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悲哀 民居建筑風景成“萬國園”
admin
2002-12-10
來源:景觀中國網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無疑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建筑自不例外。而且各國都有代表自己文化的典型建筑。如英國的大本鐘,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中國的天壇,日本的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無疑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建筑自不例外。而且各國都有代表自己文化的典型建筑。如英國的大本鐘,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中國的天壇,日本的木屋等等。
建筑是文化的符號,是凝固的音樂。東西方的文化需要互相比較、滲透和融合,正像西方音樂被中國所接受,而中國的民樂進了維也納金色大廳一樣。
然而,翻開當今鋪天蓋地的樓市廣告,看看那些蠱惑人心的廣告語:什么歐洲經典,什么加拿大風格,竟然還有什么“十分美國”。泱泱大國的首都霎時間變成了“萬國園”。可“萬國園”居然有“十分美國”卻沒有“十分中國”的民居建筑風景,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的改造,開了成功繼承中國傳統民居文化、借鑒西方建筑文化的先河。然而,菊兒胡同比之偌大的北京,它畢竟太小了;菊兒胡同已經改造幾年了,竟然“后繼無人”。
當然,北京住宅欠賬太多,地皮又格外緊張,先蓋一些塔樓、板樓解決居民住房的燃眉之急,本在情理之中;而三合院和四合院的改造又牽涉到建房的得房率和容積率低,改造成本會居高不下,開發商難以承受這也是事實。然而,對于向國際大都市進軍的北京來說,完全應該盡快統籌規劃,為北京百姓找出既能使得房率與容積率高,又經濟適用;既要有鮮明的現代感,又要大膽張揚民族精神,體現京都文化的都市居所。只有如此,北京的樓盤才能有真正的精品,中國的建筑才能得到世界的認可,才能走向世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