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城市的歷史文化印痕
admin
2003-03-3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城市,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是歷代思想、政治、文化、藝術以及世世代代市民生活形態的積淀。很難想象,一座失去了歷史文化印痕,失去了承載歷史文化基因的街道、建筑、文物、古跡
城市,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是歷代思想、政治、文化、藝術以及世世代代市民生活形態的積淀。很難想象,一座失去了歷史文化印痕,失去了承載歷史文化基因的街道、建筑、文物、古跡的城市能有多大魅力。燦爛悠久城市文化遺產,不僅是市民的精神家園和集體記憶,也構成我們今天生活的重要背景;不僅能強化人們的鄉土意識和愛國情感,也是現代文明的寶貴源泉。
保護舊城是國際社會的共識。瑞士人認為,輕易拆除舊建筑,就是丟掉歷史。他們的蘇黎世完整保留了中世紀時期的各種建筑;法國人認為,保護城市歷史文化的連續性,不僅要保護文物建筑,還要保護成片的歷史地段、舊城的歷史格局和歷史風貌。為保存舊城,巴黎花了30年時間建了5座衛星城;英國人認為,古建筑不是經濟增長的累贅,而是城市繁榮的基礎,破壞人們熟悉的古老建筑,會造成社區的失衡,需要付出破壞性的代價。如今,倫敦所有最繁華、最有吸引力、人們最愿意居住、工作和參觀的地方,正是那些歷史環境保持完整的地方;日本人認為,保護生態環境,只影響人的肌體,保護歷史環境,卻涉及人的心靈。他們在舊城保護方面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城,或是歷代王朝的都城,或是自古繁華的商貿中心,或是中外交流的港埠,或是巍巍的軍事重鎮,或是別具民族風情的都邑,或是近代史上的革命圣地。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城市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城市基礎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如何保留、保護那些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精華,是個嚴峻的問題。
由于不懂“歷史文化印痕”的價值,不重視新區建設對舊城的疏解,包括歷史文化名城在內的我國一些城市,出現了摧殘舊城的短見行為:橫貫東西南北的現代化大道,破壞了古老城市的文化格局和歷史風貌;群起的高層建筑取代了鐘樓、鼓樓、城樓、古塔等歷史名城的標志性景觀;層層環路,把舊城窒息在盆地中;一座座古城樓、古城門的拆除,除掉了作為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精髓的“中軸線”;一片片具有傳統風貌、積淀豐富歷史人文信息的歷史街區被夷為平地;一批批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城市文物被摧毀;一個個古跡周圍的歷史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一轟而起,相互攀比,盲目“克隆”,使不少城市喪失了自己的傳統特色,千城一面,標識相同、風格一樣的高樓、廣場和立交橋,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一些地方,以舊城區、歷史街區、傳統民居和其他文物古跡為標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蕩然無存。老外的評論一針見血:“這不是你們中國!”海外媒體尖銳批評說:“強暴舊城是中國當代城市建設中最大的敗筆,是中國當代城市建設中最短見的行為!”
當然,我們也有“理由”: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改善城市交通、建設現代化城市等等。但舊城改造不等于大拆大建,不等于排斥歷史文化遺產,城市現代化也不等于高樓大廈、都市廣場和立交。相反,城市現代化離不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寬容和尊重。即使從經濟角度來看,摧殘舊城也是得不償失的。
生態環境的破壞或許還能彌補,歷史環境和城市文化遺產一旦破壞,就不能復得,損失無法估量。希望我們的城市決策者們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后代子孫負責的態度,正確處理現代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千萬不要急功近利,被長官意志、政績觀念、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甚至開發商所左右。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