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將綜合景觀和防澇建設
admin
2014-05-26
來源:景觀中國網
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近日召開全省城市排水防澇工作座談會,會同21個地級以上市、順德區排水防澇主管部門和行業專家共同研究部署城市排水防澇工作,督促各地加快設施普查和規劃編制,重視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并做好汛期應急準備工作。
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近日召開全省城市排水防澇工作座談會,會同21個地級以上市、順德區排水防澇主管部門和行業專家共同研究部署城市排水防澇工作,督促各地加快設施普查和規劃編制,重視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并做好汛期應急準備工作。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精神,廣東省政府就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下發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全省排水防澇任務目標和工作重點,要求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排水防澇設施普查和規劃編制;2017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城市排水防澇信息化管控平臺;到2020年,建立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
意見提出,縣級以上城市城區要對城市排水防澇基礎設施、受納水體、泄洪河道、嚴重積水和內澇易發地點等進行全面普查。今年6月底前編制或修編完成城市排水防澇專項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專項規劃須明確雨水徑流控制、內澇防治等相關標準,提出蓄、滯、滲、凈、用、排等多種措施組合的排水防澇系統方案,對雨水徑流控制與資源化利用、排水管網系統和防澇系統等作出統籌安排。各地級以上市要加強城市降雨規律、排水影響評價、暴雨內澇風險等方面的研究,構建城市排水管網水力模型,逐步建立完善覆蓋整個城市排水防澇體系的信息化管控平臺,發揮數字信息技術對排水防澇工作的支撐作用。
廣東省將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結合城市自然特點,綜合考慮景觀美化和蓄水、排水防澇等功能,增加城市湖泊、河網等水面面積。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區城市的水域面積不低于10%、山區城市不低于6%。增加人工濕地、下凹式綠地、植草場、可滲透路面、沙石地面和自然地面、透水性廣場和停車場等,提高城市蓄水、滯水和滲水能力。新建城區綜合徑流系數一般控制不超過0.5,硬化地面中,可滲透路面面積不低于40%。
此外,為指導各地排水防澇設施普查和建立數據庫,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制訂印發了《廣東省城鎮排水防澇設施普查和數據采集工作指引》,統一了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的數據標準,明確了普查工作的基本原則、工作流程、數據采集內容、方法和成果要求,提出了排水防澇數據庫建立方法和應用方向。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