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今年8月,呼倫貝爾市再次以奔涌的綠色,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8月初,新巴爾虎左旗境內的漫漫沙丘上團團的新綠和搖曳的鮮花吸引遠來的游人,他們好奇地喊道:“看,沙地長著塑料樹,還有塑料花。”當確認眼前的綠色植物不是塑料后,他們都十分納悶:“沙丘上也能長樹?還長出那么好看的花?”
了解情況的人知道,5年前,這片沙丘實在不忍一看。如今,連綿起伏的沙丘上,隨處可見樹木和鮮花,平添了幾分動感、幾分撫媚。
前幾天,從廣州市來到海拉爾區的攝影愛好者李磊,一下飛機,就興奮地拿出照相機不停地按動快門。他說,從未見過這么藍的天、這么白的云。汽車沿機場路駛向市區,散發著濃郁民族風情的建筑,點綴在層次分明的林木之中,更讓凝固的建筑物有了靈動之感,他急忙叫停汽車,說要步行到賓館,用相機記錄下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用心體會草原城市的森林魅力。
2009年4月,呼倫貝爾市為城市發展作出了具體定位:僅有高樓是不夠的,城市的靈魂是文化。于是,該市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把森林文化融入其中,把宜居概念貫穿始終。
按照“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的思路,該市在拉大城市框架、融入森林文化元素的過程中,提升著城市的功能、品位和形象。
他們的主攻方向是打造生態民生林業工程,從中心城區的探索建設,到多個旗市的逐步拓展,森林文化建設得到了有效的發掘和應用。全市13個旗市區分別按照自然和諧,森林與草原相擁;有進有退,美麗與發展雙贏之理念,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營造了森林進城、園林下鄉、生態文化進萬家的新局面。今年以來,該市先后投入12.86億元,已完成重點區域綠化面積14萬多畝,連續三年,投入均超10億元。如今,該市綠化造林面積達到4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1%以上。
如果說草原是呼倫貝爾市的象征,那么森林就是呼倫貝爾市的驕傲。有數字顯示,該市的林地面積達2.03億畝,占土地面積的53.4%。這里不僅生長著各種灌木、草類、菌類、地衣,還有50余種哺乳動物、100多種鳥類,即便是寒冷的冬季,也能聽到鳥在歌唱,看到鹿的奔跑身影。
當地決策者認為,弘揚森林文化精神,是城鎮化發展最深厚的動力。他們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過程中,推出了文化博覽工程,先后投資近6億元,建起了20個大小不同的自然博物館。與此同時,他們推出了透綠、見綠、增綠工程,全市50多座融草、樹、水、花為一體的城市廣場,已成為當地居民休閑的去處。
在傳統人文、森林文化、民族文化和現代文明、時代精神的對接和交融中,該市掀起了全民植樹造林熱潮。2014年4月28日,海拉爾區與市直各單位近4000人,在指定區域植樹造林5萬株。呼倫貝爾市委書記羅志虎說:“城鎮化建設需有文化的保護,更需要內在的人文精神成長?!?
“綠色之城”“生態之城”,是呼倫貝爾人津津樂道的人居文化。尤其是讓他們十分自豪的“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既重視一年為老百姓做十件好事,又重視為老百姓十年做好一件事——環境。海拉爾區在恢復清代八大商號古城、歷史街區時,不是簡單地恢復,而是充分考慮市民日常生活的方便、舒適和安全,考慮他們對深厚傳統文化與現代先進文明的共享。在這里走訪,我們看到是垂柳依依,榆梅搖曳,看到的是現代居民與古建筑文化的和諧。
綠色家園,精致生活,和諧社會——這是呼倫貝爾市真實和完美的民生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