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城市超負荷向城市中心區要綠地
admin
2003-04-29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中央向全國發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軍令。我國的城市建設正在并已經迎來了歷史上的最好時期。就拿北京而言,要籌辦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要率先實現現代化。上海在
中央向全國發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軍令。我國的城市建設正在并已經迎來了歷史上的最好時期。就拿北京而言,要籌辦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要率先實現現代化。上海在開發浦東和在成功爭辦世博會的基礎上,新一輪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許多城市都提出了小變、中變、大變的時限和目標。迅猛的經濟發展把城市化的進程推向急劇發展的階段。新城在建設,舊城在改造,一方面城市規劃建設在基本健康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令人注目的市區超負荷、超強度開發的趨勢;另一方面現代化的城市需求把生態和環境推到了城市建設中諸多課題的前沿。這是一對矛盾,解決這對矛盾正是城市建設決策者不能回避的歷史責任。
警惕城市超負荷、超強度開發
超越城市資源和容量的負荷、超強度的城市開發,將會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隱患。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中心區建筑密度越來越大,不少城市規劃市區范圍內全面推行高層、高密度的態勢與日俱增,城市用地越發緊張。在大規模城市改造中隨著危舊房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不少低層區和平房區將消失,大量工廠遷到郊區,幾乎所有這些項目都是以開發手段完成的。一個大廈林立、道路立交縱橫、匝道密布、車水馬龍的城市氛圍正在或已經形成。以北京為例:原有城市的平房居住區是在大樹綠陰的掩映下,從飛機上看北京城除了故宮金碧輝煌之外,完全是一片綠海,如今混凝土“大廈森林”猶如雨后春筍,盡管使用了限高和綠地率的控制措施,但是開發商仍在追逐可能條件下的最大容積率。誠然,產業結構調整和整合,使大量地塊讓位于城市開發項目,這一主導思想解決了污染、擾民企業的外遷,總體上也許無可非議,但是環境容量卻受到極大挑戰。盡管視覺上環境形象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環境質量和壓力又帶來新的一輪問題。不少城市的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下大氣力征用土地,增加并建設城市公共綠地。如北京的皇城根公園、明城墻公園,上海申字高架路的四邊綠地,都是政府努力的成果。但總體上講,綠地的增加遠遠滯后于城市開發的速度。規劃中的居住區綠地 隨著城市功能的疊加又不斷被停車位(靜態交通)、體育、社區管理等項目所擠占,實際上能發揮效益的成塊綠地越來越少,居民舉報侵占綠地的現象時有發生。
城市機動車交通已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突出矛盾。以北京為例,目前機動車保有量已高達180萬輛,到20 08年將要突破300萬輛。而且這300 萬輛汽車與發達國家相比,人家的車多只用于上下班,其他時間多處于靜止狀態,而我們的車輛在白天基本上是處于動態行駛。為了改善交通擁堵狀況,只好占用原有道路綠地建輔路、修立交、加匝道,還是跟不上車輛劇增的強大勢頭,堵車的頑癥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超強度的開發對一些城市的文物或需要保護的古都風貌產生的沖擊也是十分明顯。現代化和城市傳統文化的碰撞是不少城市難以避免的矛盾。
在城市建設的大好形勢下,多個問題提了出來:我們的城市容量、城市環境、城市交通到底有多大的承載能力 ?城市傳統文化與風貌在整個城市中所占的比例和含量能否足以體現和維持?城市綠地如何有效地解決生態和景觀的相應功能......我國城市規劃建設已經走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超越資源和容量的城市開發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和警惕。
向城市中心區要綠地
規劃建設城市綠地,應該說是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城市、規劃城市最重大的進步之一。綠化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城市好比人體,綠地好比城市的“肺”,是城市的呼吸器官,是城市環保、城市生態、城市景觀和城市疏散的重要保障,是城市要素中最重要的構成之一。發達國家城市的綠地率都達到50%以上,當然城市綠地不僅要多,而且質 量要好,做到青枝綠葉、綠草如茵。綠地還將城市的高樓大廈、道路立交融為一體,成為聯系城市各要素的紐帶。因此,綠地的多少和優劣已經成為衡量城市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標志。
