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士呼吁:留住北京四合院
admin
2003-02-27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不久前,一個名為《留住四合院——北京之魂》的圖片展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拉開序幕,一位有著中國血統的法國女士在呼喊:“救救北京胡同,救救四合院”。
這位女士名叫華
不久前,一個名為《留住四合院——北京之魂》的圖片展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拉開序幕,一位有著中國血統的法國女士在呼喊:“救救北京胡同,救救四合院”。
這位女士名叫華新民,生于北京,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法國人。祖父華南圭曾是北京現代化市政建設的先行者,父親華攬洪曾任北京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華新民女士少年時代一直生活在北京的四合院中,20多歲去了法國,90年代回到北京,也許是家庭環境的熏陶使她對房子有一種特殊情感,當看到很多地方拆除古舊房屋、胡同,讓她感到非常心痛。基于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和對老北京的眷戀,她開始為保護四合院而艱辛的工作。華新民認為“留住四合院”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些年,人們不斷的從老胡同搬入新居,而當我們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沐浴陽光的時候,突然發覺好像失去了些什么。
“云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臺百萬家”,這百萬家指的就是今天所說的四合院。當世界還在為老北京的紫禁城與皇城的整體規劃成為世界建筑規劃史上的經典之作贊嘆、驚奇、自嘆不如的時候,我們的推土機已開進了胡同。
她告訴記者,建筑是一個城市的符號,是城市文化的物化。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也都有代表自己文化的典型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凱旋門、阿拉伯世界的清真寺等等,而老北京的符號非老胡同、四合院莫屬。隨著北京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危舊房改造力度的加大,如今胡同條條拆,高樓幢幢起。
我們還記得,去年有一位瑞典前駐華大使曾大力呼吁保護四合院,否則北京就不是北京了;今天,又有這么一個法國女士,不遺余力的為保護老北京的風貌奔波著。據介紹,這些年,華新民為保護四合院傾注了巨大的精力。她一直關注著北京舊城改造和危舊房拆遷,她給政府寫信,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還經常與學者交流,找老百姓了解情況;并且邀請攝影師走家串戶,對北京的四合院來了個大清點。
這樣的工作沒有任何回報,甚至有時還需要尋求別人的幫助,這份執著究竟從何而來?她說:“我做的就是保護古都北京,完全處于個人的責任、感情與義務。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件事,因為北京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金碧輝煌、巧奪天工的紫禁城依然屹立,但是在京城,沒有了古老院落中的民間文化,也沒有了那中國式的詩境。正如華新民女士所說,中國的民居反映了中國人的智慧,凝聚了民族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一旦失去,將不會再有。我們失去的不只是四合院,而是我們的文化。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