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的重大發展和成就
admin
2002-11-14
來源:景觀中國網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城市經濟社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到2001年底,我國有設市城市662個,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城市經濟社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到2001年底,我國有設市城市662個,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41個,50~100萬人口的大城市62個,20~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218個,20萬人口以下的小城市341個;建制鎮18090個。截至2001年底,全國城鎮總人口4.6億人,城鎮化水平37.7%,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區、膠東半島、遼東半島、浙江沿海地區、廈門———福州地區等城市密集區。
城鄉規劃取得重大進展,法制建設不斷完善,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與審批進展順利,加強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小城鎮健康發展。
一、法規體系日漸完善,規劃的宏觀調控作用逐步加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城鄉規劃的法制建設不斷加強,逐步實現了城鄉規劃的法制化、規范化管理,強化了城鄉規劃的法律地位,提升了規劃的宏觀調控能力。
1990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頒布實施。隨后,陸續發布了一系列配套法規和部門規章,如《城市規劃法實施條例》、《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項目選址規劃管理辦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開發區規劃管理辦法》、《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規劃管理辦法》、《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近期建設規劃工作暫行辦法》、《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暫行規定》等。省、自治區、直轄市也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法規,我國的城市規劃法規體系逐步配套完善。
1993年,國務院發布了《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1995年,建設部發布了《建制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1994年,與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頒布了《村鎮規劃標準》。地方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和當地情況制定了一批行政法規和技術標準,小城鎮規劃建設逐步走上了依法辦事的軌道。
城市規劃技術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城市電力規劃規范》、《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等10項標準已頒布實施。
二、規劃的編制與審批工作進展順利為建立完善的規劃體系和有效的調控機制,實現局部與整體的協調、近期與遠期的協調、城市與區域的協調發展,組織編制了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全國城市化與城市發展綱要),并正在逐步完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
建立了城市規劃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規劃審查程序,提高了規劃審查的質量和效率。經過三年的努力,本輪城市總體規劃審查工作基本完成。
1997年,正式開展了全國中小城市總體規劃人口與建設用地規模的核定工作。截至2001年底,累計核定了近200個城市,核減近期城市建設用地約210平方公里、遠期約540平方公里,對引導城市節約利用土地、合理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加大了歷史文化名城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力度歷史文化名城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目前,我國已有10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8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其規劃、保護和管理得到高度重視,大多數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編制基本完成。建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從1997年至2002年,共投入資金1.5億元,補助了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7個歷史街區保護項目。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黟縣西遞村、宏村已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河北秦皇島的山海關區、湖南鳳凰縣已經完成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審查工作。《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制定進展順利。
四、村鎮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的村鎮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2001年底,全國有建制鎮18090個,集鎮23507個,村莊3458852個,全國村鎮總人口9.89億人。2001年,全國村鎮建設投資總額達到3119.7億元,比1989年增長295.9%;人均住宅建筑面積24.59平方米,比1989年增長25.5%;全國村鎮自來水受益人口4.59億人,比1989年增長148%;全國通電村鎮總數299.6萬個,比1989年增長20.5%,所有的建制鎮、97.78%的集鎮、85.44%的村莊通了電;鄉村鋪裝路面道路總長度達到264.1萬公里,比1989年增長234%,農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8.7%。
建設部城鄉規劃司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