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心公園的奇花異草、改彎取直的河流、雄偉的攔河大壩……這些我們認為再正常不過的風景,在他眼中,竟然是病態的!
這些對自然的人為改變,在他看來,就如封建時代把婦女的雙腳裹起來,是一種戕害。俞孔堅,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是一位有名的“大腳”教授, 主張解放人為的病態“小腳”,倡導“大腳革命”,還城市以自然和生態。
這段時間,俞孔堅考察了海南特別是三亞的很多地方,分別3次在海口和三亞做了題為《大腳革命——建設生態城市與美麗海南》的講座,為海南的城市化建設和生態建設出謀獻策。
以“雙修”為抓手建精品城市
把俞孔堅請來為城市建設把脈,是有深刻背景的。
今年4月,住建部部長陳政高、省委書記羅保銘、省長劉賜貴先后在三亞調研或檢查指導工作。其間,陳政高表示,住建部把三亞作為全國城市轉型發展試點市,支持三亞開展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羅保銘指出,三亞要科學規劃、苦練內功、下大力量持續推動旅游業態轉型升級和優化,向國際濱海旅游精品城市、海南旅游特區的標桿城市快步邁進。劉賜貴強調,要把消除違法違章建筑和搞好城市規劃結合起來,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為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張琦多次表示,生態環境是三亞的核心競爭力,城市的“雙修”(城市修復、生態修復)工作要以“大腳革命”的思維理念來引領推進,把三亞建設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國際化熱帶濱海旅游精品城市。
生態環境是三亞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三亞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多元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所在。三亞計劃通過加快“城市雙修”工作,讓綠于民、讓路于民、讓景于民、讓海于民,最大程度地普惠民生。
因此,在10天時間內,三亞市請俞孔堅——曾9度獲得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頒發的年度設計獎的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分別給當地的官員和企業家進行了兩場講座,強烈地傳達了把“雙修”作為精品城市抓手的一個信號。
人要最方便才是生態城市
小草需要澆水嗎?也許很多人根本沒想到,這還能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俞孔堅的答案是:不需要!他認為,城市公園引進外來植被、對綠化景觀進行修剪,都是一種反自然的行為。
傳統的城市化,實際上就是一個裹腳的過程:街上種的樹都變得只開花不結果,豐產的稻田變成了觀賞的草坪,原本只需自然灌溉現在卻要人工養護……生態和反生態的差別就在這里:一個是需要高昂的成本去維護;一個是自然的、可持續的、茂盛的。
三亞市市長吳巖峻告訴記者,對于俞孔堅的“大腳美學”,三亞的干部十分認同。
“大腳美學”是“反規劃”的。傳統的城市規劃是“正”規劃,按人口、建設用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往外擴,想的是如何“建”。“反規劃”則是先建設生態基礎設施,先考慮水怎么流、人怎么步行,最后才考慮汽車怎么走。人要最方便,才是生態城市。
“大腳美學”倡導的是健康的、基于生態與環境倫理的新美學,認為過度修飾的景觀和城市是畸形的,比如,人工修建的防洪堤把大江大河全部裹上水泥,就是裹住了大自然的雙腳,使得江河流不能自發調節旱澇。
因此,如果水系是自然的,如果城市的植被是本土的、自然的,那么,公園的花草是不需要人工澆水的!
原來,我們可以用最小的干預把自然的土地城市化,可以花很少的錢美化家園的風貌,建設一個現代生態田園城市。
三亞爭做生態城市的樣板
吳巖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亞開展城市“雙修”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住建部把三亞作為全國城市轉型發展試點市,支持三亞開展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把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納入城市“雙修”工作,住建部專為一個城市這樣做在國內尚屬首次,將給三亞提供強力支持。
吳巖峻表示,對照“大腳美學”,三亞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把山、河、海融入城市建設中去,對現有的山、海、河進行修復式的低影響開發建設,把三亞建設成一個“海綿型城市”,讓這座缺水的城市抗得了洪,又能像海綿一樣蓄得住水。
張琦表示,下一步,三亞將按照住建部提出的城市“雙修”六點要求,全力打響廣告牌、綠化帶、城市色彩、燈光亮化、違法建筑“戰役”,做好海岸線修復、河岸線修復和山體修復,力爭用一到兩年時間完成前五個“戰役”,用10年時間完成街道立面和天際線改造,三亞一定要堅持以“大腳革命”理念,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推進“雙修”工作。
三亞,正在努力爭取作為建設生態城市的樣板,為美麗海南的建設闖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