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古鎮制訂規劃籌資維修再現原貌
admin
2002-11-12
來源:景觀中國網
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潯古鎮遵循“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具體落實“制訂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等措施,使全鎮歷史文化遺產得到很好保護和修復。現該鎮已成為名聞
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潯古鎮遵循“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具體落實“制訂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等措施,使全鎮歷史文化遺產得到很好保護和修復。現該鎮已成為名聞中外的江南旅游勝地,并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具有近800年鎮史的南潯風貌,主要由小橋、流水和歷史街區、傳統民居等組成。全鎮區以水路為脈絡,外環內繞,歷史街區、傳統民居都臨水而建,故歷史上有“小鎮千家抱水園,南潯商賈舟中市”和“三步一橋,五步一拱”的記載。在人文方面則有“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諺;宋、明、清三朝,南潯進士多達41人,當代的有張靜江、徐一冰、徐遲等。現經維修恢復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已有19處,達13萬平方米,其中尤以明朝建筑百間樓、董氏世德堂、壽俊堂和清朝建筑“江南第一宅”張石銘和“民國奇人”張靜江兩故居最為著名。至于被園林專家稱之為“園林巨構”的小蓮莊、園林式的嘉業堂藏書樓和宜園、適園、穎園等風格各異的古園林,也都恢復到清末民初原貌,并早已對外開放,成為游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的旅游景點。
近百年來,古鎮歷經兵燹及“文革”之傷害,其歷史文化遺產之所以能保護修復得如此完好,固然與古鎮人民的文化素質、文化氛圍及對文物古跡關愛的歷史傳統有關,更與古鎮黨政領導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加大對古鎮維護修復的力度分不開。近5年來,該鎮資金投入即達1億多元。
首先,健全管理機構,編制規劃方案。在加強領導的前提下,明確責任,摸清家底,編制了古鎮保護規劃體系,確定了2平方公里的古鎮保護范圍,然后根據保護等級和各自情況,確定修復方案,落實有效措施。現全鎮擁有國家級保護單位2處,省級2處,市級9處,鎮級20處,已開放景點7處。
其二,突出重點,強化保護維修。面對鎮內古跡多、面廣、量大,而財力、人力有限的實際情況,鎮政府根據“突出重點,保護為主,搶修第一”的方針,首先把小蓮莊、藏書樓、“二張”故居和百間樓部分地段、商會舊址、絲業會館及9座古橋陸續重點維護修得,并對外開放,增加旅游收入;另方面采取民間捐款、拍賣鎮區設施冠名權和有償出讓土地使用權,以及“新區開發增收補老區”等多種籌資辦法集得資金約1億元,為恢復和保護古鎮風貌提供了資金支持。
其三,實行綜合治理。鎮政府花大力氣把占用古鎮傳統民居和園林的13家工廠、學校、醫院陸續遷入新區,面積達3.4萬平方米;另拆除“文革”前后與古鎮風貌不協調的建筑32處;對鎮內河道也進行清淤整治,并修駁岸4000余米……從而再現了古鎮石板路、小橋、流水、寧靜、古樸的江南水鄉情調,召引都市的人們回歸自然。
據悉,古鎮《城鎮總體規劃》亦已出臺,3年內將再籌資3億元,繼續修復古鎮11處文化遺產共80個項目。“挖掘古鎮文化,展示古鎮風貌”的活動,已于9月底開始,已有數萬游客一睹重現的古鎮風采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