大多數城市在其周邊和新建設區規劃了較多的綠地,然而在城市中心區或舊城區卻很難找到較大的集中綠地,這已經成為不少城市的共性問題。這是由于城市中心區規劃得較早又缺乏前瞻性造成的被動局面,使城市生態環境無法在市中心得以改善。通過衛星遙感拍攝的熱島分布圖上明顯地看出,建筑集中且缺少綠地的地區熱島效應十分明顯。難道這一難題永遠不能得到解決嗎?答案是否定的。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單位的整合,一大批企業遷出了市區,不少學校正在合并,一片片“都市里的村莊”在改造,同時城市違章建筑在整治中拆除,這些都為城市中心區增加綠地帶來了機遇。
近幾年,不少城市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拆遷污染、擾民企業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不少企業扭虧增盈的重要手段。這雖然不失一種企業發展的途徑,但是宏觀上講所有的工廠都變成了高樓大廈,將是災難性的。因此,城市建設的決策者應高屋建瓴地考慮拆廠建綠,這個富有遠見的城市規劃新課題。
誠然,拆廠建綠不會給工廠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從城市發展的戰略上看,這又是必要的一步。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是合算的。事實上,北京、上海等地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綜上所述,我建議:1.要高度重視城市超負荷、超強度開發這一嚴峻課題,控制和把握城市中心區建設總量,把部分規劃建設用地調整為綠地,使城市中心區的規劃建設納入更加科學合理的軌道。
2.研究城市規劃建設的發展戰略和模式,為了解決超負荷的問題,能否突破中心大團和分散集團式的原有觀念,研究并探索以高速公路為主線的“藤上結瓜”的新規劃模式,即沿著高速公路建設社區組團以緩解城市中心區壓力的新思路。高速公路的出現改變了現代社會的生活,沿高速公路發育起來的由居住、辦公、康樂為一體的邊緣城市社區正迅 速形成,這樣的社區在歐美一些中心城市周邊都有不少。
3.以政府投入為主,采取多元投資的機制,利用產業結構、教育結構調整為契機,征用土地拆遷危舊房,在城市中心區規劃建設新綠地。建議有關部門向研究房改、危改一樣,把拆廠建綠納入工作日程,搞出試點,以便推開。政府可以投資建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相信也可以投入一定資金用于拆廠建綠、拆危建綠,這也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 是本世紀增加市中心集中綠地的最后一次機遇。從宏觀上看這也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一種手段,是都市中心的“退耕還林”。它所換得的生態環境效益是經濟效益不能替代的。
對那些由于財力,一時不能拆廠建綠的,應該從規劃上把這些廠、校劃為城市綠化儲備用地,以實現舊城改造的科學規劃。
4.重新著手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修編,為城市的科學合理容量和綠地的分布打下基礎。逐步做到規劃建綠、科學建綠、按需建綠,以達到城市中心區內建設用地和綠地相間相融,形成城市風貌韻律與節奏的變化格局。(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園林局副局長)
□相關鏈接
石家莊市政府召開的2003年全市園林綠化工作會議強調,石家莊市新一輪城市建設給園林綠化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要抓住這一機遇,經過一年的努力,力爭使全市的綠化面積達到4475公頃,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27. 8 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6.78平方米,年終達到或超過省級園林城市綠化標準,從而使省會跨入省級園林城市行列。
《沈陽城市綠化條例》從新年第一天起正式頒布實施,這部地方性法規明確了城市綠化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的多渠道投資原則。同時對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造以及新建、擴建、改建的城市道路綠地面積作出了嚴格的規定。此外,還明確提出了城市綠地規劃綠線的概念,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整綠地規劃綠線。
嘉興市自去年底開始實施“萬頃綠化造林”工程,提出了實現“房在綠中、城在林中”的新目標,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市新增綠化面積1.2萬畝,其中發展經濟林、防護林等7193畝。
衡水拿出100萬重獎種樹人,鼓勵承包綠化荒地者。日前100萬元人民幣全部發放給利用空閑地、新開地、國道旁、河渠邊等進行植樹的農民,截至目前已經植樹10萬畝,植樹500多萬株。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