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水思路轉變談思想方法更新
admin
2003-03-18
來源:景觀中國網
建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水利事業發展的客觀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水資源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湖南省乃至全國水資源
建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水利事業發展的客觀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水資源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湖南省乃至全國水資源短缺日益加劇,水污染日趨嚴重,防汛抗旱整體能力還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度汛安全仍然是心腹之患。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和防汛抗災能力,對全省 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對于這些客觀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如果我們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缺乏應有的敏銳力,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及時轉變治水思路,不能用現代化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來解決面臨的問題,逐步實現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而僅僅是按照原來的辦法,從主觀愿望出發來分析、思考和處理面臨的問題,就必然會喪失良機,影響事業的發展,給全省水利事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水利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每一項決定的實施、每一個工程的建設都必然會牽涉到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各行各業,各市、州、縣之間也必然會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同時,也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環境、生態等方面的問題。這些關系和問題有些是相統一的,有些是相互關聯的,有些甚至是矛盾的。要解決這樣的復雜問題,就必須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廣開言路、廣納善策,并在多個方案中反復論證挑選出一條最有利于人民、最有利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有利于長治久安的思路,這樣才能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全社會的持續發展。反之,如果脫離了廣開言路、反復論證的思想方法,就必然會導致水利事業的反復和挫折。以洞庭湖治理為例,多年來,我們采取“深挖泥、高筑堤、強排澇” 的辦法治理洞庭湖,起到了抵御洪水的作用,效益是顯著的,這是對付現有泥沙的有效辦法,但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卻忽視了長江以及湖南省內“四水”上游的水土保持問題,致使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據統計,長江和“四水”每年有近1億立方米的泥沙淤積洞庭湖。洞庭湖湖洲面積以每年6萬畝的速度增加,并生蘆葦,阻礙洪水渲泄,抬高洪水位。這樣不將上下游的治理協同考慮,而只是孤立的加高堤垸,就必然導致了洞庭湖“越加越險、越險越加、治不勝治”的惡性循環,導致“ 小流量,高水位”的不利局面,又不得不回過頭來加大湖區的疏浚力度,加強上游的水土保持。因此,要實現洞庭湖的長治久安,必須要更新治水思路,將各方面的因素一起考慮,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再造山川秀美,逐步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這才是標本兼治之道。
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周恩來總理于建國初期就明確提出洞庭湖治理要按照“以泄為主、蓄泄并籌、南北兼顧、江湖兩利”的原則進行。這一原則的提出,為有效解決洞庭湖長期遭滅頂之災提出了明確的思路,但這個思路的實施,還要靠我們艱苦的努力。
我們轉變治水思路就其引起水利事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而言,是一場新的革命。這樣一場革命,是廣大干部群眾長期實踐、不斷創新而開創的事業,也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作者系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