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塑造—專家定制成都名片
admin
2003-03-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2月24日,北京專家組一行5人蒞蓉,同成都專家組一起,參加“城市品牌塑造”。至此,成都市規模宏大的“城市品牌塑造”活動就此正式拉開序幕。
城市品牌,是寶貴的文化和經濟
2月24日,北京專家組一行5人蒞蓉,同成都專家組一起,參加“城市品牌塑造”。至此,成都市規模宏大的“城市品牌塑造”活動就此正式拉開序幕。
城市品牌,是寶貴的文化和經濟資源。今年,成都市將全方位開展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品牌塑造的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城市品牌塑造、城市營銷戰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組織、召開各界專家咨詢會和座談會,“走出去”到東部沿海城市和副省級城市學習考察,充分挖掘和整合資源,提煉出成都的特色和亮點。來自北京的專家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成勛、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教授祝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維新、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生態系教授黃潤華、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博士王暉。成都專家組成員有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博士邵昱,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張劍渝,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左仁淑,西南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葉紅。截至昨日,各路專家聽取了成都市相關部委的情況介紹。10天時間里,專家們參加了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參觀金沙遺址、古蜀船棺、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國際會展中心等,并到科研機構、文明社區、民營企業開展調研。回顧成都10日,是行色匆匆的10天、是腦力激蕩的10天,是漸入佳境的10天。
昨日,記者專訪5位北京專家,請他們對成都10天行進行綜述,詳解城市品牌進程。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生態系教授黃潤華
休閑氛圍具有特色
黃潤華稱,自己過去來過成都,但已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了。前后10余年,再游成都,發現變化很大,府南河變得似一江春水環城映綠。但作為環境生態研究專家,黃潤華毫不客氣地指出:“成都市的城市建設尤其是府南河沿岸的改造仍有欠缺之處。”黃潤華說,府南河地表水看上去仍不夠清澈,兩岸的景觀沒有特色。最不該的是沒有為河岸預留足夠的空間,兩岸高樓聳立,有點像北京的胡同,顯得壓抑、沒有靈氣。
黃教授同時指出,要將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大城市的品牌形象“一言以蔽之”可謂“難于上青天”,針對成都,短短數日幾經篩選、討論,甚至出現激烈交鋒,已有30多種提案。相對而言,黃認為成都的休閑氛圍具有特色,而“天府”之稱是厚重歷史傳承下來的,有其特殊的歷史價值。記者簡文敏實習生鄭江
中國人大商學院經濟學博士王暉
“天府”美譽不可棄
作為北京專家團最年輕的專家,王暉在幾天來的調研中始終拿著他厚厚的筆記本仔細地記下見聞、觀感甚至每一位發言者的每一句話。昨日的采訪中,王暉讓記者參觀了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只見里面詳細地收錄了包括成都媒體報道、專家發言、政府部門報告等各種資料。王暉謙遜地道出原由:“作為一個外來者,多聽本土的聲音,非常必要。”王暉提出,對城市品牌的定位不一定非得叫“某某之都”,完全可以破除這種思維框架,比如,可以根據“天府”這個歷史流傳下來的美譽的基礎上,增加體現時代取向的新稱謂與之結合起來。
有了主要的品牌之后,也不排除再打造其他反映某些側面的小品牌。打造品牌的時候,是一個長期的以一貫之的過程,不論媒體還是社會,都不能一哄而上,這該是一個細水長流的浩大工程。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著名發展戰略研究專家李成勛
可惜“休閑之都”被搶注
李成勛認為,打造成都城市品牌,李成勛坦承有“三難”。首先,成都是一座多元化的城市,面對豐富多彩的城市亮點,在選擇城市品牌的時候難免會顧此失彼。二難:成都就“城市品牌”進行探討已經有一段時間,各界人士對此都有深刻思考,從不同的視角和感受提出自己的觀點,存在思維定式。三難:成都雖然是有影響力的大城市,但放到全國的范圍上思考,同類的大城市很多,因此成都的城市品牌定位必須考慮是否與其他城市有交叉。比如“西部商都”就可能與蘭州、西安等地雷同,“休閑之都”又已被杭州“搶注”。
李成勛介紹,在10天的考察討論中一些問題已突現出來,如“熊貓故鄉”、“熊貓之都”,但不贊成者居多。“休閑之都”、“美食之都”,也遭到相當一部分人的反對。品牌確定后,還應注意擴散、強化、充實、提升。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維新
府南河兩岸高樓是敗筆
研究城市的劉維新教授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看“城市品牌”,他認為城市品牌要和城市的特色相結合。成都雖然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城市建設與規劃沒有體現歷史文化的特色,缺乏個性!
