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三環十連”城市快速干道框架
admin
2002-10-09
來源:景觀中國網
隨著上海城市建設范圍的不斷擴大,現在的南北高架漸漸無法滿足人們出行的要求。著名的設計專家、上海市政設計院元老級教授崔健球透露,上海即將全面開始建設又一條市中心區
隨著上海城市建設范圍的不斷擴大,現在的南北高架漸漸無法滿足人們出行的要求。著名的設計專家、上海市政設計院元老級教授崔健球透露,上海即將全面開始建設又一條市中心區域內的環型快速道路工程———中環線,與此同時,內環線也將改造,部分路段將拓寬。按照上海市政府正式確定《上海中心城區道路完善工程方案》,上海將在改造內環線的同時,建設全長約7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中環線,從而形成內環、中環、外環和十條快速連接道路共300公里的“三環十連”快速路網,600公里主干路網以及2700公里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組
成的配套路網,從而形成3600公里的中心城區路網系統。
與此同時,連接三環的地面道路路網也將進一步完善,基本建成10條快速連接線和15條主干道連接線。
“看來我們對上海城市發展的實際速度還是預料不夠啊!”作為內環和南北高架的主要設計者,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迅速的長大,崔健球感嘆著,語氣中更多的卻透露出一種興奮。
-輝煌瞬間:1993年11月25日南北高架開工
1993年11月25日,這是一個上海乃至全中國都不會忘記的日子———這一天,現在的上海耿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當時的市第一市政公司的張耿耿拉響了第一聲打樁的錘聲,南北高架成都路橋建設的序幕被正式拉開。而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條縱越中心城區的南北大動脈———南北高架也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上海的交通“版圖”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以往,城市里的交通干道東西向要比南北向發達得多,市中心的南京路、淮海路、北京路……每天車水馬龍,行人如織。而擁擠在這些路段上的車輛卻沒有一個同樣容量的南北通衢連接,正是南北向上的交通干道“缺席”,導致整個城市交通經常處于膠著狀態。
南北高架的開通,使申城確定了現在的中心城主干道格局:“申”字型十字加環,去年開工的共和新路北延伸段,又將“申”字南北一豎大大拉長,成為出頭的精彩一筆!
-歷史豐碑:上海從此“海納百川”
提到上海,人們立刻想到一個詞:海納百川。不錯,以上海的胸懷和能力,上海正在成為人才、金融等等的聚集高地,毫無疑問地能海納百川。然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交通的現實卻使這一觀點打了折扣———一條條寬十幾米、幾十米的道路,到底能容納多少的人、多少的車?
正是高架的建成,打開了人們的思路:原來交通可以是立體的,同樣的空間,如果開拓成上、中、下三層交通,等于增加了三倍的流量!而這一點,在今天的共和新路工地上特別明顯:“高架天上飛,地鐵頭頂過,汽車地面走”這樣的場景將越來越成為今后交通的方向。
按照上海市政府本月剛剛正式確定的《上海中心城區道路完善工程方案》,上海將形成內環、中環、外環和十條快速連接道路共300公里的“三環十連”快速路網,十年前困擾上海的交通“癱瘓”現象將不再。
-幕后故事:小學生為南北高架取名
現在的南北高架,在起初規劃和建造的時候,曾被命名為“成都路高架”。因為,上海這條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正是在成都路上建造起來的。
南北高架的選址為什么會確定在成都路呢?上海唯一被命名為“造橋英雄隊”的負責人、現在上海耿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耿耿告訴記者,根據當時上海南北向交通的實際情況,高架道路的建造將在西藏路、共和新路-成都路、石門路-瑞金路這三條道路中進行選擇。而最終選定成都路,有關專家還頗費了一番腦筋。
西藏路是上海傳統的商業街,道路兩側的商店鱗次櫛比,有市府大廈昂首挺立,還有人民廣場、人民公園等文化設施分布其中。作為上海人民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倘若南北高架從這里通過,不僅城市的整體風格會遭到破壞,市民的生活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而瑞金路上則集中著一批歷史悠久的西洋建筑,與之接壤的紹興路更是著名的文化街,分布著眾多出版機構。一旦成為南北交通的主要干道,瑞金路沿線的諸多著名建筑都會被拆除;而隨著一批著名商業設施的消失,中心城區的功能也會遭到破壞。
在西藏路和瑞金路上建高架的設想均被否決,成都路出現在了專家們的視野中。
成都路雖然也位于上海的黃金地段,但相比之下,它的路況最差,沿線少有大型的商業設施,控制路線走向的高樓大廈也不多。這些條件都是高架構筑設想的重要基礎。就這樣,南北高架的選址,歷史性地落到了成都路上。
不過,翻開當年的報紙,這條高架都被稱做“成都路高架”,南北高架是在它建成之后才出現的名字。據說,在它即將建成通車時,副市長夏克強收到了一個小學生的來信。小學生在信中建議:“成都路高架是上海第一條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如果將它命名為‘南北高架’,或許會更貼切也更有紀念意義。”就這樣,10歲孩童為南北高架命名的消息傳播開去,成了當時市民中盛傳的一段佳話。
-百姓心聲:南北高架帶來高架公交
我的家住在成都路附近,工作單位則遠在楊浦區的江灣鎮。從家趕到單位最起碼要換兩輛車。那兩條公交線路都延伸得很長,中途停靠的車站又特別多,再加上交通堵塞,所以每天在車上奔波的時間總要超過3個小時。剛開始工作時,對于這樣的交通狀況非常不滿,但久而久之,就漸漸習慣了,也麻木了。到南北高架開工時,我已經擠了10年的公交車。我并沒有意識到南北高架對我來說會是個福音。
后來,出現了一種專走南北高架的長線旅游車,特別是其中的旅游5號線,正好連接我的家和我工作的地方,以前兜兜轉轉小半天的幾十個站頭,如今變成了一個!仍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通過南北高架去上班的情景:只需乘一輛車,半個小時后,車子就在我的單位門口停了下來!南北高架路真的讓我上班的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
從此,南北高架成了我每天上班的必經之路。隨著上海交通線路的不斷發展,經過高架的公交車輛越來越多,可供我選擇的線路也大大增加了。再也不用擠在狹小的車廂里等著道路暢通了,現在回想起8年前擠車、換車上下班的日子,覺得有點難以想象。看來,南北高架不僅縮短了上下班的時間,更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