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兩大師同獲梁思成獎
admin
2003-02-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同臺“較量”中外建筑師誰主沉浮
有個“洋”味十足的建筑設計師加盟樓盤的設計和推廣,一直是開發商的“首選”;直到今天,你在各個樓盤項目廣告的“演職人員”名單中,無
同臺“較量”中外建筑師誰主沉浮
有個“洋”味十足的建筑設計師加盟樓盤的設計和推廣,一直是開發商的“首選”;直到今天,你在各個樓盤項目廣告的“演職人員”名單中,無論景觀設計、外立面設計還是建筑設計,都已經鮮見“本土”設計公司了。
伴隨著中國建筑市場的逐步放開,越來越多的外國建筑設計企業準入國內項目,一場不見硝煙卻是火藥味十足的較量已經在設計大師們的圖紙上展開了。
雖然看起來國內的建筑設計企業無論從機制、人才還是設計理念上都沒有足夠的實力與國外同行競爭,但是國外的建筑設計企業面對中國特有的建筑市場,要想將本國的管理經驗與設計理念照搬到中國市場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無論國內公司還是國外企業,要想在國內建筑市場取得立足之地,都要走過一段比較艱難的路程。
在對中國建筑大師、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胡紹學和加拿大寶佳國際建筑師有限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高志分別進行的專訪中,我們更感到了雙方獨踞市場的信心和雄心。
■“富麗奢華”還是“回歸人文”?———中外建筑作品在風格上的差異
胡紹學:
建筑本身作為一件跨越空間與時間的作品,在藝術領域中往往成為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先鋒。全世界藝術領域中的任何一次大的發展與突破都會在建筑作品中最先表現出來,可是建筑又因為地域的不同以及各地方經濟發展速度的不同而在形式、觀念上存在著很大差別。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及獨特文化特色的國家,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在藝術領域的發展中沒有與世界達到同步。
“回歸人文”主義更適合中國的建筑,這也可能是現在的一個趨向。因為以前可以說是“黑色文明”,現在提倡的是“綠色文明”,亦是“回歸自然”。現在無論是規劃還是設計都是以人為本。這也就回歸到建筑的基本“是給人看的,還是給人用的”?
現在國內的設計好像進入了一個誤區,追求“富麗堂皇”和“豪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騰飛的時候比較講究“豪華”,亞洲以日本和香港為代表,美國也有相當豪華的建筑;但是目前國外的趨勢卻恰恰相反———事實上這幾年來,外國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并不講究奢華,講究的是“環境的舒適”。
■“本土作戰”還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中外建筑師在設計理念上的區別
高志:
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曾經說過:希望中國青年在吸取精博文化的同時把這種文化的精神學到。如果說可以讓其他的建筑師把這種精神和技術再現,能達到這種效果,中國的建筑會發展得很好。如果說要真正達到“本土化”,那就得學習外國的“體系”、“標準”、“次序”。我們對于學習建筑專業學生的培養和國外不一樣。首先,外國人做方案都是以模型為主,并且這些模型都是手制的。做完以后擺,擺完以后再改,改完以后再擺。而中國的建筑師會做模型的能有幾個?也沒有接受過專門訓練;其次,做模型的人不一定懂建筑,懂建筑的人不一定會做模型,不做模型就沒有這種思維的方式。從我接觸的建筑師來看,他們在技術和工藝方面都是很棒的。但是由于體制等方面的原因,在開放性、不受約束、表現個人和集體觀念等方面不具備條件,也無法去實現。這也不是他們的問題,這是體系的問題。
我們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已經7年了,我以為有三個問題造成了中外建筑師在設計理念上的區別。第一是體系問題。在世界建筑史上,只要提到建筑大師的作品,都會提到“貝聿銘”三個字,這說明中國人搞建筑是有天分的。我們現在的這套設計體系和國外有很大的差距。建筑設計是集體的勞動,絕對不是個人的勞動,但集體勞動必須要有一個“隊長”。就像“建筑名師”在關鍵時候能為設計帶來獨特的風格一樣。如果認為建筑是個人的勞動,那建筑就搞不上去了,只能是現在的這種水平。
第二是標準。所謂的“好”與“不好”就取決于“標準”問題。建筑設計的標準遠遠多于其他行業的標準,我們自己制定的標準和國外的標準,就圖紙里所提到的信息量而言我們是達不到要求的。另外,國外對建筑設計人員的要求很高,必須會使用“photoshop”、“FoxBASE”等制圖程序,但在國內沒有這樣的要求,只要有一張文憑就可以了。
第三是程序問題。建筑設計和制造業不一樣。不是生產一輛汽車,拿來圖紙,工人照著生產就可以了。在我看來建筑設計是不能提“本土化”的。因為建筑設計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意識,另一個是工程技術。所謂工程技術是不同的主體運用相同的技術做出的結果是一樣的。藝術是主觀上的意識問題,沒有國界,所以做出的結果不可能相同。外國公司建筑設計無法實現“本土化”,只能是與中國的文化求得同步。
■“專業優勢”還是“綜合優勢”?———中外建筑設計企業在機制上的不同
胡紹學:
像我們現在的一些設計體制是不能和國外競爭的。現在國際上的建筑設計公司排在前30名的90%都是專業設計公司,不像國內的建筑設計公司和設計院等都是綜合的,綜合是沒有優勢的。國外的
建筑設計公司,如果攬到一個工程,它會聘請其他專業的設計公司,如景觀設計公司、電器設計公司、室內設計公司、結構設計公司等組合在一起合作,他們的機制是最靈活的。在我們國內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我們全是靠設計院自身的力量,是沒法和國外比的。國際上現在的設計公司絕大部分都是專業的,市場上是非常完善的社會化分工合作。所以現在我們的問題是要做到專業化,提高自身的體制改革。
