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改革“四兩撥千斤” 資金催著項目走
admin
2002-10-28
來源:景觀中國網
菖蒲河公園從拆遷到建成僅百余天,明城墻遺址公園一夜披綠,二環路改造7個月完成,五環、六環部分路段相繼完工,城市鐵路西線開工兩年就全線通車……今年,北京城市道路改造、路網
菖蒲河公園從拆遷到建成僅百余天,明城墻遺址公園一夜披綠,二環路改造7個月完成,五環、六環部分路段相繼完工,城市鐵路西線開工兩年就全線通車……今年,北京城市道路改造、路網加密65公里,新建高速公路128公里,年工程量創下了歷史紀錄。在北京市城市建設令人眩目的變化速度背后,投融資體制改革帶來的“四兩撥千斤”效應日漸顯現。
基礎設施投資 政府僅占二成
北京市去年地方基礎設施投資246億元,其中市政府投資56億元,僅占22.8%;今年市政府安排投資65億元,也只占地方基礎設施總投資的20%左右。其余資金則主要通過調動區縣和企業積極性,廣泛利用銀行貸款、信托資金貸款、企業債券、國外政府貸款、資本證券化及經營城市、盤活存量資產等多種方式進行籌集。
想當年,短短一條復興門至八王墳的地鐵線,施工停停打打,竟然花了8年時間;投資為3000萬元左右的三元立交橋,立項時市長辦公會幾經討論才下決心,主要考慮的還是錢的問題……提起這些因資金短缺而捉襟見肘的往事,北京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沈寶昌啞然失笑。“過去是一根筋,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上全部由政府投資,財力有限建設速度自然就慢,工程總在等資金。如今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因為這幾年北京經濟總量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政府財政收入的盤子更大了,而且由于固定資產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投融資活動的市場化、社會化程度顯著提高,使得政府的管理調控活絡了,建設款項充足了。”
投融資體制改革 資金催著項目走
投融資體制的改革使北京過去是項目開工后資金難到位,現在是資金催著項目走。立項十幾年卻遲遲無法動工的德外危房改造項目,由于西城區政府引入了融資滾動開發機制,建設速度日新月異。今年5月,德外大街通車,從二環路驅車直抵八達嶺。京城北大門從此一路暢通。
最具代表性的是地鐵建設。第一條地鐵是中央政府全額投資,復八線則是地方政府全額投資;而目前在建的地鐵八通線、五號線以及明年將開工的地鐵十號線、四號線、九號線、奧運支線等,均按“政府主導、市區共建、多元化運作、多渠道籌資”的原則,由政府制定建設規劃,市、區兩級政府投入資本金,吸收國內外企業投資建設。據悉,這些項目平均每年的投資將達100億元。
項目實行招投標 把錢花在刀刃上
北京市在破解“建設的錢從何而來”的難題之后,絲毫沒有放松對“錢如何花在刀刃上”的研究和探索。他們找到了與國際慣例接軌、以項目招投標為代表的管理制度和辦法,這種代表著“公平、效率”的管理制度正是建設速度的保證。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設計全球招標、中關村科技園區重點建設工程修建性規劃普遍采取國際招標方式、西紅門經濟適用住房開發用地公開招標……北京市計委政策法規處韓曉芳處長介紹說:對政府投資的軌道交通、收費公路、自來水、燃氣、熱力及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經營性項目,通過公開招標確定項目法人,引入競爭機制。對政府投資的非經營性項目,逐步實施“代建制”,即由政府投資主管部門通過招標,選擇有資格的社會法人單位負責項目的建設、組織和管理。對非政府投資但使用土地等政府壟斷資源的項目,逐步探索采用招標、拍賣等市場運作方式,促進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電子政府”招標 節約資金40%
目前北京大小建設項目,幾乎全部實行了公開招投標。標書的科學合理、自律與約束,給工程建設者以無聲的壓力,速度與效率成為本能的追求。北京前三門大街改造工程,夜間悄然啟動,又在夜間悄然竣工,前后只用了38天。負責施工的市政工程處的同志說:“不快怎么行?標書上寫著,工期又管著,資金還催著,不用最先進的技術設備,不科學地組織施工,準得掉鏈子。”北京市采用招標方式建設“電子政府”,不僅提高了建設速度和效率,而且還節約資金40%。北京第十水廠進行公開招標后,由日本三菱-安格利安聯合體獲得投資權,使外資直接參與到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中。(王樹成 李烽) B07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