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城市綠道近期建設規劃圖
長沙2015年前規劃建城市綠道12條
近日,長沙市城鄉規劃局發布消息,即將出爐的長沙市綠道專項規劃(2012—2020)提出,長沙綠道總體布局結構規劃為“一心兩縱、八射四聯”,總規模為1336公里,共包括12條市域綠道與21條城市綠道。
其中,“一心”指的是都市區范圍內的城市綠道網,“兩縱”指的是沿湘江兩岸構建的連接長株潭及湘江兩岸沿線城市的兩條縱向綠道,“八射”指的是八條連接都市區與市域范圍內其他區縣、名鎮名村以及旅游景區等自然歷史人文節點的放射狀綠道主線,“四聯”指的是四條市域綠道的補充聯絡線。
依托“一江四河”近期規劃建城市綠道12條
綠道作為戶外休閑健身的載體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在國外已經發展多年,近年來國內許多城市也在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實踐,如珠三角區域,已完成建設5000余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長沙市城鄉規劃局總工程師王慧芳介紹,長沙綠道建設將分為近期(2015年)和遠期(2020年)進行,近期規劃建設綠道12條,沿線建成驛站和服務點30個。納入近期規劃的12條綠道主要依托“一江四河”(湘江、瀏陽河、撈刀河、靳江河、龍王港)風光帶與主要景觀道路延展。
這12條綠道分別是:湘江東岸綠道、湘江西岸綠道、瀏陽河南岸綠道、瀏陽河北岸綠道、撈刀河綠道、龍王港—梅溪湖綠道、圭塘河綠道、洋湖垸綠道、湘府路綠道、金星路綠道、西二環綠道、星沙大道綠道。
12條綠道總長約220公里,最東的到達松雅湖、最西的到達梅溪湖、最南的到達湘府路湘江大橋、最北的到達靖港古鎮,沿線串起了銅官窯遺址公園、月湖公園、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洋湖垸濕地公園、岳麓山、西湖公園、大澤湖濕地等數十處公園景點。在遠期規劃中,湘江兩岸綠道還將與長株潭綠道網銜接,一路沿江美景盡收其中。
綠道是林蔭道、慢行道、文化旅游道的結合
“綠道不僅僅只是一條自行車道。”王慧芳解釋,雖然供人們騎自行車是綠道的功能之一,但是綠道主要作用還是休閑,它與城市道路中的非機動車道共同組成慢行系統。一般情況下,綠道和城市交通道路是相互分離的,只是在局部地段,如部分堤頂道路上,由于不具備設置綠道的條件或其他原因,綠道和非機動車道會共用同一段道路。
人們在綠道中,可以騎車、散步;每隔一定距離,綠道內還設有驛站,在這里,人們可以休憩、租單車,甚至給手機充電、上網;如果騎累了,可以就近找個驛站還車,再通過綠道旁的公交站點回到快節奏的交通出行中。
所以說綠道是林蔭道、慢行道和文化旅游道的結合。綠道兩旁茂密樹木形成的生態自然環境或城市景觀,是城鄉居民的休閑康體廊道、城鄉景觀通道和生物多樣性廊道;綠道中步行道、自行車道等慢行道系統可以成為居民上下班通行道;綠道串聯各類文化和自然節點,是聯系區域重要旅游資源的文化旅游線路。
“綠道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而是要把它分成若干個建設階段。綠道也不是要大拆大建,而是利用已有的資源,把已經建好的公園、廣場、風景名勝區串連起來。”王慧芳說。
綠道系統將設置休閑驛站和自行車站
綠道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市域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市域綠道,為連接都市區與外圍區縣、周邊城市(株洲、湘潭)和重要鄉鎮(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綠道;城市綠道,為連接城市內部的重要功能組團,串連都市區內重要的景觀資源;社區綠道,將居住區的公園、小游園和街頭綠地聯系起來,是為附近居民服務的綠道。
綠道所包含的六大系統為綠廊系統、慢行系統、交通銜接系統、服務設施系統、基礎設施系統和標識系統。
規劃提出,綠道將以服務節點的形式集中設置服務設施,服務節點分為一級服務節點與二級服務節點兩個等級進行設置。按照規劃,綠道系統中,每隔一段距離將設置一處供市民和游客休閑的驛站,同時間隔設置的還有自行車站。自行車站里,將停放統一的車輛,市民和游客可按規定租用這些車輛,然后在專用車道上騎游。
其中,一級服務節點綜合具備管理設施、商業服務設施、游憩設施、交通換乘、科普教育設施、安全保障設施和環境衛生設施。主要承擔綠道管理、綜合服務、交通換乘等方面功能,是綠道管理和服務的中心。二級服務點主要具備商業服務設施、安全保障設施、環境衛生設施,主要承擔售賣、租賃、休憩和交通換乘等方面功能,是綠道服務次中心。
相關鏈接:
綠道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內設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游憩線路。目前,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以及國內的珠江三角洲等地都有比較成功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