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空間的人性化研究
admin
2003-03-27
來源:景觀中國網
道路是形成城市開放空間的骨架,從城市空間營造的角度來講,它不僅將建筑群體聯系起來,而且與建筑內部滲透融合,起著聯系城市景觀的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的出
道路是形成城市開放空間的骨架,從城市空間營造的角度來講,它不僅將建筑群體聯系起來,而且與建筑內部滲透融合,起著聯系城市景觀的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的出現,環境急劇惡化,交通的堵塞和廢氣污染使人們在城市之間活動的自由度、愉悅感和安全感消亡殆盡,人們不得不向人性回歸。因此步行街空間系統化、綜合化、多樣化、人性化已成為城市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其中關于城市環境的人性意義如場所體驗、情感溝通、信息交流等方面需求的滿足也是人性化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
步行街空間的理論與實踐“步行街是城市開放空間的一個特殊分支,它從屬于城市的人行步道系統,是現代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濃縮了城市歷史文化背景的場所,它的設計理念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處于不斷的改變平衡中。按照其使用性質步行街可分為城市商業步行街和城市游覽步行街;根據其不同功能和環境要求可分為封閉式、半封閉式、轉運式和步道拓寬式;按照人車關系及建筑形式又可分為純步行街、準步行街、空中步行街、地下步行街、室內步行街等。
在歐洲,很早就有了建立城市步行街的意識。德國埃森市的林貝克林蔭大道在1922年封閉交通,1930年建成林蔭步行街,是現代步行街的雛形。在二戰后埃森市又建造了凱特維格街,這條步行街將機動車交通和步行交通當做一個整體來考慮。在美國第一個城市步行街出現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這條街只允許少量機動車輛通行,彎曲的蛇行道既賦予了街道的動態,又限制了時速。北美,由于氣候的影響,許多室內步行街也相繼出現。20世紀80年代北美城市更新計劃的特點就是建立室內外空間、公共與私有空間相結合以及允許部分車輛通行的步行街區。在室外步行街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室內購物街在歐洲和北美也有所發展。如斯圖加特在1974至1978年建造了卡爾威室內步行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現代室內步行街。與此同時,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空中步行街和地下步行街也使城市更加多層次化。香港的連續2公里長的空中步行道將中環和金鐘地區連在一起等,這些都是成功的范例。
人性化步行街空間的特性“以人為本”是城市公共空間的最基本準則,從人的角度來看,人的行為模式、視覺感受、空間心理感受是設計的關鍵。人性化步行街的特征具體有四點:
〈1〉安全性安全是人行為的基本要求。步行街空間的安全性主要是要保證人的安全和活動的自動度,不受汽車、噪聲和其他公害的干擾。我們可以根據以人為本的原則按照車輛管理方式的不同將步行街分為完全步行街、半步行街和公交步行街。
〈2〉觀賞性成功的景觀會使空間結合更具有個性特點。一個好的步行街環境除了自身要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觀環境和由歷史因素沉積的文化內涵,還要有對這些環境因素進行提煉、升華和再創造,以建立景觀的獨特性和可識別性。一般來說步行街的景觀是由兩旁的立面和地面組合而成的。
其要素有鋪地、標志性建筑(如雕塑噴泉)、建筑立面、櫥窗、廣告店招、游樂設施、街道設施、街道小品、街道照明、植物配置和特殊活動空間(比如街頭獻藝等)組成。
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要素進行空間組織,既利用地形地貌建筑輪廊營造出豐富的天際線,又利用小品營造出親切宜人的小環境,從而提高步行街的整體空間環境和文化品質。南京的夫子廟步行街的建設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適用性一個好的步行街應該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群各種活動的要求。人的活動是動態而連續的,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屬性。許多心理行為現象比如自我保護、邊界效應、炫耀心理、人看人的天性都會影響到人的行為活動。因此我們必須相應提供宜人的街道尺度、合理的步行路線、良好的路面條件和舒適的街道家具。
