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今年2月21日,國家大劇院,環衛灑水車在進行噴霧作業,降低近地面粉塵,減輕霧霾影響。新京報資料圖片 薛珺 攝
新京報訊 針對霧霾,北京又有新動作。目前,國家和北京的氣象部門正在研究北京的城市風道,正在修訂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將有專門章節闡述城市通道內容,預計相關研究結果將于今年年底發布。
北京首次系統性研究城市風道
2014城市環境國際學術研討會昨日在京舉辦。北京市環科院生態與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劉春蘭介紹,針對社會關注的城市風道,目前國家和北京的氣象部門正在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哪些地區是北京主導風向的通道、通道應該如何維持等。
她表示,目前北京正在修訂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將有專門的章節闡述城市通道內容,這也是北京首次系統性和全規模地進行相關研究,以前僅局地性和小范圍研究,相關研究結果預計今年年底發布。
據了解,城市風道又叫做城市通風廊道。在靜穩無風、大氣擴散條件差的不利氣象條件下,污染物容易堆積。因此,把郊外的風引進主城區,將霾等污染物吹走成為了備選除霾方式之一。
劉春蘭認為,總體而言,在北京主導風向上,應對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控制留出空間,這對污染物、城市內部熱量和廢棄物疏散等都有作用。
多個城市擬建城市風道除霾
從去年開始,全國部分城市“借風”吹霾的嘗試進入公眾視野。
去年11月,有媒體報道,杭州將要建設巨大的城市風道,把郊外的風引進主城區,以便吹走城市上空的灰霾。隨后,杭州市氣象局相關人士表示,將先完成摸底工作。
同樣是去年,“火爐”武漢為了降溫,一度在城市內外廣泛布綠,建成六條生態綠色走廊。依靠這六條最窄二三公里、最寬十幾公里的“風道”,以達到使武漢夏季最高溫度平均下降1℃至2℃的目標。
此外,上海、南京、株洲、貴陽、紹興、福州等多個城市也紛紛傳出類似聲音,將進行城市風道規劃,作為治理大氣污染的手段之一。
PM2.5濃度2030年有望達標
昨日,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潘濤在論壇上表示,北京正在編制《北京環境總體規劃(2015年-2030年)》,該規劃以2030年北京空氣質量達標(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為目標測算和研究相關的減排措施,他認為,如能有效落實相關措施,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有望在2030年達標。
按照新的國家空氣質量標準,PM2.5年均值要在35微克/立方米才達標。而北京2013年PM2.5年均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按照清潔空氣行動五年計劃要求,到2017年PM2.5年均濃度將降至60微克/立方米。
潘濤說,當前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量仍遠超環境容量,就2017年達到60微克/立方米這一目標,“我個人認為難度非常大”。
他認為,目前北京的減排潛力在縮小,難度在加大。如果不能調整規劃,疏解人口,減排的能力是相當有限的。而京津冀區域因其發展階段不同,污染治理水平差異顯著,協同治理污染的難度較大。
北京市環保局昨日通報稱,截至2013年底,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10年累計削減16.6%、15.9%、10.9%和10.3%,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分別減排13.4%、12.3%、8.7%和10.1%的目標,減排進度位居全國前列。
按照今年北京確定的減排目標,這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比去年削減5%、5%、2%和2%。
追問
通風除霾 效果幾何?
從霧霾成為熱門詞匯開始,除霾的招數開始百花齊放。從去年開始,在城市建立風道“借風”除霾屢被提起。
去年底,中國氣象局印發《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根據該方案,2015年,全國各地氣象部門將形成人工影響天氣改善空氣質量作業能力,在重污染天氣條件下能夠采取可行的氣象干預措施,并開展城市規劃氣候可行性論證。
這意味著,明年人們或可通過“借風借雨”來驅除霧霾。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楊保軍認為,北京通過“風道”來減緩霧霾,效果可能有限。
據他介紹,北京以前在規劃時,沒有把“風道”作為主要的考慮因素。北京作為北方城市,主要怕冬天的寒冷,所以規劃選址時以防冷為主。他舉例說,北京的四合院,大門是開在東南方向,背后是墻和房子,以保證冬暖夏涼。
“目前北京城區已經發展到了五六環,現在把風道空出來也很困難?!睏畋\娬J為,北京空氣差主要因為周邊的重工業和劣質煤影響,加上北京地形屬于小盆地,擴散條件不好。除了產業結構升級和清潔能源等,多種樹,盡可能保留濕地和公園,增加新建設、開發地區的綠化率等,都可以減緩北京霧霾。
另有氣象專家認為,對于污染物的清除,從氣象方面而言有兩種方法,即刮風和下雨(雪)。針對刮風,每個城市都有盛行風向,因此,在城市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在盛行風通過的地方高樓林立,相反,應該控制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增強空氣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