劉維新指出,城市內能擁有流動的地表水系是一種福分,甚至可以說是上天的眷顧。一條河流是城市的動脈、靈感、生機。從這個意義上說,成都的府南河改造的確造福一方百姓,但兩岸如果不是高樓林立,擋住開闊的視野,將是一條靈動、鮮活的河。尤其是府南河沿岸的高樓也沒有特色,這是規劃方面的敗筆。劉維新強調,城市改造關鍵在于“三氣”,即“人氣”、“文氣”和“生氣”,不能因改而將原來人氣極旺的地方的“改死”;文氣是要體現歷史文化,有了人氣和文氣才能有生氣,也才會有商機。因此,在城市建設上,不能把所有的馬路都改成交通要道,商貿中心也不能全是大馬路,因為沒有生氣,商機也無從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教授祝誠
成都人生活態度“雅”
祝誠介紹,城市處于區域經濟的中心,但在城市內卻少有人論及地區經濟。品牌作為商品企業較早,但是與城市的概念相連卻剛剛開始。目前尚無城市品牌的專家。通過本次成都品牌的打造,四川省可能成為城市品牌研究學科的國內中心。
祝誠說,塑造品牌是為了某種目的,城市品牌的目的即提升知名度,富有經濟政治意義。打造城市品牌如果僅僅以響亮的名字炒作是沒有生命力的,而應該是一個科學研究的過程而非單純的商業包裝。將當代實際和古老的歷史放在一起,使形象有了科學依據。
成都在文化方面是可塑,尋找品牌可以從尋找“文脈”開始,一是李冰開鑿都江堰、二是文翁辦學。石室學校。校址幾千年不變,簡直是奇跡,但正是這種開放式辦學,讓成都平原與中原主流文化差距日漸縮小,直到文明程度可與京師相比。兩支文脈,水利的灌溉滿足了居民物質方面的基本要求,衣食無憂、文明進步也許正是今天的成都人的文化心態、氛圍的根源。祝誠羨慕地說,成都人熱愛生活、心態平和,不狂躁,講求生活質量和情趣,富有包容性,一言以蔽之生活態度很“雅”。
祝誠建議,成都要以這種平和、從容的氣質去感染、包容市場經濟下浮躁的心態。“休閑”不該單純地理解為貶義的不思進取,休閑作為一個城市品牌應該是一種產業,休閑不是生活方式,而是成都憑借它吸引世界的一張“王牌”。根據文脈來梳理城市品牌形象,找出形成今天的成都的載體,再用生動簡練的詞來表現即可。
祝誠透露,目前專家們已從近30個選題中提煉出旅游、美食、商貿、蜀漢、高科技、休閑等6個主題作為最后“目標群”。
記者手記 成都打什么名片
現代城市營銷,除了基礎設施等硬指標外,還要有配套的軟指標。城市品牌的塑造即是其集中體現。城市品牌是以高度凝練的形式,對城市自然資源和人文創造精華的集中體現。連日來,關于成都市的城市品牌是什么,鮮明的城市名片在哪里的話題在各界引起廣泛關注。
成都是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三中心、兩樞紐”,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2001年全市GDP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四,發展速度令人矚目。給國內外的受眾一個明確、清晰的整體印象,就必須以城市營銷戰略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挖掘資源和整合資源,從中提煉出城市的靈魂,打造符合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特大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的城市形象,已成為當務之急。成都取一個人們一聽便能記住,并能在世界也叫得響的代名詞,是城市品牌塑造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城市品牌塑造”這一新理念,似一場春雨“潤物細無聲”,逐步深入城市建設者們的心中,并進入從抽象變具象的漸進過程。
有關部門正積極籌備一系列有關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品牌塑造的調查研究活動。擬召開新聞媒體、大專院校、經濟領域、文化戰線等多方面的專家咨詢會、座談會;走出去,到東部沿海城市、副省級城市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引進來,看外界怎樣以不同的視角品評成都。以此全面了解外界、成都各階層對成都的認識和看法,對成都城市形象塑造的建議,博眾家之長,準確找出城市的定位,最后以高度凝練的幾個字,為成都“定妝”。對此,我們將繼續關注。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