通過人和海之間的分隔和聯系,考慮人的行為動作所形成的視點高度和視角, 此中循序漸進對海進行感知。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人在其中身體的游移,游移過程中,身體的高度通過空間的設置和海景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積累獨特的海之體驗,最后才詮釋完整的人和海的關系。

長軸是一個單純的,面對大海的不同透明度和不同視窗的定制。有兩點是關鍵思考點,第一個是定制的本身意義在于人在建筑內部中的身體移動是串聯這一系列感知的重要途徑之一,即空間體驗導致整體感知:在經歷相對精致明亮的空間后,當你走進小尺度且黑暗的閱覽室空間的時候,前后兩個空間的光環境體驗和空間體驗便相互疊加了。另外一個細節是房子里的潛在模數,比如說有一系列的隙縫都是30厘米寬,這個隙縫有的時候會出現在空間對海的端頭,有的時候會出現在弧線屋頂與地面交接處,有的時候會出現在平臺上兩堵墻垂直方向面對海的隙縫。

這一系列出現在路徑上的模數重復也是對人的一種暗示,以同樣的寬度,喚起人對之前的同樣寬度的記憶。這里面有一個潛在的,面對人的,把空間融化成某種連貫體驗的語言技法。

gooood: 關于長軸的空間“拼貼”,您在設計時所希望達到的是如何的目的,在設計過程中是如何選擇這個“拼貼”中的單個空間的形式的?

董功: 每一個空間的光環境和對海的視線都是從功能出發的,從對應空間的人的行為出發的。高7.5米的閱覽室在剖面是最大最重要的主題空間,這個空間對海有明確的方向性,弧線也同時限定了這個方向,讓空間整體朝海打開。由于朝東,所以在保證海景視線通透的情況下,這個透明的面又可以在大部分時間為空間引入適宜閱讀的漫射光。

雖然起點是功能,但是在設置的時候需要考慮空間當中的某種隱含關系以串聯這些空間。和一般建筑非常不同的是,這個建筑中是沒有走廊的,如果你仔細的看平面會發現空間之間的串聯完全是穿越型的。從入口一層低矮的空間進入閱覽室,從閱覽室進入到冥想空間,從冥想空間進入到旁邊的平臺,從平臺進入到最端頭的活動室等等,這一系列空間之間的轉換是直接地在空間當中發生的,而不是通常意義上從一個房間進入到另一個房間是需要先走出房間通過走廊再進到下一個房間。

22.jpg

所以我覺得這一特征也是強化這個空間體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換句話說,如果在這個平面類型上一系列空間是通過走廊把它們聯系在一起,空間之間的關系是需要通過走廊來過渡,體驗便不成立。比如從閱覽室進入到旁邊的冥想室,明暗感知瞬間產生變化,面對海的體驗瞬間發生轉變,這種體驗的疊加如果還需要人通過走廊體驗便不存在了。這種瞬間的空間過渡在強度上保證了這種定制關系的體驗。 我希望創造的是人從一個空間進入到另外一個空間的瞬間轉換。所以沒有走廊是前提。當然也跟這個圖書館的面積有關,如果是一個更大規模的建筑,這個關系邏輯也許就不成立了,因為會涉及到管理上問題。

gooood: 請總結下兩個軸線在您設計時是如何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

董功: 簡單的說就是短軸實際上是每一個空間在表達空間和海之間的關系,而長軸實際上在表達人和每一個空間體驗的一種次序的關系。

gooood: 最后,再回到“尋找的物體”這個概念上,這個物體的內部和外部,是如何共同產生這樣一種“尋找”的?

董功: 我希望在海邊塑造一種具體的,可以被閱讀的體驗,這種體驗是一個對海以及人和海之間關系的詮釋,空間是一種揭示這種關系的媒介。人體驗建筑是有時間性的,從開始一個相對從很遠的地方走進這個建筑,這個建筑在一個非常空曠的自然中讓人產生出一種期待,然后期待被積累,直到人進入這個建筑中,這時建筑從一個物體和自然的格局便轉化成一個空間和人的關系,每一個空間都塑造了人和海的關系,包括人在不同空間中移動的記憶疊加,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線性的,變化著的體驗。

25.jpg

關于該項目的更多信息

設計是從剖面開始的,圖書館是由一個主要的閱讀空間、一個冥想空間、一個活動室和一個小的水吧休息空間構成。我們依據每個空間功能需求的不同,來設定空間和海的具體的關系,來定義光和風進入空間的方式。

閱讀空間

海,氣象萬千,隨著季節的交替和時光的流動不斷演變,像是一出以自然為主題的戲劇。于是我們把最重要的閱讀空間理解為一個“看臺”,逐漸升起的階梯平臺會讓空間中不同位置的人更不受阻攔地看到海的景象。空間朝海一側,一層是一道完全由玻璃旋轉門組成的活動的“墻”。在天氣好的時候,“墻”被完全轉開,形成空間內部與海更直接的開放關系。這道活動的“墻”的上方,是一條橫貫空間的水平海景視窗,成為整個空間看海的焦點。為了規避任何一個結構桿件對透明視窗的干擾,屋頂的荷載完全依賴視窗上方的鋼桁架支撐。桁架內外兩側均為手工燒制的玻璃磚壘造而成的半透明的墻體,一方面使內部桁架結構若隱若現,另一方面,這種半透明對光線的敏感,可以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在建筑的內外,映射出不同光的顏色和氛圍。

弧線的屋頂朝海的方向張開,暗示著空間的主題。同時,弧線也有助于實現屋頂在東西和南北兩個維度上的結構的大跨度。屋頂上陣列設置的30厘米直徑通風井道,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電動開合,進一步帶動室內空間流動。在一年當中的春、夏、秋,三個季節,從下午一點到四點左右,陽光會穿透這些細窄的風道,在空間中灑下慢慢游移的光斑。

冥想空間

冥想空間位于閱讀空間一側。相對于閱讀空間的明亮、光線均質、開敞、公共,這個空間是幽暗的、有明確光影的、封閉和私密的。空間東西兩端各有一條30厘米寬的細縫和外部相聯系,一條水平,一條垂直,太陽在早晨和黃昏透過縫隙,為這個空間投射出日晷般的光束。下凹的屋頂,進一步降低空間的尺度,而凹形的上方則形成一個戶外平臺空間。在這里,人可以聽到海浪的聲音,卻看不到海。

活動室

活動室是一個相對孤立的空間,考慮到其內部活動有可能產生的聲音干擾,它和閱讀空間由一個戶外平臺區隔。頂棚上朝東的天窗和西墻上的高側窗分別收納一天中不同時間來自不同方向的光線。在空間中映射出同時出現的暖光和冷光交疊現象。

如果可以將這個房子沿南北長向剖開,就可以更清楚的察覺這一組空間各自詮釋著每個空間與海的具體的關系,而串聯這一系列關系的要素,恰恰是人的身體在空間的游走和記憶。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谷德設計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項目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91|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免费一级特黄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一卡二卡三卡在线| 182tv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男人进女人下面全黄大色视频|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小雪与门卫老头全文阅读|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 老扒的幸福时光| 爽爽yin人网| 日本高清免费网站| 天堂bt资源www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免费看午夜影豆网|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你懂的视频网站| 精品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柳岩老师好紧好爽再浪一点| 性欧美16sex性高清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可以免费观看的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三级黄色免费片| 欧美jlzz18性欧美| 男女过程很爽的视频网站|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2018天天操夜夜操|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