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東北鳥瞰
人類生活在建筑里,建筑不僅僅包容著我們的身體,建筑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尤其是對于孩子,他們是天生的藝術家,孩子會非常敏銳地感受到環境的變化,同時也會非常容易被環境所影響。
幼兒園是孩子們人生中除了家以外,最重要的一個建筑。與自己的家不同的是,在幼兒園里,孩子真正開始通過人類的社會性行為,去逐步開始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因此,幼兒園的設計肩負的責任非常重大。建筑參與人格的養成和塑造。
那和雅幼兒園是我們2011年接到的一個項目。我們的幼兒園建筑設計理念是讓建筑參與教學。
△ 東側半鳥瞰
我們首先進行了空間結構的調整。傳統的幼兒園空間結構,簡單地分為各班的教室空間與全園的統一活動空間。這種二元的劃分和布局,體現著傳統填塞式教學過程中,單一的階層關系和使用場景。我們在設計中打破了傳統幼兒園的簡單的空間等級,我們將這個15班的大型幼兒園重構成一個以“院落社區”為基本單元,相互連接和配合的“有機群體”。
△ 草圖
這個設計不僅僅是將一個大結構體分解成一系列組合體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創造多種級別的空間和不同環境的相互滲透。這種相互交織的空間組織,包容和鼓勵,更多向的交流,為更多種形式的活動提供靈活的環境。建筑是環境的一部分,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自然延伸。鄂爾多斯位于內蒙古,是蒙古族人和漢人混居的地方,那和雅幼兒園是一所地方公立幼兒園,辦學宗旨是希望能讓當地的孩子們傳承當地的文化。
鄂爾多斯氣候一年四季陽光充沛,風很大,晝夜溫差大,四季氣候明顯。氣候特征的這種強烈性,也在塑造內蒙古文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蒙古族原本是游牧民族,基于廣闊大草原生活的內蒙古人,有著豪爽的性格,同時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依戀。這種文化與環境的緊密聯系給我們的建筑設計非常大的啟發。WEI認為建筑設計應該尊重并繼承這種文化與環境的聯系。
△ 草圖
△ 城市鳥瞰
△ 生成分析圖
△ 西側半鳥瞰
△ 西北半鳥瞰
△ 西側夜景鳥瞰
△ 庭院夜景
在那和雅幼兒園的設計中我們引入了一種新的空間:我們叫它“半室內公共空間”。在每個以“院落社區”為單元的獨立建筑里,各個班級空間圍繞著一個供孩子們公共活動的空間,這個開放空間通過巨大的天窗和通風的幕墻,構筑了一個介于室外和完全密封的室內之間的環境。在這里,孩子們可以仰望藍天下飄動的白云,感受陽光照射的角度的變化、也可以感到室外風與溫度的變化。
△ 西南鳥瞰
△ 庭院俯視
△ 室外樓梯
△ 戶外庭院
△ 戶外庭院場景動畫
△ 半室內公共空間效果圖
△ 半室內公共空間效果圖
△ 內外互動場景動畫
△ 場景動畫
如同傳統的蒙古包組成的居住組團,整個幼兒園由三個班級的組團單元和一個全園級的公共建筑單元,通過不同高度的連廊相互連接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全園的公共建筑單元由開放空間和一個山坡組成,位于幼兒園入口處,緊鄰城市公園,成為公園的延伸。山坡上有跑道,有看臺,可以舉辦各種活動,同時它連接了整個建筑群體在各個層的環形連廊。
△ 西北鳥瞰
△ 室外山坡與連廊
△ 山坡鳥瞰
△ 山坡近景
孩子會通過不同事物之間建立聯系來理解世界。他們會去尋找不同事物和體驗之間的異同,從而確定它們之間的關聯。這不僅是孩子最自然的思考方式,也是我們在建筑設計中策劃孩子早期學習活動的重要依據。生活中給予幼兒的體驗越豐富,幼兒的觀察會更敏銳。生活中發生的對話越多,幼兒的語言表達也更豐富。幼兒園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的建筑有機群體,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探索性的空間環境。
△ 連廊場景動畫
△ 山坡場景動畫
△ 屋頂場景動畫
△ 屋頂場景動畫
盡管我們的設計不僅挑戰了傳統的教育方式,同時也挑戰了基于傳統教育方式設定的建筑規范,但是新的理念最終在2011年年底被接受。不幸的是,隨后當地經濟突然下滑,該項目在隨后的幾年中被擱置。經過多年的經濟衰退,該項目在2018年終于恢復。原來的鄂爾多斯東勝幼兒園改名叫那和雅幼兒園。“那和雅”是蒙語“苗苗”的音譯。盡管原設計有一些妥協,但設計中的新格局體現的建筑理念仍然保持不變。
△ 全景鳥瞰
8年后的2019年,這所幼兒園終于建成。那和雅迎來了第一屆小班幼兒,迎接他們的不僅僅是嶄新的幼兒園建筑,這座寶含著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又打破了傳統二元教育的建筑正在孵化著新一代的教學理念和青少年兒童。
△ 東側鳥瞰城市夜景
△ 西側半鳥瞰夜景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