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新作 德國歷史博物館工程竣工
admin
2003-06-01
來源:景觀中國網
[center][IMG]http://www.sinoaec.org/database/news/2003/05/30/26552835.jpg[/IMG]德國歷史博物館新館[IMG]http://www.sinoaec.org/database/news/2003/05/30/26552836.j
[center][IMG]http://www.sinoaec.org/database/news/2003/05/30/26552835.jpg[/IMG]
德國歷史博物館新館
[IMG]http://www.sinoaec.org/database/news/2003/05/30/26552836.jpg[/IMG]
德國歷史博物館新館頂層內景
[IMG]http://www.sinoaec.org/database/news/2003/05/30/26552837.jpg[/IMG]
德國歷史博物館新館一層內景[/center]
德國歷史博物館將于今年5月24日舉行正式落成典禮。同時將展出兩個特別展,其中之一即貝聿銘先生的新館設計及建設過程展。
多年以來,柏林對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就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自1970年起,雖無具體項目,仍多次來訪柏林。1997年,當時的聯邦總理科爾將軍械庫(德國歷史博物館)的擴建工程正式委托給了貝聿銘先生。貝先生感到,這項工程對他有三項挑戰:建筑設計的風格要同整個城市的風格相協調;要同軍械庫本身的風格相協調;要對觀眾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它要將巴洛克式的古典建筑風格同現代建筑風格相結合,從而表現出歷史與未來的結合。
軍械庫建于1695年,是普魯士王國的國家標志性建筑。19世紀末改建為普魯士軍隊的“榮譽大廳”。在二次大戰中,軍械庫損壞嚴重。1967年,經維修之后建成為“德國歷史博物館”。貝聿銘先生在擴建工程中用了大量天然石料及玻璃材料。使得新擴建的2800平方米展覽面積的建筑自身即具有“展廳”特色。這里將做為特別展展廳使用。自2004年起,軍械庫老建筑將展出德國歷史博物館的長期展。
經過擴建的軍械庫將包括四個展區,通過寬敞的樓梯、橋與走廊彼此相聯。外部有一向上的玻璃旋轉塔樓。內院上方有一圓頂。貝先生在2002年4月16日接受《德國》廣播電臺采訪時說:他把自已的作品獻給普魯士建筑家申克爾,以表示對他的敬意。申克爾是貝先生最敬佩的建筑家,自已的建筑,正好建在申克爾兩個建筑-新崗亭和老博物館之間,能同申克爾的作品建立起聯系,是一種特殊的榮譽。
中國時報: 全球貝聿銘迷有眼福了!這位老當益壯的八十六歲華裔建筑大師,繼在舊金山圖書館玩出玻璃曲線樓梯略有心得后,光環一一加持于空間虛實有致的華府東廂美術館、金字塔造型的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等建筑物;而舉世建筑迷期待的貝聿銘在柏林設計的德國歷史博物館增建案,則以一只玻璃瓶曲線造型樓梯作為大門,該建筑于八日宣告竣工,拆除圍籬對外亮相。
德國歷史博物館歷經五年施作,成為貝聿銘作品世界地圖最閃亮的新星,也成為見證柏林首都重建計畫博物館島區整建的新里程碑,更可能是貝聿銘親手操持的最后一件大作,一完工就是一件將被寫入建筑史的名作。八日臺灣建筑界人士目睹其圍籬拆除,首次向世人公告形貌,場面相當感人!由于還要布置展場,博物館開館計畫將延到明年初。但從一九九○年代啟動的德國新首都柏林的重建計畫,還是相當讓人好奇。
德國歷史博物館所在的柏林博物館島區,包括國家畫廊、收藏希臘羅馬雕像的佩家蒙國家博物館、考古博物館等十五、六座人類的文化與文明重要資產,這些博物館正在進行一個長達十五年曠世大計劃,聯邦政府從一九九七年啟動的跨時程計畫,包括整修古博物館、增件數座新館舍、長達十余公里連通這十余座博物館的地下通道、以及將環繞于施普雷河畔的博物館島將興建一座玻璃體的新門面,都正在進行之中。貝聿銘設計的德國歷史博物館就是這個大計劃中的先鋒構思之一,在規模龐及四億五千萬歐元的歷史空間改造經費中,約占兩千萬歐元的大型建筑。
歷史博物館前身為暗藏在深巷中的軍火庫,貝聿銘以指定建筑師身份提出此設計方案時,德國一些建筑師還相當吃醋。如今完成的建筑體,雖然正面有一座扭曲的黑玻璃體樓梯以及一座天光罩,形成他少見的天光穿透空間,但博物館展示空間仍是大家所熟知的貝氏風格;聳立而封閉的幽雅型態,量體一實一虛之間,可看出貝聿銘欲以玻璃體將這座暗藏深巷的重要建筑彰顯于外,讓大家在街上就可感受其建筑特色。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