比如說楊·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中曾指出對大多數人而言在日常情況下400m~500m的步行距離是可以接受的,超出便不易被人接受。這就要求設計者必須在“就近原則”和“趣味路線”之間尋求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4〉平等性行為保障不僅僅要保障大眾行為,同時也要保障群體行為。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根據特殊群體的特征行為要求進行與之相適應的設計,如老年人、兒童、少數民族、孕婦、殘疾人等等。基于“所有人的利用度”,美國提出了“通用設計”的概念,它強調經過精心設計考慮過的設計不僅應滿足特殊群體的需求,同時也能為所有其他人使用。比如像道牙坡這類設施不光符合輪椅的需求,對那些推嬰兒車、購物車、拉行李箱的人也極為方便。
人性化步行街空間的設計原則根據人在步行街空間中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征,在實踐中我們應主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空間環境是一個由多種元素結合的有機整體,這種整體性成為我們品評步行街空間品質的一個重要標準。表現在形體時空的整體性、空間結構的秩序性、人的活動的整體性上。要創造完整而有序的整體空間必須先同整個“視覺環境場”發生關系,建立秩序。“視覺環境場”是指具體的可視可感的、先于要設計的形象而現實已存在的形體環境背景,包括實體、空間、地面、道路、綠化、小品甚至人的因素。
〈2〉地域性地域性是城市景觀在一定自然歷史環境中形成的一系列特征。不同的城市和地段都有其自身的歷史特點。因此有意義的步行街都應植根于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背景。這是對所處的特定地區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的合理回應。通過傳承每個步行街所獨有的歷史文脈,增加場所意義,同時又因地制宜的同當地新情況、新材料、新技術結合起來,才能使之更有生機活力,更有發展。
〈3〉開放性步行街是整個城市開放空間系統中的一部分。它的開放性確立了步行空間活動的框架,將環境中各種活動及節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綜合的有機體。步行街特定地段的空間形式、要素布局和形象特征會吸引特定的功能、用途和活動,我們在設計時須給予使用者更多對環境的掌握力,擴展人們對新事物的接納能力,強化環境感受,在充分考慮到人的環境行為特點的基礎上去創造滿足人行為基本要求的空間環境和相關設施。
人性化步行街空間的設計方法針對以上多角度對步行街空間的人性化做出的研究,現對步行街空間的人性化設計方法進行理性和感性雙重的思考:
〈1〉界面與節點連續而明確的景觀是步行街及至整個城市景觀具有可識別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利因素。這種連續性和明確性體現在街道兩側建筑的高度、立面的風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廣告店招的位置式樣等方面。如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針對不同區段不同情況,對新建筑制定了一系列綱要,或要求做成騎樓設計,表面為天然材料,或要求形式活躍,材料色彩均不限。
好的景觀在統一界面的同時也需要在步行街交叉點或匯集處設計一些節點。節點可以是廣場,也可以是某一標志物或一有特色的構筑物。它們的位置應該恰當,特色應該鮮明。
〈2〉安全與安定安全是人的本能要求。我們可以根據車輛管理方式不同將步行街分為三種步行區:1.完全步行街:步行街中人和車完全分離,禁止車輛進入。常見于對“歷史性散步道路”和現代城市的購物街。通常對車輛采取“平面分離”和“垂直分離”兩種方式。
2.半步行街:在人車共存的情況下對車輛進行一定限制,對步行者予以先行權,以達到即分又合的目的。可以通過速度、時間、通行方向、路線、線形等多方面對車輛進行限定。
3.公共步行街:禁止普通車輛經過,只允許公交車經過,屬于限制通行量的類型。這樣有利于行人的方便和客運交通。
〈3〉設施與小品步行街的環境設施和建筑小品體量雖不大,但是提高步行街景觀質量的媒體,同時也使街道空間充滿活力。因此我們在設計時要注意符合人的心理行為要求和尺度要求,使其布置和設計具有科學性。具體可分為:1.安全性設計如人形道、天橋、地下道、交通標識、路燈、紅綠燈、欄桿、護柱、無障礙設施等。要注意這些設備不僅僅具有防止事故的作用,還有添景的作用,因而要綜合考慮它們的形態、位置、色彩、體積等。
2.便利性設施如候車廳、地鐵出入門、販賣廳、售票廳、郵筒、座椅、照明、飲水器等設施。作為休息設施的椅子等與其他設備相結合,其形態變化的自由度較大。而衛生設備如垃圾箱、廁所等設施既有滿足步行者生理需求,又有保護步行環境衛生的作用,是極為必要的設施。
3.美觀性設施如街道綠化、花壇、水池、噴泉、雕塑、廣告牌、霓虹燈、道路鋪裝。它們具有公共空間中展現藝術構思、文化理念和信息以及美化環境方面的作用。花壇、水池等大多可和座椅結合,既清潔美觀,又提高了“供坐能力”。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研究,可以看出步行街是城市公共屬性的重要象征,城市步行街的表現力是由人來推動的,設計者只有圍繞“人”的因素來對步行街空間精心設計,街道才能真正回歸成“步行者的天堂”。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