在國內外合作投標、競標上,在高端建筑設計市場上,外國公司占絕對優勢。現在國內的設計市場用投資份額來形容,假設是100個億,外國公司在國內的建筑市場占30%,現在只是加入WTO后的第一年,經過三年,這種份額將會增加,國內的建筑企業很有可能會被擠垮。像上海的超高樓層、超大酒店都是外國人設計的,但是他們沒有進入中低檔的建筑市場,那是因為賺不了錢。我們給的設計費太少,這也是我們的壁壘,他們不敢進入。但是這種局面不會長久,目前我們還屬于保護階段。三年以后我們的壁壘要打開,所以根本的措施是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高志:
像一些奧運會工程或者大型投標項目,中國公司競爭不過外國公司,關鍵是體制問題。我們現在的這套設計體系和國外的設計體系有很大的差距。中國的設計師在國外留學的時候,一般都比國外的設計師優秀。但回國后為什么就不行了呢?是因為沒有機會、沒有機制讓他脫穎而出。因此最重要的是要讓“體系”與“體制”和國際接軌。
備受建筑界關注的第二屆梁思成建筑獎近日揭曉。經過梁思成建筑獎專家提名委員會提名,專家評審委員會的評選,審定委員會的審定:馬國馨、彭一剛獲得本屆梁思成建筑獎,唐葆亨、程泰寧、胡紹學獲得梁思成建筑提名獎。
據了解,梁思成建筑獎是中國建筑界的最高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中國建筑學會共同授予獲獎者。此獎2000年創立,第一屆梁思成建筑獎曾評出齊康等9名獲獎者。自2001年起,梁思成建筑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評出兩名獲獎者,并設梁思成建筑提名獎2至4名。
獲獎者之一馬國馨大師是本報的老朋友了,他的作品、觀點多次在建筑版塊上展現,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成為事實之后,作為體育建筑專家,馬大師曾向本報記者多次闡述“別讓體育場館成為城市包袱”,觀點犀利、話語風趣是他的特點。
而彭一剛大師早在多年前就是北京建筑專業的學生及建筑師們景仰的對象,他活躍在天津大學,他的嚴謹教學觀念和設計觀念為北京建筑學子們熟悉,提起天津大學建筑系,不能不提彭一剛教授。
兩位大師在得知獲獎的消息之后,分別表達了喜悅的心情,言語中不乏謙遜之態、平實之風。———編者
■首都機場航站樓
馬國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設計大師
主要獲獎作品:毛主席紀念堂、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與亞運村一起)、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等。
馬國馨 心存理想做建筑
■建筑師首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建筑師是一個把技術和藝術相結合進行物質產品創造的職業。建筑師在接到一個工程時,根據他的美學觀、價值觀對這個工程的未來有一個理想,當然這個理想一開始也不見得那么清晰,而是模模糊糊的,隨著設計的進展、思路的不斷條理化而變得越來越清楚,從而最后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想法和構思,也就是物化或形象化的理想。但這個理想是否符合城市環境,是否符合業主要求,是否符合我國技術、經濟、國情,都還要受到各方面的考驗。所以隨著工程的進展,理想主義者的理想中,現實的成分可能會越來越強,最后就變成了一個現實主義者了。
■建筑師還是一個有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其實他最初的理想也不全都是烏托邦,里面也有許多成分。當前我們在這種大創作環境下,影響工程的因素多得很,趕進度、沒有錢、各方面的干涉。因你是在花國家的錢,花業主的錢,是個服務性行業,所以建筑師在許多情況下也很無奈。亞運會工程時,由于種種原因,我們一些自認為很得意的地方被砍掉了,有些材料選用我也很不滿意,但竣工時一位領導同志對我說:“絕大部分都按你們的意圖實現了,你也該滿意了。”我也只好阿Q一下,求得心理上的滿足。我挺愛畫施工圖,尤其是在各工種矛盾都解決之后,能夠靜下心來,把想象中的許多建筑處理的技術細節在圖紙上親手畫出來時,真是一種特殊的享受,當然有些也顯而易見要自己親手畫才放心,要事必躬親。
彭一剛我把設計當消遣
彭一剛天津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設計大師。主要獲獎作品:甲午海戰館、天津大學建筑系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公樓等。
■我屬于“興趣驅動型”
我不能自命清高而無視名利,更沒有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但實事求是地講,驅使我如此投入地去搞建筑創作,主要還是興趣。于光遠先生在一篇短文中提到,他問過一位著名的哲學家:是什么力量使您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邏輯學的研究?回答十分簡單,只有兩個字:“好玩”。我很能理解這位哲學家,因為我們都屬于“興趣驅動型”的。雖然說把設計當做消遣,但在做設計時還是十分投入的,方案構思時不僅苦思冥想,而且連圖紙都親自畫,并且畫得很細。
■做出好的設計需要激情
激情,一股熾烈的激情。這是原動力,只有滿懷激情地投入設計,才有可能把設計做好。才智,建筑學畢竟還是一種藝術,要有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這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環境的影響和熏陶。以我多年教學積累的經驗,培養學生的感覺(feeling)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很像音樂家,如果樂感失敏,必將一事無成。扎實、嫻熟的基本功訓練。無論是古典建筑、現代建筑抑或當代各種時髦的建筑流派,盡管手法有異,但都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構圖技巧,另一種基本功就是表現能力。誠然,電腦可以幫助我們表現,但是最原始的想象,還是要手頭功。從國外一些著名建筑大師所作的一些方案構思草圖來看,雖然僅僅是草草的幾筆,便可以看出其深厚的功力。
■本版資料/《建筑學報》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