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態采訪手記:西部發展不能以環境破壞為代價
admin
2003-02-03
來源:景觀中國網
新華網北京2月3日電 題:西部生態采訪手記
新華社記者 董 峻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廣大西部地區正掀起新的建設高潮。在這一過程中,開發當地優勢資源、興建各
新華網北京2月3日電 題:西部生態采訪手記
新華社記者 董 峻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廣大西部地區正掀起新的建設高潮。在這一過程中,開發當地優勢資源、興建各種大小工程成為建設重點。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能否避免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破壞?保護和開發是不可調和,還是可以相互轉化?不久前,記者進行了一番采訪。
天然草場超載過牧
到目前為止,西部地區資源利用過度現象最明顯的,是對天然草場的超載過牧。
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若爾蓋縣有一片全國最大的高原濕地,著名的若爾蓋大草原也分布于此。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涵養水源的這片濕地,如今面臨著湖泊萎縮、草地沙化的威脅。
當年曾給長征紅軍帶過路的牧民多吉次旦描述幾十年前這里的情景時,像是在講述一個十分久遠的故事。“那時的牛羊沒現在多,夏天時牧草有半人多高,大大小小的‘海子’(高原湖泊)數都數不清。多吉說,“現在,我們放牧要走很遠,有的地方牛羊已經沒有草可吃了。”
據當地統計,1980年對若爾蓋草地進行資源調查時,草原沙化面積僅7.25萬畝,1995年達到38.4萬畝。2001年則發展到70萬畝。沙化面積還以每年11.8%的速度遞增。沙化的土地導致沙塵暴發生頻率增高,并有南下趨勢。
從若爾蓋縣向北翻越熱爾山進入甘肅的甘南州后,是若爾蓋大濕地的北部,也是甘肅最大的天然草場——甘南牧區。黃河自青海發源后進入甘肅,流經若爾蓋縣和甘南州的瑪曲縣又自東向西折回青海。因此,這一帶被叫作“黃河第一灣”,素有黃河“蓄水池”之稱,是母親河水量的重要補充地。
甘南州的碌曲縣,是一個純牧業縣。由于超載過牧,草場退化、沙化和鹽漬化的“三化”現象持續擴展,草地植被群落結構已發生明顯變化,優良牧草比例由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70%下降到50%,天然草地生物總量降低了15%。草地生態環境的惡化,也導致生物圈的平衡性受到威脅,野生動物種群大量消失,生物多樣性破壞。
“竭澤而漁”的生產方式最終又影響到人們自身。據這個縣農林局局長梁國平介紹,飼草來源匱乏使牲畜補飼水平只能滿足正常年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牲畜夏飽、秋肥、冬瘦、春死的現象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大災之年牲畜損死尤為嚴重。”梁國平說。
事實上,對草場資源的過度利用,并不是唯一導致這一區域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當地普遍財政吃緊,在目前的生產力條件下靠牧業發展潛力不大,一些地方領導把眼光投向開采礦產上。殊不知采礦盡管有“立竿見影”之效,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尤甚。
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幾乎所有大的天然草場都不同程度存在沙化現象——
在新疆,塔克拉瑪干和庫姆塔格兩大沙漠在綠色消失之處開始合攏;在內蒙古,二十世紀下半葉科爾沁的三次大墾荒造就了506萬公頃的科爾沁沙地;“萬里黃河第一縣”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由于牧草稀少,每年冬季全縣四成以上牧戶被迫棄家出走,出現了“乞牧”現象……
最新的統計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目前全國草地退化速度加劇,平均每年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16.7%的國土已被風蝕沙化。
在保護中求得共存互贏
實施西部大開發,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如果有悖于此,長遠利益將無法保證。西部地區許多干部群眾都已認識到這一點。
四川涼山州的美姑縣是個位于大涼山腹地、98%是彝族人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老范講了一個例子:由于缺少辦公經費,干部們極少下鄉,縣里領導出差到外地,車子要加汽油都得自己先掏腰包,等財政上有錢時再補回來。
但是這個地方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當地干部群眾也并非不想使資源變現。據老范介紹,美姑境內有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區域是大熊貓和其它珍稀動物的樂園。但他們并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經濟開發。“如果沒有成熟的條件,那就寧可先擱在那里而不要被破壞。”老范這樣解釋縣里的思路。
以前,他們也有過沉重的教訓。美姑這些年的氣候變化非常明顯:20多年前,從縣城向外望去滿眼還都是郁郁蔥蔥的,一年到頭雨水豐沛。現在冬天雪少了,夏天也熱起來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森林的過度砍伐。
沿美姑河的公路有一處標明“竹核溫泉”的地方。據老范回憶,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他到美姑工作時,這里還是一片原始森林和沼澤,有大股熱泉涌出,可煮熟雞蛋。如今不要說森林,連棵大點兒的樹都少見。山是禿的,地是干的。
“大自然是永遠正確的,只有人才會犯錯誤。”他深有體會地說,“尊重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就要尊重和保護大自然經千百萬年深化所創造的一切。”
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認同這種理念。甘肅碌曲縣不久前制定了全省第一部縣級生態保護規劃《碌曲縣草地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及畜牧業發展“十五”計劃和遠景目標規劃》,提出要用五到十年時間從根本上遏制草地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趨勢,逐步恢復草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研究生態經濟學的專家分析說,治理環境必然要同其它經濟發展變化目標爭奪相當有限的財力資源,特別是在西部地區矛盾更加尖銳。客觀形勢迫使我們必須為生態恢復重建尋找投資少、適合國情的獨特途徑。
西部不能永遠生活在貧窮與落后中,但也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求發展,因為那樣的富裕是短暫的。(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