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小城鎮建設不能貪大求洋
admin
2003-03-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新華網濟南3月2日電(記者 宋振遠 劉健) 當前,基層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出現一種不良傾向,一些地方不顧小城鎮發展的自身規律,在小城鎮建設中貪大求洋,提出類似“20年規劃不落后”等
新華網濟南3月2日電(記者 宋振遠 劉健) 當前,基層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出現一種不良傾向,一些地方不顧小城鎮發展的自身規律,在小城鎮建設中貪大求洋,提出類似“20年規劃不落后”等口號,大面積圈地賣地,建設“高標準”的大道、廣場、高樓和步行街。這種做法與擴大就業為首要目標的小城鎮戰略相違背,必須認真糾正。
安徽省六安市葉集鎮搞了個占地100多畝的廣場,號稱“皖西最大的廣場”。但在當地領導夸耀“小城鎮建設力度大”的背后,是捉襟見肘的鎮財政和沒得到足額補償的失地農戶的憤怒。
陜西省長安縣一個建制鎮規模僅3平方公里,但已有兩個廣場。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鎮還計劃在兩年內籌資1000萬元,建設一個面積1萬平方米的街心廣場和4座街心花園,栽植2000平方米草坪,修建4處音樂噴泉和1處大型城市雕塑。
貪大求洋,盲目攀比,這股小城鎮建設中的不良風氣,提醒人們重新解讀城鎮化的真正含義。我國城鎮化現階段的優先目標不是把城鎮建設得豪華漂亮,而是最大限度地擴大就業。種種跡象表明,在許多基層領導干部腦子里,一提城鎮化,首先想到是搞幾個標志性建筑和形象工程,根子是受追求“短期政績”的心理驅使。這種虛幻的繁榮,背后往往是巨額債務,上一屆留給下一屆,最終要轉嫁到企業和城鎮居民身上。
“經營城市”是城鎮建設的新理念,但一些城鎮政府卻借“經營城市”亂批亂占農民的土地,甚至提出將賣地作為政府的“第二財政”,陷入賣地——開發——再賣地的怪圈,引發大量征地糾紛。
小城鎮擴大的支撐力是產業增長和提升,興業才能強鎮。浙江溫州、山東臨沂等地眾多小城鎮崛起,關鍵是發展成本低,實現了人口集聚。實踐一再證明,忽視產業“支撐力”的提高,熱衷搞形象工程,到頭來只能使“新城”變“空城”。
既使在發達國家,人口在20萬以下的小城市和小城鎮,也很少看到大馬路、大廣場、大花園。城鎮化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不能追求躍進式巨變,要按客觀規律搞好中長期規劃,分類、分階段發展。必須看到,我國仍有近9億農民,小城鎮本來門檻低,容易把工業、流通業同現代農業連結起來,便于農民遷入。如果小城鎮也模仿大城市的做法,搞花園式城市,只會人為抬高城鎮“門檻”,大批農村勞動力難以轉移,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談。(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