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省展覽館的老照片,修建初始
省展覽館將卸下之前的實名,變為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模仿人民大會堂修建的14根柱子
省展覽館的老照片,70年代
省展覽館的老照片,80年代
省展覽館的老照片,90年代
貴陽市遵義路282號,200米長的鐵柵欄和綠化隔出了一個3.4萬平方米的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一幢四四方方、氣勢宏偉的老建筑。建筑正面的屋頂由14根巨型石柱支撐并形成一條長長的走廊,建筑前方留出二級共16梯石階通向廣場……這樣的建筑風格,不禁讓人聯想北京的人民大會堂,而坐落在這里的省展覽館正是仿造“人民大會堂”修建的。
縮小版的“人民大會堂”承載著老一輩貴陽人情感與記憶。歷經40余載風雨,所幸沒有淪為拆舊建新中商業化的的犧牲品。隨著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入駐”,這幢具有文化價值的場館,作為省會貴陽的地標性建筑之一或將得以永久保存。
一棟建筑
承載老貴陽的情感
“我最感到欣慰的是這幢房子現在保住了!”省展覽館館長曹曉景在回憶展覽館的歷史時,感慨地把這句話重復了3次。
曹曉景說,自己到省展覽館工作的時間不足5年,但對這幢3層(2.8萬平方米)建筑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并認為它值得保留下來。“此前有一些傳聞說遵義路要規劃為貴陽市的酒吧一條街,省展覽館要被‘推倒’,對這塊地進行商業開發。”曹曉景說,這樣的傳聞在老貴陽人中引起很大爭議。
那些鐫刻著一段歷史、成為地方文化符號甚至成為文物的建筑,在炙手可熱、不斷高攀的地價的催逼中被生生強拆。因此得名的噴水池、桂花巷,如今已經看不到高高的水柱、聞不著花香。葬送一個城市不同時期歷史的建筑,仿佛成為一件不需要思考的事情。省展覽館成為幸存的、曲指可數的老建筑之一。
省展覽館技術部經理秦濤是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他對展覽館的最初印象來自父母:“小時候家里有幾張老照片,拍的是我家爸爸、媽媽到展覽館參加義務勞動。”
秦濤大學畢業分配到省展覽館工作,他發現自己的父母和許多貴陽市民當年無私奉獻參與修建的省展覽館是一項精品工程。“一年時間就建成的房子,所有門、窗至今都還是完好的。”秦濤說,有一次展廳內想裝一臺空調。施工隊伍使用專業工具,幾十分鐘在展館的墻壁就是打不出一個洞來。后來才發現墻有1米多厚,而且質地非常堅硬。
館長助理李琦是省展覽館的老職工之一。1985年11月,經省政府批準,決定恢復“貴州省展覽館”(此前為省科學文化會堂)名稱后。省展覽館作為貴州經濟、文化、科技的窗口的平臺,舉辦了數百個大型展覽活動。“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80年代每年春節舉辦的年貨市場,從展館、廣場一直延伸到遵義路人行道上,來置辦年貨的市民人山人海,讓人感覺非常有過年的味道。”李琦還記得1999年舉辦的“建國五十周年成就展”,展館二層8千平方米的綜合展廳展示了貴州農業、軍工、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安順云馬飛機制造廠把小型飛機也開進展廳,當時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看展覽。”
華麗轉身
平穩過渡是關鍵
昨天上午10點30分,一輛2路公共汽車緩緩停靠在省展覽館站,許多乘客下車后直奔展覽館。他們聽說這里要搬遷,憑經驗認為能淘到“便宜貨”。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的想法與“掏寶”者們不同。省展覽館倉促“變身”,不愿透露姓名的他考慮的是自己的生意接下來怎么辦。中年男子是展覽館最大的家俱商戶之一,今年國慶節前,他剛剛購進了上百萬元的貨物。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省展覽館開展市場運作。通過“以展為主、展銷結合”的經營模式,辦起的家具、家電市場,不僅實現了以館養館,還解決了許多人的就業問題:300多戶經營戶,有千余名銷售人員;提供產品的直銷生產廠家150戶,雇用工人4000多人;為商家配套服務的搬運工、貨運員300人。省展覽館館長曹曉景說,商戶們每年為國家繳稅3700多萬元,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現在展覽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商戶搬遷。”曹曉景說,按照正常情況,28個展示的商戶搬遷要花3—6個月的時間。但這一次倒排工期后時間緊迫,搬遷任務就顯得更加艱巨。
昨天上午8點,省展覽館的全體職工早早地來到工作崗位。曹曉景發現展覽館廣場上聚集了200多名商戶,就召集3名館領導帶隊主動來到商戶中間談心。“我們不回避矛盾!”曹曉景安排展覽館員工在場館內不同的地方設置3個搬遷咨詢點,接收商戶們的意見。針對商戶們提出新場地不好找、搬遷時間緊張兩大問題,展覽館成立工作組積極協調上級部門幫助解決。
“商戶們都很講道理,表示支持搬遷,但也有一些正常的訴求。”曹曉景說,省展覽館主管部門正以積極的姿態與貴陽市政府協調場地問題。由于與商戶們存在20多年的感情,省展覽館經上級部門批準同意后,還會給予商戶適當的經濟補償,“算上給大家的搬家費”。