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望著桌上已經摞起的一疊調研報告,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張玉鑫昨日表示,摸清全市“百鎮、千村、萬點”的家底,對如何更好推進城鄉一體化“更有數了”。 “上海2040總體規劃——城鎮化建設現狀調" /> 望著桌上已經摞起的一疊調研報告,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張玉鑫昨日表示,摸清全市“百鎮、千村、萬點”的家底,對如何更好推進城鄉一體化“更有數了”。 “上海2040總體規劃——城鎮化建設現狀調">
望著桌上已經摞起的一疊調研報告,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張玉鑫昨日表示,摸清全市“百鎮、千村、萬點”的家底,對如何更好推進城鄉一體化“更有數了”。
“上海2040總體規劃——城鎮化建設現狀調查”的調研涉及對全市約100個鎮(鄉)、1661個行政村和3.6萬個自然村的逐一走訪和考察。上周末,其現場調研、走訪部分全部結束,調研人員已經初步發現一些上海村鎮在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難題亟待解決,包括越來越多的人進城后誰來種地、鄉鎮合并后如何保證公共服務不降級、是否用經濟手段來反哺那些為上海生態環境做出貢獻的鄉村等等。
記者昨天從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獲悉,每鎮(大冊)、每村(行政村小冊)的調研報告都將匯編成冊。
誰來種地
盡管上海已經是大都市,但城鄉差別依然客觀存在,也正是因為這種差別的存在,讓郊區尤其是位置相對偏遠、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對發展產業、提高生活水平往往成為上至村支書,下至普通村民的迫切愿望。
“天藍了、水清了、錢少了,人走了”,黃浦江水源保護地內的青浦錢盛村老支書的一句話,讓張玉鑫印象深刻。
張玉鑫稱,在崇明、青浦等一些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得比較好以及比較僻遠的郊區,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基本以農業為主,其他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一定控制。
“將來在整體空間格局下,郊區產業的發展應該不是單一的農業。”張玉鑫表示,從此次調研的情況來看,郊區各地方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而且即便屬于同一個區,不同的地方差別也很大,因此需要根據各自的區位、特點、優勢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推進一、二、三產的協同發展。
他以錢盛村為例說,當地的自然環境非常好,江南水鄉特色明顯。村莊具有生態農業的功能,將來還可以延伸如養老、生態旅游等服務的功能。而目前,該村只有一處小規模的休閑農業基地,每周末也就大約50個固定會員從市區來此休憩和采摘蔬菜。
隨著郊區的城鎮化以及不少青壯年人口進城打工或定居,本地“農二代”的數量正在下降,一些村莊使用外來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
對本地“農二代”的流失,同濟大學教授趙民表示,目前通過土地的流轉,農業生產越來越趨向于公司化運作。
“本地‘農二代’數量的減少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只要有平臺、有組織、有收益,不管是本地還是外來的勞動力,都可以來經營農業生產。”趙民表示,日本九州地區的農業勞動力已是老齡化,但如果不能再從事農業生產了,可以把土地租給當地農協經營,以保證有一定的收入。
外來人口
此次調研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偏遠的郊區往往經濟不發達,但自然環境保護得比較好;而近郊的一些地區盡管工業化發展較快,經濟水平較高,但環境保護則相對較差,如何平衡兩者間的關系,也是今后發展中無法回避的一道題目。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夏麗萍認為,郊區的生態環境是整個上海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也是一種發展,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還需要從制度設計上、實施機制上做相應的調整。”
夏麗萍舉例說,現在對地方政府的考核往往還是更多看重經濟指標,這對于一些經濟尚不發達的地方來說,很容易會把發展產業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考慮,這也是為什么在一些環境好的但經濟相對不發達的村里,大家考慮最多的就是通過什么手段來改善收入水平。今后是否可以對考核指標做一些相應的調整,同時通過政策對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反哺,讓那些為維護上海的生態環境做出貢獻的郊區地區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在調研中也發現,有些村、鎮也根據自身的特色,選擇合適的平臺,想辦法組織當地的經濟發展,使農業經營適應新的環境,“這些還需要通過改革來實現。”
夏麗萍表示,對郊區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也應該有所考慮,比如如何讓他們更有歸屬感、社區感,讓他們也能自覺地維護當地的自然環境,減少或杜絕將垃圾自覺、不自覺地扔入河道等行為。
保護歷史
此次調研除了包括公共服務設施、產業、人口狀況等重點內容外,郊區各地的歷史文化、景觀風貌也被列入其中。不過,從調研初步匯總的情況看,郊區的古樹名木還是保留得較多,但歷史建筑大多拆除。現存不多的幾處也已經破敗。
近年來鎮與鎮之間的合并,通過兩鎮合一、三鎮合一等措施,整合資源,謀求發展。但由于工作重心的轉移,一些撤制鎮在公共服務方面有所弱化,有的鎮變成了社區或者是居委會,在公共服務方面的配置減少了,也使得當地的一些歷史建筑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維護。
雖然有名家大宅的村落不多,但不少地方的江南水鄉村落景觀仍保存得較為完好。青浦西面的一些村莊沿水系展開,居民沿河而居,街道、橋梁、院落和建筑尺度宜人,民居整體建筑風格比較統一,大多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
張玉鑫表示,通過這次大規模的調研,對郊區城鎮化過程中,現有的村落可以考慮作為今后保護、保留的對象。
除了村落,郊區的一些民俗也引起了調研團隊的關注。像金山中宏村的農民畫、青浦的田歌(村民在田間勞作時唱的歌曲,現在還有田歌隊)等。在青浦商榻,調研人員還遇到了一位當地從事“阿婆茶”活動的藝人,她希望調研人員對這一民間傳統給予關注。阿婆茶是一種重要的傳統社交活動,流傳了800多年,由于聚在一起喝茶的都是當了婆婆的婦女,所以得名阿婆茶,已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更有底了”
此次調研郊區各區分別設一個工作組,下設若干小組,總計有30多個調研小組。調研小組的成員除了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已有工作人員外,還有來自同濟大學、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大學以及南京林業大學等五所高校的規劃和建筑專業的實習生和該院的新進員工。
除了對鎮(鄉)、行政村進行調研,詳細了解村莊的醫院、學校、體育、文化、商業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和發展與居住人口的關系,供水、供電、污水排放、電信網絡等的普及情況,以及本地居民收入、勞動就業、企業經營、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等的實際狀況外,還對村民居住相對集中的自然村進行了走訪,察看當地的環境、建筑,并進行了問卷調查。僅青浦區的4個調研小組就完成了對182個行政村的調研,以及1900個自然村的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