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景觀設計學界國際頂級盛會,第40屆國際景觀設計師聯盟(IFLA)世界大會于5月25日-29日在加拿大西南部美麗的“邊緣” 城市卡爾加里(Calgary)舉行。此次大會的主題為“邊緣上的景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32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領域優秀代表。北大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環境學院俞孔堅教授應邀參加大會,并擔任主題演講嘉賓。
俞孔堅教授是國際景觀設計師聯盟(IFLA)世界大會舉辦近半個世紀以來的首位中國景觀設計師。他用長達1小時30分鐘的時間,作了名為“城市化與全球化邊緣上的中國景觀”的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批評并警告西方景觀設計師和建筑師,在中國大地向他們敞開歡迎的胸懷的時候,不要對中國大地上的自然、人民、文化和“土地之神”視而不見,甚至藐視,將他們自己都不喜歡的、形式主義的“景觀垃圾”倒在中國土地上。他告誡設計師們應該保持自己的職業道德,因為,當他們的服務對象,尤其是中國的開發商和市長們,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甄別能力的時候,很容易被張揚的、形式主義的建筑和景觀設計所迷惑。他指出,西方景觀設計師比中國設計師更有責任和義務,將他們自己國家的經驗和教訓,而尤其是教訓,坦白地告訴給中國城市的決策人和開發商。
俞教授用大量出現和即將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的西方設計師的作品,來說明上述警告,其中包括國家大劇院。俞教授說:,“不要把你們的Hamburg、McDonald、Hot dog、French fries、Swiss Chess等等來應付和填塞處在景觀饑餓中的中國大地”。
俞教授的演講在城市化與全球化背景下,提出了邊緣上的中國景觀的三種含義:
轉變和過渡性: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價值觀的轉變,強烈影響和體現在景觀中。
危機和危險性:這種危險性體現在景觀的社會和文化個性的喪失,生態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喪失。如城市廣場和建筑失去地方個性,河流和山水的自然系統被破壞。這種危險和危機反映了設計師的傲慢態度,即三個不尊重:不尊重自然、不尊重人、不尊重“土地之神”。
機會和創新:“中國的危機”概念包含創新,邊緣上的中國景觀充滿創新機會,這種創新決不是尋求刺激和新奇,而是來源于謙遜的態度:“Novelty based on modesty”, 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設計要,(1)尊重自然;(2)尊重人;(3)尊重“土地之神”。
俞孔堅教授還應邀講解了他在自己的設計實踐中是如何體現這種謙遜態度的。而非常巧合的是,美國的景觀設計雜志(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美國的景觀設計師協會正在做推廣宣傳,2003年國際作品競選廣告封面用的正是俞孔堅的歧江公園作品,最近的一期(June Issue)的核心文章也是歧江公園和俞孔堅設計理念的長篇介紹。這些給俞孔堅的報告增添了很強的說服力,也為中國景觀設計師贏得了尊敬。
俞孔堅的報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直到大會結束的發言中,俞孔堅教授的“設計尊重自然,設計尊重人,設計尊重土地之神”的理念還多次被IFLA主席和加拿大景觀設計師協會主席高度評價,并多次援引。
本次大會還邀請了其他5位國際著名景觀設計師做主題演講,他們分別是美國的托馬斯·霍默-狄克遜 (Thomas Homer-Dixon)、卡爾·斯坦尼茲 (Carl Steinitz)、馬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加拿大的道格拉斯·帕特森 (Douglas Paterson),法國的米歇爾·戴斯威納 (Michel Desvigne)。一場由國際景觀設計師聯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由加拿大景觀設計師學會主持指導的國際學生景觀設計比賽與此次大會同時在卡爾加里舉行。
同期舉行的國際學生景觀設計競賽,于當地時間29日在2003IFLA世界大會舉辦地加拿大最后揭曉。中國學子獲得了大賽一、二等獎及榮譽提名獎。來自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參賽作品“逝去的20年”、“邊緣上的記憶:圓明園遺址保護”分別榮獲一、二等獎; 北京林業大學以“神秘摩梭族的可持續發展文化”獲榮譽提名獎。參賽作品評委會按3個等級對來自世界各地170多件作品進行評選。獲獎作品的獎項名稱和獎金額度分別是:一等獎是國際景觀設計師聯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景觀建筑學獎,獎金3500美元;二等獎是茲威·米勒獎,獎金2500美元;三等獎是優秀獎,獎金1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