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展覽現場 ? 何鏡堂工作室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8月30日,“地域、文化、時代——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何鏡堂美國首展在加州伯克利大學正式開幕。此次展覽由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環境與設計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蔡建中基金會聯合主辦。
嘉賓合影 ? UED
參與開幕式的嘉賓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何鏡堂加州伯克利大學建筑作品展主辦方蔡建中家族基金會主席蔡建中先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維爾講席教授與評論家 Kenneth B. Frampton、加州伯克利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 Jennifer Wolch、加州伯克利大學建筑系主任 Renee Chow、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俞孔堅、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李翔寧、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倪陽、加州藝術學院建筑系教授 Peter Anderson、康奈爾大學副教授 Thomas J. Campanella 等。
開幕式現場 ? UED
開幕式由加州伯克利大學建筑系教授 Mark Anderson 主持。
Mark Anderson ? UED
何鏡堂 ? UED
何鏡堂指出當今處于激變的中國城市,無論建設規模和速度都是史無前例的,建筑師處于設計的黃金年代,機遇和挑戰并存。多年來何鏡堂在繁忙建筑實踐中,不斷探索建筑的真諦和創作哲理,逐漸總結成"兩觀三性"的創作理念,即建筑要有整體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建筑創作要體現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的和諧統一。同時堅持設計創新理念、培養創新人才、建設創新團隊,這三方面與建筑設計結合起來,面對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和挑戰,針對社會和時代發生的重大事件,不斷探索和主持設計了一批代表性建筑。由此形成了展覽的主題“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最后何鏡堂對加州伯克利大學以及蔡建中先生的鼎力支持和團隊及學生的大力幫助深表謝意。
Jennifer Wolch ? UED
Jennifer Wolch 首先歡迎各位來到加州伯克利大學并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在這里舉辦何鏡堂建筑作品展。她提到舊金山和廣州兩座城市長期保持著深厚的友誼,也希望加州伯克利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兩所學校能將這種類關系長久地延續下去。
何鏡堂與 Jennifer Wolch 互贈禮物 ? UED
蔡建中 ? UED
蔡建中表示由于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在巨大變革和挑戰中實現了跨世紀的飛躍,促進了整個世界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雖然與何鏡堂在完全不同的社會背景以及行業中,但在同一個史無前例的“黃金年代”中奮斗成長。
展覽選取了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地等20多個代表了中國社會重大事件和重要時期的建筑。
展覽裝置 ? UED
展品模型 ? 何鏡堂工作室
展場位于加州伯克利大學的Wurster Hall,此次展覽利用了建筑前廣場、門廳以及閱覽室,多點聯合以模型為主,多媒體演示、互動觸屏技術為輔呈現,室內外展場互為一體,相得彰顯。
3個地點5場活動
除了展覽外,8月29日至30日期間在加州伯克利大學同期有多場活動展開。以展覽場地 Wurster Hall 為核心,并在 Bancroft Great Hall 與 The Faculty Club 分別舉辦了國際建筑交流論壇、專題講座、交流活動以晚宴。
專題講座現場 ? UED
交流會現場 ? UED
展覽開幕的前一天,何鏡堂與加州伯克利大學師生就何鏡堂院士的作品與思想進行了研討交流,并于晚上發表了“地域、文化、時代——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主題演講。
國際建筑交流論壇 ? 何鏡堂工作室
8月30日展覽開幕式同期,國際建筑交流論壇在 Bancroft Great Hall 舉行。何鏡堂、崔愷、俞孔堅、李翔寧,以及 Kenneth B. Frampton,Michael Sorkin,Thomas J. Campanella,Peter Anderson 等國內外著名建筑師及學者圍繞此次展覽主題“地域、文化、時代”并結合自身的實踐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并在隨后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展覽現場 ? UED
展覽現場 ? 何鏡堂工作室
展覽將持續到2018年10月。
出席嘉賓(排名不分先后)
何鏡堂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
蔡建中、羅愛梅夫婦 蔡建中家族基金會主席
加州伯克利大學嘉賓
Jennifer Wolch 環境設計學院院長
Renee Chow 環境設計學院建筑與城市設計系主任
Mark Anderson 建筑系教授,展覽活動策展人
Margaret Crawford 建筑系教授
Peter Bosselmann 建筑系教授
Rachel Morello-Frosch 環境設計學院教授
Hsin-Hsien Chiu 建筑系研究學者、講師,展覽活動策展及媒體聯絡人
Marco Cenzatti 建筑與城市規劃講師
Galen Cranz 教授
Donlyn Lyndon 教授
Tom Chastain 教授
David Eifler 環境設計學院圖書館館長
外方嘉賓
Kenneth B. Frampton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維爾講席教授與評論家
Michael Sorkin 紐約市立學院建筑系教授
Peter Anderson 加州藝術學院建筑系教授
Thomas J. Campanella 康奈爾大學副教授,羅馬美國學院院士
Christine Theodoropolous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建筑與環境設計 Cal Poly 學院院長
Mark B. Steppan 美國建筑師協會東灣分會會長
Young Suk Choi 舊金山HOK建筑師事務所
Paul Woolford 舊金山HOK建筑師事務所設計部負責人
Ellen Lou SOM舊金山辦公室城市設計與規劃部負責人
Lucy Ling SOM建筑事務所
Leo Chow SOM綜合設計工作室創辦人LEO CHOW
中方嘉賓
崔 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
俞孔堅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
仲繼壽 中國建筑學會秘書長
李翔寧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
倪 陽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
盧育輝 廣東院士聯合會秘書長
陸軼辰 紐約Link-Arc建筑師事務所創始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韋 宏 廣東省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黃 駿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丘建發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何鏡堂建筑創作研究院副院長
包 瑩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何鏡堂建筑創作研究院建筑師
付 蓉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副主編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加州伯克利大學環境與設計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蔡建中基金會
協辦單位
廣州萬林數字科技
廣東院士聯合會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
特別支持
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
中國建筑學會
版權聲明:本文由UED城市環境設計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獲得合作授權。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景觀中國”。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系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