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時事  /  正文

莊惟敏院士在北大發表學術演講:《設計的科學決策探索與實踐》

北大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 2022-09-2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北京大學“生態文明與美麗國土”大師講壇

9月20日下午,應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總建筑師莊惟敏為師生帶來北京大學“生態文明與美麗國土”大師講壇2022年的第二場演講——《設計的科學決策探索與實踐》。除現場的北大師生外,數千名聽眾還通過線上平臺聆聽了本場講座。


640.jpg


講座開始前,在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等的陪同下,莊惟敏院士參觀了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新樓,觀看了學院教學科研成果展以及學院主辦的學術期刊《景觀設計學》辦刊成果展。莊惟敏院士對北大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團隊多年來在國土生態安全格局及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做出的科學探索和設計實踐表示贊賞,并表示北大、清華兩校的建筑與景觀設計學科應該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


微信圖片_20220921104353.jpg

微信圖片_20220921104442.jpg

莊惟敏院士參觀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


講座由俞孔堅主持。他從中國城市化進程產生大量建筑垃圾與碳排放的問題出發,指出導致短命建筑的根源是不科學的設計決策。作為中國建筑“前策劃-后評估”理論的首創者與實踐者,莊惟敏院士長期致力于解決建筑科學性的根本問題,本次也正是圍繞設計的科學決策探究與實踐這一主題為大家帶來精彩紛呈的講座。

莊惟敏從建筑學科本身切入,指出建筑學是一門既古老又新興的學科,并從實證主義(科學)—非實證主義(藝術)、人(社會與人文環境)—物(建成環境或技術本體)兩個維度劃分出技術、藝術、文化與人類學四大象限。他引用1999年在北京召開的UIA大會上吳良鏞院士撰寫的綱領性文件《北京憲章》,指出當今正處于變化的時代,面臨著環境禍患、混亂的城市化、技術“雙刃劍”、建筑魂的失落等系列挑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21世紀建筑學發展的共同選擇,“把建筑看作一個循環體系,建筑學要著眼于人居環境的建造” 。

基于此,莊惟敏引出當代建筑發展建立在這樣的背景提出“如何將科學決策方法作為建筑設計的導向”這一嚴肅問題的重要意義,并對“設計有沒有科學性”“設計的決策程序是什么”這兩大建筑的學科之問進行了詮釋。通過案例的形式,深入剖析了弗蘭克·蓋里(Frank Gray)的羅尤拉(Loyola)法學院、比爾·考迪爾(Bill Caudill)的哈佛教育研究院(Larsen Hall)的案例,引起聽眾對于設計科學決策的的進一步思考,進而提出了建筑“前策劃-后評估”的理論體系。


微信圖片_20220921104517.jpg

講座現場


在建筑策劃設計決策與設計實踐部分,莊惟敏詳細解析了國家植物博物館、九寨溝游客中心與延安寶塔山景區及延安大學新校區規劃設計3個案例,并指出“建筑是的下一個項目是向回看(Feedback is the next project)”,給人以深刻啟迪。


圖片1.png

講座現場


在問答環節,針對現場學生提出的在存在片面或缺漏的問題的情況下、數據如何幫助設計師擺脫困境的問題,莊惟敏回答指出,數據的片面與缺漏問題目前確實是建筑學無法解決的,建筑學從業者也懼怕偽數據的產生,而策略與評估數據的采集與論證是守住建筑底線的問題,目的不是要多么“美”、而是要不犯錯或少犯錯。線上觀眾提出如何將“前測后評”真正運用到當今實踐中的問題,莊惟敏認為,當前大家對策劃評估都不重視,但這實際上是守住建筑學科底線的問題,當前部分建筑策劃評估已經納入實踐當中,不過數據庫仍在建立;此外,建筑是否美、是否經典還需要建筑師來判斷,該套理論只是防止建筑從業者犯低級錯誤,“建了很快就拆”就是典型的低級錯誤。

最后,莊惟敏院士再次提出對設計的科學決策探究與實踐的愿景與期許,勉勵北大師生、建筑行業從業者繼續向科學設計邁進。


微信圖片_20220921104654.jpg

莊惟敏與北大師生合影


“生態文明與美麗國土”大師講壇由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主辦,講壇邀請中國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設計師、工程師及生態、建筑、規劃與景觀設計等領域的學術領袖,開展高水平的系列講座。本場講座后,大師講壇仍將繼續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推出更多高質量的學術講座。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0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