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生態風險 房地產商大倒古樹名木
admin
2003-04-2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古樹名木地下交易給城市和農村帶來雙重生態風險 香樟別墅”、“綠蔭豪門”、“紫薇田園”、“丹桂佳苑”……這些十分好聽的城市房地產群有一個共同的賣點,那就是住宅
古樹名木地下交易給城市和農村帶來雙重生態風險
香樟別墅”、“綠蔭豪門”、“紫薇田園”、“丹桂佳苑”……這些十分好聽的城市房地產群有一個共同的賣點,那就是住宅區內都有一個“立體生態系統”,有眾多的古樹名木。
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非法采挖、倒賣古樹的歪風正在一些地區愈演愈烈,古樹名木地下交易正給城市和農村帶來雙重的生態風險。
古樹名木紛紛進城
3月底,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一些農民將大量野生樹種被盜挖后的慘狀拍成照片,向森林公安舉報,廬山森林公安分局據此連續截獲數批非法運往外省的野生樟樹、桂花樹,數量達149株。
廬山區森林公安分局調查的情況證明,九江近郊和廬山周邊過去隨處可見的野生桂花樹現在已經很難找到,生長期在20年以上的桂花樹已經基本絕跡。這些名木古樹大多流向了沿海地區以及內地大城市,房地產商是大買家。
價格高利潤驚人
據南昌一位房地產商透露,現在房地產“炒環境、找賣點”,除了水,就是樹,也就是現在流行的所謂“立體生態”。這些樹不能是一般的樹,必須是小區內的“亮點”,“要大而且名貴。”他意味深長地說:“這些生長期很長的古樹名木短時間內很難人工培育,正規的苗圃內當然難找到。”
記者暗訪時詢問了多位非法倒賣古樹名木的商販后了解到,一株胸徑15公分以上的樟樹,從九江農村收購僅需數十元至一百元,而在大城市以及沿海發達地區最高可賣到兩千元;一株上百年的桂花樹高達數萬元至十余萬元;一棵胸徑50公分的羅漢松在江西收購僅需1萬至2萬元,倒手到沿海地區就是10萬元,而且“有多少可以賣多少”。
死亡率高達70%
據了解,某省會城市引進大樹、古樹、珍稀樹種數以萬計,但移植大樹的死亡率超過70%。為什么“進城”大樹死亡率高?林業專家告誡說,成年大樹,尤其是古樹的可塑性較低,一旦移植,對環境的不適應,2至3年內處于假活狀態,即使3至5年確定成活,也大多在幾年,十幾年內變成缺乏生機的老樹。
建生態城市欲速不達
古樹名木在盜挖、倒賣、移植過程中的高死亡率帶來的是嚴重的生態后果。中國林業科學院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劉世榮認為,一棵大樹本身就是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移走了會破壞它原生地的生態環境,而到新的地方重新形成自身生態環境,也需要漫長的時間。“建設生態城市要尊重科學規律,欲速則不達。真正使城市變成生態型的園林或森林城市,對于我國不少城市而言沒有10年20年的時間投入是不可能的。”
新聞鏈接
依法應予保護的野生植物
依法應予保護的植物有:國家一、二、三級保護野生植物;省級保護野生植物;原生百年以上的植物;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植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禁止采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第十八條規定“禁止出售、收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